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競爭力

知識競爭力是經濟體以知識為基礎形成的競爭力。英國諮詢機構羅伯特·哈金斯協會(RobertHugginsAssociates)2002年提出並定義為:創造新的構法、思想、過程和產品並且把它們轉化為經濟價值和財富的生產力及能力。不僅包括提出創意的能力,還包括開發其經濟價值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競爭力
  • 釋義:將資本轉化為社會財富的能力
  • 詞性:名詞
  • 首次提出:1996年
含義,水平分布,評價,

含義

“知識競爭力”含義
《全球知識競爭力指數》(WKCI)是1996年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首次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概念後,對其內涵與表征深入研究的產物。其主要特色是聚焦於“城市”或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層次,即知識經濟領先地區。
2002年、2003年WKCI報告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類17個指標,2004年、2005年WKCI報告增加為5類19個指標。 要建立一個全面、系統、科學的國家知識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首先對影響國家知識競爭力的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建立評價知識競爭力的理論平台。

水平分布

我國知識競爭力水平總體上呈現出東、中、西部由高到低的梯級分布。東部地區知識競爭力水平大大優於中、西部,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的差距非常明顯,其中東部與中部之間的差距遠大於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差距。
2006年4月2日《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正式公布。作為上海市政府2006年1號檔案,這也是上海第一份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規劃綱要》首次引入了“知識競爭力”這一國際通行的標桿,來衡量未來上海的科技發展水平。參照這一標桿,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區域創新體系高效運轉,“知識競爭力”名列亞洲前列並進入世界先進地區第二集團,成為亞太地區的研發中心之一。
上海將“知識競爭力”作為測度上海科技創新的標桿,為動態觀測、持續跟蹤全球主要都市(地區)競爭力的變化及差異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視角。
上海知識競爭力的“成長曲線”
●2002年,第一份包括世界90個地區的WKCI報告發布,上海未能上榜;
●2003年,WKCI擴容為125個地區,上海首次進入“全球知識競爭力俱樂部”,位列第121位,較北京落後1名;
●2004年,上海排在第119位,首超北京;
●2005年,上海一步跨越7個位置,居於第112位,被世界著名知識競爭力研究專家哈金斯稱為“進步最快的地區”(2005年後,WKCI改為每三年發布一次);
●2008年,在知識經濟“國際俱樂部”大幅擴容的情況下,上海位列第110位,保持穩中有升。
在競爭激烈的知識“國際俱樂部”中,上海正從“第三梯隊”中間位置邁入“第二梯隊”行列。

