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2011年以來,石泉縣民眾性文化活動逐漸從自發性向組織化轉變,文化社團不斷發展、壯大,並開始積極擔當文化參與和文化服務的社會責任,實現了從“獨樂樂”向“眾樂樂”的轉型升級。 據統計,2011年之前,全縣有16個社團組織,多集中在書畫、寫作、合唱、社火表演、鬼谷子文化、蠶桑文化研究等領域。這些社團組織是當時全縣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積累了民眾文化活動開展經驗,但也存在活動開展不經常、帶動力不強等諸多不足和缺陷。通過調研,縣委、縣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強縣的意見》、《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檔案。進一步扶持組建範圍更廣、民眾參與性更高、帶動力更強的社團組織,廣泛吸納城鄉具有文藝愛好和特長的“散兵游勇”組建、加入文化社團。

良好的政策機制有效激活了石泉縣文化社團發展活力,全縣由民眾自發成立的文化社團門類眾多,涵蓋文史研究、文學創作、文藝表演等各個方面。

從自娛自樂,到參加各類賽事活動,再到承辦專場演出,文化社團的活動已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潤滑劑”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泉民間社團
  • 創建時間:2011年
  • 領域:鬼谷子文化、蠶桑文化研究等
  • 作用: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研究會,漢劇團,作家協會,青年藝術團,民族樂團,攝影家協會,書畫家協會,詩詞楹聯學會,腰鼓協會,奇石協會,

文化研究會

石泉縣關於鬼谷子文化及其遺存的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積累,隨著文化深入研究的需要,2002年底,本地學者自發成立了石泉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2003年8月,石泉縣政府聯合先秦史學會,召開了全國首屆石泉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14個省市的42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得出了“石泉是鬼谷子文化重要發祥地”這一國家權威結論,提高了石泉縣的知名度,搭起了一座石泉與外部世界聯繫的橋樑,也使鬼谷子文化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會共召開大型學術研討會9次,編著出版《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文集》等專著6部,創辦了《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會刊》,撰寫學術論文100餘篇,部分學術論文在《先秦史研究動態》等國家、省級刊物及有關網站上發表。2005年1月,雲霧山鬼谷嶺通過國家林業局批准,正式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使鬼谷嶺成為石泉最具開發前景的精品旅遊儲備項目。2007年7月,中國先秦史學會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在石泉掛牌,這是中國社科院先秦史學會繼在山西運城“堯舜禹基地”、四川“巴蜀文化研究基地”後,建立的第三家全國性學術研究基地,也是全國首家且是唯一的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2011年12月,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雲霧山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4月,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一行應邀到石泉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友好交流,增進了兩岸了解,弘揚了民族文化。
石泉民間社團
大事記:2002年11月18日,石泉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在石泉賓館舉行成立大會,大會由縣委常務副書記陳勇主持,副縣長郭世民授牌,縣民政局宣讀了同意批准成立研究會的批覆。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宣讀了接納石泉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團體成員的決定。會上,有中國先秦史學會,安康市文化局領導及研究會會長講了話,並宣讀了會章及有關單位發來的賀信。同年12月28日,石泉縣首屆文化大展正式開幕。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抽調了20餘名會員作為工作人員為大展服務。2003年4月24日,時任會長李佩今編著的《鬼谷子與石泉》一書,由東方出版社正式公開出版發行。2004年8月,全國首屆石泉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鬼谷子文化研究文集》一書正式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2007年7月,“中國先秦史學會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在石泉縣掛牌,當日還召開了“全國鬼谷子文化座談會”,到會的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30餘人。目前,出版了《鬼谷子與石泉》、《鬼谷子文化研討文集》、《雲霧山風光攝影集》和《雲霧山傳奇》等書刊,並編撰了《蘇秦與張儀》漢劇、皮影戲腳本。鬼谷子文化遺址也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11月28日,在縣林業局召開石泉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劉宇星為會長。2011年 1月中旬,《石泉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會刊》第一期刊印。2012年11月5日,全國第二屆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勝利完成各項議程,圓滿閉幕。閉幕大會前,中國殷商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義華、長江學者、中華易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廖明春、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縣鬼谷子文化研究會顧問阮太國等六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石泉民間社團

