石海椒

石海椒

石海椒(學名:Reinwardtia indica Dum.):亞麻科,石海椒屬小灌木,高可達1米:樹皮灰色,葉紙質,全緣或有圓齒狀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托葉小,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直徑可達3厘米;萼片分離,披針形,花瓣黃色,花絲基部合生成環,蒴果球形,種子具膜質翅,4-12月花果期。

分布中觀湖北、福建、廣東等地。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北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有分布。常生於石灰岩地壤,中觀南方各地有栽培。常見於人工堆砌的牆垣、保坎、台階含石灰的砌縫中,生長良好。宜用於岩石園及人造各類立壁縫隙中,是立體綠化的好材料。、葉可入藥,可消炎解毒,清熱利尿。

(概述圖片來源: 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海椒
  • 拉丁學名:Reinwardtia indica  Dumort.
  • 別稱:黃亞麻、小王不留行、白骨樹、迎春柳、黃花香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牻牛兒苗目
  • 亞麻科
  • 石海椒屬
  • :石海椒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Dum.,1822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種子,分株,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園林,藥用,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1米:樹皮灰色,無毛,枝幹後有縱溝紋。
葉紙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8.8厘米,寬0.7-3.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圓形,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圓齒狀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乾後表面灰褐色,背面灰綠色,背面中脈稍凸;葉柄長8-25毫米;托葉小,早落。
花序頂生或腋生,或單花腋生;花有大有小,直徑1.4-3厘米;萼片5,分離,披針形,長約9-12毫米,寬約3毫米,宿存;同一植株上的花的花瓣有5片有4片,黃色,分離,旋轉排列,長1.7-3厘米,寬1.3厘米,早萎;雄蕊5,長約13毫米,花絲下部兩側擴大成翅狀或瓣狀,基部合生成環,花葯長約2毫米,退化雄蕊5,錐尖狀,與雄蕊互生;腺體5,與雄蕊環合生;子房3室,每室有2小室,每小室有胚珠1枚;花柱3枚,長7-18毫米,下部合生,柱頭頭狀。
蒴果球形,3裂,每裂瓣有種子2粒;種子具膜質翅,翅長稍短於蒴果。花果期4-12月,直至翌年1月。

產地生境

分布中觀於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550-2300米的林下、山坡灌叢、路旁和溝坡潮濕處,常喜生於石灰岩土壤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北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有分布。

生長習性

石海椒喜歡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具有喜光和耐陰的特性。
石海椒
石海椒具有一定的耐熱和耐旱能力,在炎熱、乾旱的灌木林中也可以正常生長和開花,只是花的數量較正常情況下少一些,同時,光照量太少也會影響石海椒的開花量,遮蔭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石海椒仍然能夠正常生長,但是開花的數量明顯減少,色澤略有變淡,花形變小。石海椒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林下瘦瘠的紫色土坡薄地上能夠正常生長,只要陽光充足,開花數量仍然較多,只是花朵會比正常情況下略小。
石海椒對水分脅迫的敏感性居中,也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石海椒具有一定的耐低溫能力。在土體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肥沃的土壤上種植石海椒,生長速度較快,特別是在石灰岩發育形成的土壤或石灰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種植石海椒,表現為植株生長速度快、健壯、生長勢強、生長狀況特別良好。除此之外,由於石海椒的分枝能力較強,每年均有大量的新枝條生長,具較強的耐修剪整形能力,在盆栽或造景栽培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對植株進行整形和修剪,增強其觀賞性。由此可見,石海椒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但在石海椒的種植過程中,為促進其多開花、花色鮮艷,露地栽培石海椒宜選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光照充足、中性或微鹼性的地塊。

繁殖方法

種子

石海椒的果實成熟時,應當隨時成熟隨時採收,晾乾後脫出籽粒,用紗布口袋貯藏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次年3月中、下旬播種於盆土或苗床之中。種子數量較少時,一般採用盆缽播種。播種前先用40℃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水溫降低後繼續浸泡12h左右。盆土一般按腐葉土、河沙、乾細土2:1:1或泥炭:蛭石1:1的比例混合均勻,經消毒後裝盆。均勻播種後蓋一層薄的細土,並澆透水分,保持盆土濕潤,放置於陰涼的地方,適當遮蔭。只要溫度適當,7-10天左右可以出苗。苗高達到5厘米左右時進行勻苗,達到10-15厘米時可以帶土移栽。

分株

由於石海椒的萌櫱能力非常強,根和根頸部位非常容易生長櫱芽和根系,一叢石海椒植株的根頸會產生許多小植株,每株小植株上均會產生新的根系,利用石海椒的此種特性,可以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的時間一般選擇在開花以後或者6-7月之間進行比較適宜,陰天或者小雨天氣更容易成活。分株時,一般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為害的植株,將植株全株挖出,抖動植株以除去附著在植株上的泥土,然後用利刀將植株分開,每個子株保留2-3個分枝和必要數量的根系,將子株進行條形或挖穴定植,回填土壤,適當踏實,澆足定根水,以後
保持土壤溫度,7-10天左右植株即可成活。為提高成活率,應當在分株過程適當剪除一些葉片和多餘的枝條,同時適當遮蔭以減少植株的水分和營養消耗。

扦插

由於石海椒的生根能力非常強,採用扦插繁殖成活率高,繁殖數量大,並且操作簡便,容易掌握,是目前石海椒繁殖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扦插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夏、秋三季進行,如果有塑膠大棚等設施,也可以在冬季進行,以春季扦插的成活率最高。為便於操作,扦插的插床可以做成1米寬,10米長的沙床。插穗可以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為害的植株的半木質化枝條,剪取成15-20厘米的穗段,去除插穗下部的葉片,保留上部5-7片葉,將插穗下部削成斜面,插入沙床之中5-7厘米左右,澆透水分,用塑膠薄膜覆蓋並進行遮蔭,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夏季光照強烈、氣溫較高時,可不用薄膜覆蓋,但應適當遮蔭,特別是在成活以前的遮蔭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經過20-30天后就可以生根和萌發新芽,2-3個月以後,視植株的生長情況可以上盆或露地種植。

栽培技術

石海椒生長粗放,對培養土要求不嚴,需肥量不大,修剪後薄施1-2 次氮肥或有機肥,便生長茂盛。若按園林布置要求,一年內可多次修剪。當年最後一次修剪應在9月份之前進行,以使枝條充分老熟,有利花芽分化,來年正常開花。開花前能薄施1-2 次複合肥,可使花朵更加繁盛。
石海椒的病蟲害極少,只發現有蚜蟲為害其嫩枝和嫩葉的情況,可以用滅蚜藥劑進行防除。

主要價值

園林

石海椒用作園林綠化,在草坪上、大樓前幾株或十幾株一起,植成花叢或大花叢,開花時期十分美麗。在大道兩旁或街道邊、大樓周圍的花槽植成綠化帶,綠籬或花籬。石海椒蔭孽力強,耐修剪,每次修剪後發枝多而整齊,葉色嫩綠,非常美觀。特別在城市綠化中,一些較貧痔的地方或髒亂地帶種植石海椒作地被,既整治了環境,又達到了綠化美化的目的。石海椒綠化的環境,不但常年披綠,而且花朵具有較濃郁的芳香,有益於身心健康。石海椒也可以盆栽擺設,美化門前庭院、陽台和居室。
石海椒

藥用

【草藥名稱】過山青
【藥材基源】為亞麻科植物石海椒的嫩枝葉。
【採收儲藏】春、夏季採摘嫩枝葉,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小便不利;炎;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泡茶飲,9-12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