評價

世界知識競爭力評價
一、WKCI的創立及評價範圍
英國羅伯特·哈金斯協會從2003年起已經發表四期《世界知識競爭力指數(WKCI)》研究報告。首度公布的《世界知識競爭力指數2002》在全球範圍遴選了90個“世界知識經濟領先地區”(主要是中心城市或以城市為中心的地區)進行排序。《世界知識競爭力指數2003》開始將遴選地區增加到125個。
目前的125個地區包括:北美(美國、加拿大)55個、歐洲45個、亞太地區25個。有些國家是以州或省為基準單位,如美國有49個城市或城市群、加拿大有6個省、德國有8個州入選。疆域較小的國家則以整體作為基準單位,如瑞士、挪威、丹麥、新加坡等。中國有北京、上海、天津、珠江三角洲、香港和台灣6個地區或城市入選;印度入選的有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和孟買;東歐有3個,捷克的布拉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非洲、南美洲和俄羅斯都沒有地區入選。
二、WKCI評價指標體系
2002年、2003年WKCI報告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類17個指標,2004年、2005年WKCI報告增加為5類19個指標。這5類包括:一是人力資源要素。有7個指標,即經濟活力係數、每千名居民的經理人員數量,其他5個指標採用在信息技術和電腦製造業、生物技術與化學行業、自動化與機械工程行業、儀器與電力機械行業以及高技術服務業中的就業人數。二是金融資本要素。有1個指標,即人均私人股本投資。三是知識資本要素。有3個指標,即政府、企業對R&D的人均投入以及每百萬居民的專利註冊數。四是地區經濟產出。有3個指標,即勞動生產率、平均月收益、失業率。五是知識可持續發展能力。有5個指標,即對教育的公共支出、公眾擁有的安全伺服器、網際網路主機數和寬頻接入情況等。
三、WKCI評介結果
1.2004年和2005年最新二期評價結果。
2004年排序前14名都來自美國,前6名是舊金山(含矽谷)、波士頓、密西根州的大瀑布城—馬斯基根—霍蘭地區、西雅圖、哈特福德和聖迭戈。前50名中,40個在美國,8個在歐洲,2個在日本。非美國地區最高排名的瑞典斯德哥爾摩位列15,芬蘭赫爾辛基排19位,其排名較上年分別上升3位和18位。亞洲地區表現最佳的前5名均在日本,東京名列38名。新加坡排74名,漢城109名。中國、印度和東歐的一些地區位居排名榜末尾,印度班加羅爾雖然自上年以來評分增加了近300%,卻依然排在最後。
2005年排序前6名的是美國的聖何塞、波士頓、舊金山、哈特福德、西雅圖、大瀑布城—馬斯基根—霍蘭地區。非美國地區最高排名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位列第8,比上年提升了7位。北美和歐洲之外地區排名最高的是日本東京(22)。加拿大6個地區自2004年以來排序呈下降態勢。而北歐地區排名則提升強勁。除瑞典外,丹麥提升11位排51名,挪威提升2位排52名。歐洲地區的表現不一,如英國的倫敦(56)、東南部地區(55)跌出前50名,但大多數西歐地區仍保持良好表現,如愛爾蘭提升17位,排在74位。印度的孟買、班加羅爾、海得拉巴雖然仍排在最後,但也有增長的表現。
2.中國相關地區的排序情況。2003~2005年,中國入選的6個地區綜合排名基本處於排行榜末端,尤其是中國大陸的4個地區,基本位於110~120位。但2004年以來,上海的表現引起廣泛關注,其綜合評分增長超過1倍(從17.5增至40.2),排序也超過北京。特別是其人均專利註冊數指標比上年提升了42位,上升到第2位,僅次於東京,被稱讚為創造知識密集型經濟方面增長最快的地區。
四、WKCI排序結果的分析
1.排序結果比較好地體現出不同地區的創新實力。從125個參評地區的分布來看,北美最均衡,尤其是美國相關地區的指數遙遙領先。如2005年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美國占了42個,而美國地區中分值最低的邁阿密也在第70位,體現了其作為頭號創新型國家之厚實基礎。北歐諸小國特色明顯,指數排名持續提升,體現其知識經濟發展水平。愛爾蘭等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排名提升,也與其優異發展相適應。亞洲地區的中國、印度等入選地區的評分值不斷攀升,表明這些地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但由於基礎較差,知識經濟起步較晚,排序結果也基本符合實際情況。連續四年非洲、南美州和俄羅斯沒有地區入選,表明這些地區經濟成長不足和缺乏創新活力。
2.具體指標的差異體現出不同地區創新的優劣勢。2005年報告的相關指標顯示,亞太地區在IT和電腦製造業方面表現搶眼;北美地區優勢主要表現在教育、R&D支出、專利以及私人股權投資方面;歐洲地區則在高技術服務業和高附加值製造業方面表現優異。這與實際情況也基本符合,體現不同區域發展的差異和重點。
3.我國入選地區的排序結果基本體現了我們目前的創新實力。在綜合評分中,中國大陸入選的4個地區始終位居110位之後,基本體現了中國大陸目前的知識經濟發展水平,表明我們仍處在加速工業化的階段。而排名的提升也表明我國部分發達地區的知識經濟近年來得到長足發展。就具體指標分析,在2005年的19個分項指標中,我國參評地區有11個處於後20位之列,表明中國入選地區在很多方面亟待改進。有4個指標,即經濟活力(珠三角和北京)、政府對R&D人均投入(北京)、失業率(珠三角和天津)、每百萬居民中的專利註冊數(上海和北京)進入前20位,也表明我國近年來在發展知識經濟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我們也需要指出,WKCI總體而言仍是一項屬於剛剛起步的研究,無論其遴選比較地區範圍、評價指標體系等,都存在許多有待完善之處,且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評價等其他一些評價活動相比,其影響還很有限。我們對它既不要盲目推崇,也不應過分求全責備,而應以客觀、科學的態度來看待WKCI,分析和借鑑其合理的部分。但無論如何,正如WKCI創立者所強調,它是第一次對全球最佳表現地區的知識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度量和綜合分析,是衡量各地區知識容量、能力、可持續性以及將知識轉換成經濟價值和該地區居民財富程度的整體綜合基準。因此,WKCI為城市或區域創新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一個參照標桿和評價體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項研究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http://www.fatianxia.com/blog/45047/
2、劉東、鄒祖燁:《世界知識競爭力評價》,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3、http://sym2005.cass.cn/file/2007082198510.html發布時間:2007-8-21 11:14: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