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戟

矛戟

矛戟,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矛戟
  • 讀音:máo jǐ
  • 別稱:棘
  • 簡介:戈和矛結合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相關連結,

詞目

矛戟

拼音

máo jǐ

出處與詳解

矛和戟。亦用以泛稱兵器。
1、《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2、《荀子·榮辱》:“傷人之(一作以)言,深於矛戟。”
3、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判身入矛戟,輕敵比錙銖。”
4、明 劉基 《感興》詩之一:“昭代仁聲浹九夷,野無矛戟有鎡基。”
5、無名氏《觀劍南獻捷》:遐圻新破虜,名將舊登壇。戎馘西南至,氈裘長幼觀。邊疆氛已息,矛戟血猶殘。

相關連結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在商代即已出現,西周時也有用於作戰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隱公十一年(前712年),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隨,“授師子焉”,說明楚國已用戟裝備軍隊了。
戟是一種既可刺殺也可勾啄具有雙重性能的兵器,能夠明顯提高戰鬥效能。《說文解字》載:“戟,有枝兵也。”是一種戈的柲頂有矛形尖刺裝置的兵器,少數是戈和刀的合體。以前者居多,後者發現的僅限於西周時代。不論是戈、矛或戈、刀的合體,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點。
無衣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荀子·榮辱》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仡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