漢劇團

“漢調二黃”是漢江流域廣泛流傳的一種大型地方劇種,是漢水文化的重要標誌、安康地域傳統文化的瑰寶、陝西的第二大劇種、國粹京劇的聲腔起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2006年被國務院確立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在我國戲曲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
石泉民間社團
1956年11月,成立石泉縣漢劇團,團員37人。主要演出漢調二黃傳統劇目。1959年1月,漢陰漢劇團併入石泉縣漢劇團,團員90多人。1963年初,由地方國營單位轉為自負盈虧的集體所有制單位。1964年後,以演漢劇現代戲為主,兼演眉戶、道情、歌劇等。1958~1965年間,劇團深入山區、礦區、水庫工地以及赴外省外縣演出1000餘場。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劇團癱瘓。1967年7月解散。
1970年10月,成立石泉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下簡稱“文宣隊”),編制30人。從成立至1976年7月,演出700餘場。1978年8月25日,文宣隊更名為石泉縣文工團。1980年10月,改名為石泉劇團。此後,以演漢調二黃為主,兼演其它劇種。當年11月,招收學員15名,成立劇團學員班。人員總數68人。1985年5月撤銷。
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縣劇團兩起兩落,從創建到最後撤銷的20多年中,上演了傳統劇目100多出(折);搬演和移植劇目13個。共演出1000多場。
石泉縣漢調二黃業餘劇團成立時間成立於於2011年10月,現有團員30餘人,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員,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80餘歲。位於石泉老街的江西會館是漢調二黃業餘劇團的排練活動場地,每周二、四、六業餘劇團的團員們都會在江西會館開展活動。劇團自成立以來,堅持定期開展活動,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為發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劇團曾深入到城關一小,城關鎮中心國小等學校,為 15名小學生指導排練了“斬秦英”、“武採桑”兩個漢劇表演唱並在石泉縣第七屆青少年藝術節展演中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在青少年活動中心輔導18名少兒排練漢調二黃歌舞“迎來石泉艷陽天”並在陝西省教育廳舉辦的2012童心向黨快樂成長夏令營藝術表演活動中榮獲藝術表演二等獎;劇團團長劉鳳鳴老師多次到石泉職業中學幼師班教授漢調二黃相關知識。同時,劇團成員們還積極參與市縣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在2012我縣十八大精神宣講暨“惠農工程”五進活動和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為廣大民眾送去了“文化大餐”;參加2012年安康市漢黃自樂班社擂台賽贏得二等獎並獲得了“示範班社”的光榮稱號,還被評為石泉縣2012年度先進社團一等獎。
石泉民間社團

作家協會

石泉縣作家協會成立於2005年12月27日,是安康市首個縣級作家協會組織。現任主席胡樹勇,副主席:吳龍晏、劉培英,秘書長:胡世海,副秘書長:戴豆豆。協會會刊名為《石泉作家》,協會網站名為石泉作家網。
石泉縣作家協會現有會員50餘人,其中省作家協會會員8人,市作家協會會員23人。協會自成立以來,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積極組織會員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活動,為繁榮石泉文學事業做出了積極地貢獻。協會在依託會刊《石泉作家》及石泉作家網為主要交流園地的同時,積極開展文學創作、文學採風等活動,定期出版會刊,支持和鼓會員出版各類文學作品並為作者舉辦首發式、研討會。
石泉民間社團
縣作家協會會員共出版各類文學作品50餘部,胡樹勇散文集《守一不惑》、《博寫》,洪軍《故鄉的雲》、劉培英的《月兒城》,李思純《泉音傾城》、向林《阡陌》、胡世海長篇小說《像風一樣飛馳》等一批文學新作相繼面世,多個會員在省內外各類書籍、報刊、網站發表文學作品並獲獎,縣作家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城關二完小老師劉歡編著的電影劇本《城市中央》由西部電影集團、西安電視台、陝西省社科院文學藝術研究所、西北大學等單位聯合攝製並在全國各地上映。
石泉縣作家協會大事記
2005年12月27日,石泉縣作家協會正式成立;
2006年,創辦會刊《石泉作家》,並堅持定期出版。
2008年1月25日,創辦並開通了全省第一家縣級作家網站《石泉作家》;
2011年,9月9日,在市政協委員、縣民營企業老闆陳國盛的支持下,從中帝廣告公司中騰出辦公室提供給縣作協無償使用。縣作協在該公司舉行掛牌儀式;
2012年9月12日,石泉縣文聯、作家協會在縣城文化路墨人懸畫廊舉行了“石泉作家作品展銷店揭牌儀式”;
2012年9月,石泉縣作家協會建立了QQ石泉作家群。

