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

石幢

石幢(shíchuáng ),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圖像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幢即刻著佛號(佛的名字)或經咒的幡布或石柱,如:經幢、石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幢
  • 外文名:shíchuáng
  • 出自:古代祠廟
  • 用途:建築小品,幢身多刻著佛號或經咒
形制
建造,上刻陀羅尼經文的柱形構築物。幢身一般為八棱形。按佛教之說,在幢上書寫經文,可以使靠近幢身或接觸幢上塵土的人減輕罪孽,得到超脫
歷史
漢魏時期,幢出現在車行儀仗和佛教儀式中,一般是在立竿上懸掛單層或多層傘蓋狀絲織物,蓋四周飾有垂幔、飄帶;在幢幔上書寫經文就成為經幢。 代開始有石造經幢。初唐的石幢以鐫刻經文為主,形體簡樸碩壯。中唐以後,逐漸模仿絲織物幢的形狀,建造多段石柱和多層盤蓋相間疊加的石幢,並在盤蓋四周雕出垂幔、飄帶、花繩等圖象。歷五代北宋,石幢的雕刻內容日益豐富,花紋裝飾日趨華麗,但經文所占比例卻日漸減少。石幢大多建於佛教寺廟。據記載,宋代還在刑場立幢。
文物遺存
布幢布幢
現存石幢中有年代可考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古城南湖邊的八關齋石幢始建於唐大曆七年(772年)碑文題目《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全文983字,楷書,每字三寸見方,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晚年親書。比廣州光孝寺的石幢的建造時間(826年)還早54年,在廣州中山大學的圖書館中,陳列者北魏時期的石幢。其他著名的石幢還有如天津寶坻石幢等,以建於寶元元年(1038)的河北趙縣陀羅尼經幢為最高大,而且造型優美,是宋代石幢的典型作品。
石幢石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