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墓

石介墓

石介墓位於徂徠山西北麓,汶河東岸,橋溝莊南、北望莊北。原墓林占地20畝,古柏千株,濃蔭蔽日。林前有明萬曆年間御史宋燾立“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碑,後為石介墓 。墓前立萬曆已酉年 “故宋太子中允石公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拜祭詩碑。墓林中還有石介於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塋表”碑。石介墓有歐陽修治平二年(1065)撰 “徂徠先生墓志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介墓
  • 墓主:石介
  • 地理位置徂徠山西北麓汶河東岸
  • 占地:20畝
簡介:,由來:,組成:,墓主生平:,傳說:,相關介紹:,字輩:,

簡介:

石介墓,又稱“石家林”,是一座歷經近千年的家族墓葬群。此處,大汶河由東向西南流淌,石家林正位於汶河彎懷中。坐北朝南,左側是徂徠山,右側汶水,西北處是巍巍泰山。石介在《石氏世表》中描寫道“負泰山,挾徂徠,有兩大山之鎮,且汶水注其後,經其西,遂住居焉”。
汶水徂徠汶水徂徠

由來:

石家林始建於1041年8月8日(慶曆元年辛巳),由石介尊承其父石丙遺命創建。徂徠石氏在唐朝末年於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縣遷居此地,石氏家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時,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輩已十六院,是一個“世為農家”“豪於鄉里”的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其父石丙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進士,“專三家《春秋》之學”,“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依禮制(春秋)改葬石氏先人,是歷代石氏的願望,石丙已經規劃經營三十年,直至去世也未能完成。據石介《上王狀元書》載:‘先人三十年營之,訖於年之八月,志未就而先人沒,當將終之時,制淚忍死,執介手以命於介。且曰:“如不能成若翁之志,無不瞑矣”’。
祭堂祭堂
石介尊承石丙遺命後,“小子受遣於明,先人抱恨於幽”,擔心完不成石丙的遺命,恐背負不孝的罪名,食不甘味,夜不安寢,坐不敢安席,行不敢正履,“終日戰戰慄栗,若懷冰炭,若負芒刺”。經過十七個月的艱辛奔走,告貸於同年王拱辰(天聖八年狀元) 。終於在八月八日舉大王父以下七十位先人為三十二墳,禮葬於祖塋。每年十六院子孫春秋祭祀,千百年來延續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組成:

石介塋,舊稱“石氏塋林”,塋域占地四十八畝,護林地七十二畝,學田地三十畝。古柏千株,濃陰蔽日。塋內舊有“祭堂”,“拜掃堂”等建築。石介始遷祖,高祖、曾祖墓從東北側向西南扇形排列,後周討擊副使石路岩墓,“宋太子中舍”石丙墓,石丙墓有龍圖閣直學士祖無擇書“宋太子中舍墓志銘”。石介墓坐落塋林西北,墓前立 “故宋太子中允石公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拜祭詩碑。歷代奉祀生石師訥、石方、石德潤、石中選、廷選、廷獻,石維岩等墓葬,碑碣石刻林立。
石介墓

墓主生平: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莊)人。北宋初學者,思想家。宋理學先驅。曾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以《》、《春秋》教授諸生,“重義理,不由註疏之說”,開宋明理學之先聲。世稱徂徠先生。“泰山學派”創始人。關於“理”、“氣”、“道統”、“文道”等論對“二程”、朱熹等影響甚大。
石介像石介像
天聖八年進士。曾任國子監直講,“從之者甚眾,太學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孫復、胡瑗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宋初三先生”,強調“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主張“息民之困”。從儒家立場反對佛教、道教、標榜王權,為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提供論據。主張文章必須為儒家的道統服務。曾作《怪說》等文,抨擊宋初浮華文風。著有《徂徠集》二十卷。

傳說:

徂徠山西北有一山峰名字叫“攢石崮”,突兀一柱,山勢由東向西躍起,如巨龍入汶水式。站在石家林觀看,山尖氣勢正入墓地中心。
徂徠山攢石崮徂徠山攢石崮
據傳,當年堪輿風水師相於此地,保佑石氏世世出貴人、讀書人。民間諺語說:“先有石家林,後有徂徠山,若要石氏敗,山倒汶河乾”,石氏家族的巨大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相關介紹:

哭守道先生詩
青州推官 劉概
路出萊蕪欲有題,感君追古思猶迷。
生前謗議風雷擊,死後文章天地齊。
萬種夢魂隨我作,百般禽鳥為君啼。
孤墳一掩徂山下,汶水年年哭向西。
《哭守道先生》碑《哭守道先生》碑
《哭守道先生碑》是劉概在石介去世後所做,雖然只有11列文字,但這是劉概一腔孤憤悲慟之情的凝結,也是對石介一生的傳神寫照。
遙祭守道先生
翰林學士 蘇軾
先生魂氣歸於天,先生行魄入黃泉。
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
直饒泰山高萬丈,爭及徂徠三尺土。
石介去世二十一年後,謗議滅熄,家族才正式安葬石介,其子石師訥及門人請歐陽修撰寫“徂徠先生墓志銘”。其銘文以石介與孔、孟相比,推崇至極。患難朋友,一片真誠,更非一般諛墓之文辭可比:
徂徠之岩岩,與子之德兮,魯人之所瞻。汶水之湯湯,與子之道兮,逾遠而彌長。道之難行兮,孔、孟亦云。皇皇一世之屯兮,萬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與臧倉。自古聖賢皆然兮,噫!子雖毀其何傷。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閏十月,侍御宋燾和鄉賢吳希孔於石介墓前立神道碑。中書“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上下款分題“賜進士出身太原府平定州判官前翰林院庶吉士浙江道監察御史宋燾(立)”,“明萬曆已酉陽復月吉旦郡後學吳希孔書”。
時人著名文學家、詩人公鼐《經石徂徠故里視宋繹田侍御新題墓碑》詩中詠稱:
石介墓碑文石介墓碑文
徂徠山盡汶水陰,石氏書堂尚可尋。
青史遺文留異代,貞珉新制識同心。
遙瞻喬木風猶勁,欲薦寒泉日已沉。
古墓依然為再睹,居人指點意何深。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已酉,橋溝莊嫡孫石廷選同族眾於石介墓前立“故宋太子中允石公介之墓”碑。
2015年石介誕辰1010周年紀念,各級政府,學者及石氏後人在石介墓址立“石介墓暨祖塋故址”碑,碑陽由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楊辛先生93歲高齡時書,泰山著名學者泰山學院周郢教授撰文,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著名學者靳永先生篆額。北京光明網、新華網、新華社等媒體發布報導。

字輩:

山東泰安徂徠堂橋溝莊,石介嫡裔25代起字輩:
“尚颺登,道(金)學宗仁義,家聲恭謹傳,尋源同一本,相勉效先賢”。
(據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徂徠石氏族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