青年藝術團

石泉縣青年藝術團於2012年8月22日成立,現有成員30餘人,都是來自全縣各條戰線的優秀青年藝術人才。
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縣青年藝術團堅持挖掘民間優秀文化資源,弘揚傳承地域文化,努力打造具有石泉特色的文藝隊伍。
2012年,青年藝術團組織、承辦、參加了鬼谷子文化研討會、陝西省第五屆旅遊商品博覽會、全市文廣系統現場會、石泉縣首屆廣場舞大賽、石泉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等10餘場專場演出和各類活動。通過各種主題活動,宣揚石泉精神,激勵青年為建設美好石泉而奮鬥。

民族樂團

石泉縣民族樂團自2005年3月籌備到9月14日正式成立。她是一支由80多名團員組成,集民樂隊(分弓弦樂聲部、彈撥樂、吹奏樂、打擊樂等5個聲部)、電聲管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於一體,能夠獨自承擔各種演出任務、活躍在全縣城鄉的文藝團體。
本著活躍城鄉文化生活、服務社會和廣大人民民眾為目的,共舉辦專場和參加演出80場次。其中,組織專場演出32場次,參與性演出48場;為鄉(鎮)村演出19場,為縣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演出36場,為企業專場演出4場;赴寧陝演出1場,到安康市演出3場。創作節目32個。自編自創了樂曲6首,小品劇本4部,小戲劇本5部。快板、表演唱10部。
八年來,石泉縣民族樂團在縣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體團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是繼承了文化遺產,傳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社會和歷史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石泉縣民族樂團成立以前,縣域民族文化呈現一種不景氣的現象,僅靠原音樂界的一部分老前輩支撐門戶,因此,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縣民族樂團成立以後,通過五年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新人,為石泉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二是活躍了城鄉文化生活,推動了城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樂團參加演出,無論是在縣城廣場,還是在深山集鎮,都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無數觀眾,使他們在繁忙、緊張、壓抑的勞動、工作和生活中聆聽美妙的民族音樂,盡情享受高雅的藝術魅力,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三是增進了友誼,促進了和諧,提高了演藝水平。所有團員之間不論性別、年齡、民族、身份等,都是平等的,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更無地位等級之別。樂團有80多歲的老翁,也有20來歲的青年;有縣級、科級領導,也有個體戶和農民;有下崗工人,也有在職幹部;有離退休老同志,也有在職的中青年教師;有音樂界的老前輩,也有初出茅廬的學手子。年齡、地位懸殊;演藝、身份有別;工作、性格各異。但團員相互之間始終保持團結互助,平等友愛,一團和氣。如遇團員有困難,大家積極幫助;團員有喜事,大家表示祝賀;年長的總是積極引導年輕的,手藝好的總是主動、耐心幫助技術差的。因此,樂團既為年輕團員創造了學習進步的有利條件,也為年長同志提供了施展才藝、奉獻社會、老有所樂的氛圍。大家在這樣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環境當中和睦相處,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體現了“和諧、快樂、健康”的理念,增強了樂團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四是淨化了社會風氣,安定了社會秩序。樂團在組織活動和工作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團員的道德觀、人生觀、法制觀等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團員多想多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動,不做那些低級庸俗有損社會風氣的事。為淨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五是培養了團員傳統的優良作風,提高了團員的整體素質。一是樂團安排的一切活動和工作,都是業餘的,在職同志既不能影響公務,也不能影響樂團工作,兩者兼顧。而且樂團的任何工作都是無償的、無條件的。然而,全體團員一切從樂團的發展出發,從不計較個人私利,大部分團員使用的樂器都是自備的。二是不論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風雨,每周定期2-3次集中排練或參加演出,團員都是自覺遵守紀律,從不隨意缺席,尤其是老同志,有時甚至帶病參加活動,更是年輕團員的榜樣,大家都自願將自己的藝術成果無償奉獻給社會和廣大人民民眾。如有緊急或者特殊演出任務,隨時調整,加班加點。
六是加強了與兄弟縣區的聯繫和交流,擴大了石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樂團先後3次赴安康市參加了全市民間文藝調演、全市財政系統文藝調演、石泉旅遊推薦服務等演出和2006年3月赴寧陝交流演出,得到了領導和全場觀眾的讚揚。增進了友誼,提高了石泉的聲譽。
七是陶冶了情操,促進了身心健康。不管是樂團集中排練,還是參加演出,大家總是沉浸在一種婉轉悠揚的琴聲或美妙動聽的歌舞聲中,自娛自樂,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攝影家協會

石泉縣攝影家協會於2012年4月26日正式成立,共有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的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50餘名。由胡樹勇等13位同志組成理事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胡樹勇任主席,劉丹、杜昌義、朱金文任副主席,阮長勇為秘書長。
協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全縣攝影工作者和攝影愛好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致力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協會成立以來,在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的領導下,以《石泉攝影》會刊為載體,組織會員潛心研究攝影理論和攝影技巧,積極參與全縣文化宣傳、藝術創作和其他活動,多次組織和支持會員深入景區、農村、社區採風,開展深入基層為貧困戶免費攝影等公益性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協會堅持定期出版會刊《石泉攝影》,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創作、交流、展示平台,攝影家協會會員先後有作品800餘幅在省、市、縣報刊、網路及攝影大賽上發表和展出。同時,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攝影創作和藝術交流活動,為展示石泉、宣傳石泉,推進石泉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書畫家協會

1984年5月23日成立石泉書社。會員34人。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了“書社”章程,選舉了理事會。1986年2月,石泉書社更名為石泉縣書法協會。修改了章程,改選了理事會。1989年底,會員發展到60人。縣書法協會自成立後,年年舉辦書法講座、書法培訓班和書法展覽,還舉辦過書法表演和幾次春聯展銷。為省、地選送書法展品。1986年12月,被評為安康地區科協系統先進集體。

詩詞楹聯學會

石泉縣詩詞楹聯學會於2007年8月成立,前身為石泉縣詩詞學會。學會現有會員38人(其中國家級會員3人,省級會員6人,市級會員15人)。學會理事會由7人組成,阮太國任會長。學會設有黨支部,阮緒章任支部書記。學會堅持定期出版會刊《石泉詩詞》,集結出版各類詩詞專著及優秀作品集,每月開展兩次學習交流活動。
石泉民間社團
石泉縣詩詞楹聯學會秉承“切磋鑑賞詩詞,弘揚傳統文化,謳歌石泉發展,盛讚祖國巨變,激勵人民鬥志,合力共建小康”的活動宗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導向正確、主題鮮明、健康向上的詩詞楹聯創作活動。近年來,舉行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革命詩詞朗誦會;“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詩詞大獎賽;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詩詞朗誦會等活動;並為宣傳汶川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和抗震救災精神及奧運會成果和精神出版《石泉詩詞 抗震救災專集》和《石泉詩詞 喜看奧運專集》。同時,學會利用每年的節慶日開展 “迎春詩會”、“國慶詩會”、“金秋詩會”等創作活動;並定期組織會員去景區及基層採風,還邀請安康市、漢陰縣等詩詞楹聯界的同仁來石泉展開交流,共同研究探討創作經驗。
通過廣泛開展、參與各類詩詞楹聯創作活動,學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版會刊及各類詩詞集總計百餘本,會員發表作品多達數千篇,多個會員在《中華文化信息網》、《中華詩詞學會網》、《中華詩詞曲賦歌聯網》、《安康地情網》、《安康詩詞選集》等網路書刊上發表作品;王鳳鳴、陳應麟、潘仲鶴還分別出版了個人詩詞作品集《吟泉集》、《嘶聲》、《雲霧山詩詞情》;王鳳鳴、陳應麟、杜昌義、呂恩賦四人獲當代詩詞創作終身成就榮譽獎,王鳳鳴獲中華詩詞創作成果金鐘獎。

腰鼓協會

石泉縣腰鼓協會成立於1996年8月,其前身為石泉縣大眾廣場健身隊,於2006年正式註冊為石泉縣腰鼓協會。協會現有會員200餘人,由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熱愛腰鼓、秧歌等文藝表演的民眾組成。協會以開展腰鼓健身、腰鼓表演為主,還兼有秧歌、廣場舞等其它形式的文化活動。
石泉民間社團
腰鼓是中華民族一項傳統的文藝表演,是我國農耕舞蹈文化的開端,也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藝術形式。石泉縣腰鼓協會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提升民眾身體素質和幸福指數為目的,堅持每天早晚在廣場、體育場等室外活動場地開展腰鼓、秧歌、廣場舞等民眾性文化活動,是縣城內較大的一支健身隊伍。協會堅持以和諧友愛的情懷團結會員、勤學苦練的標準要求會員,精心組織會員參與各類文化活動,使會員在文化活動中展示自我,不斷提升表演水平。十幾年來,縣腰鼓協會堅持刻苦排練、精心創作,多次參加各類公益演出,營造了和諧歡樂的文化氛圍。多次被石泉縣文聯評為優秀社團,並在慶七·一、廣場舞大賽、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等各類節慶活動及賽事中受到表彰。
石泉民間社團

奇石協會

石泉縣奇石協會成立於2004年6月,是由奇石、根雕、盆景等造型藝術愛好者自願組成的社團組織,協會現有會員50餘人,孫德友擔任會長。協會在縣城老街中段設有奇石展覽館,會員宋達國、王新建、張正山、金寧安、余海等人家庭石館也已初具規模。
石泉民間社團
奇石協會通過組織會員尋石、藏石、賞石、參展等活動將奇石根雕文化藝術發展同當地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相結合,為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漢水文化做出了積極地貢獻。縣奇石協會多個會員的作品在中省市縣展覽、大賽上獲獎,並吸引了北京、江蘇、西安等地客商。2004年10月,協會組織部分會員參加了漢中市組織的“漢水源奇石展”,參展的20餘件作品受到了省內外專家的好評;2005年,協會會員鐘銘收藏的奇石《天下為大》在中國第六屆花卉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同年,在中國西安國際奇石博覽會上,會員金寧安收藏的《雅克羅格》榮獲金獎,其它參展人員分別榮獲7個銀獎,6個銅獎;2009協會組織會員參加第九屆安康漢江龍舟節“工商為民杯”奇石展,8位會員分別榮獲14個金獎,9個銀獎;2011年,參與“安康市首屆花卉盆景、根藝”展,獲1金1銀4銅;2012年,在安康市舉辦的第八屆盆景奇石展中獲3金4銀5銅。協會先後有12位會員的38件藏品被選錄於《陝西奇石》一書;有6位會員的30件作品被選錄體於《秦域觀賞石》一書;有9位會員的31件作品被選錄於《中國藏石精品》一書;有5位會員的16件作品被選錄於《中國名家經典》一書。金寧安的《雅格羅格》、劉應高的《紅剛玉》,宋金寶的《佛》等作品也受到了奇石界關注,單件石品拍賣價值已逾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