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旭東

瞿旭東

瞿旭東 2012.01-至今: 武漢大學藥學院,珞珈特聘教授、博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優秀青年;長期從事生物製造和生物合成研究,在天然藥物發掘和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化學品生物催化和生物製造方面取得過一系列系統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或拓展,或革新了天然藥物結構多樣化,生物合成和生物製造的理論及研究思路,以及重要化學品的生產模式,對新藥研發和化學品綠色製造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課題組成員近年來在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刊物上發表數十餘篇研究論文;獲批國際、國內專利多項。研究成果受到了NatureScience等諸多高水平期刊的專題評述,部分成果還被美國化學化工學會遴選為2010年度化學領域的重大進展(Chemical Year In Review)。獲得了包括“國家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項科研獎勵和基金的資助。目前擔任了國際著名學術組織F1000的associate member以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的特邀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瞿旭東
  • 國籍:中國
  • 職業:武漢大學藥學院珞珈特聘教授、博導
  • 主要成就:2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計畫
簡介,業績概要,主要獎勵,主持基金和獎勵情況,主要研究興趣,業績概要,代表性論文,代表性專利,發明專利,

簡介

姓名:瞿旭東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習工作簡歷
2012.01 - 至今:武漢大學藥學院,珞珈特聘教授
2008.11–2011.12: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2007.09–2008.10: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博士後
2002.09–2007.10: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
1998.09–2002.07: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學士

業績概要

長期致力於活性天然藥物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學研究,在天然藥物的發掘、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酶學機制的研究和合成生物學改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或拓展、或革新了天然產物研究領域在新化合物發掘、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學方面的理論及研究思路;並且對新藥研發和化學品綠色製造領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9-2011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Angew Chem Int Ed 和J Am Chem Soc等上發表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研究論文7 篇,研究成果受到了Nature、Science、Nat Chem Biol、Nat Rev Microbiol等諸多一流期刊的專題評述,部分成果還被美國化學化工學會遴選為2010年度化學領域的重大進展(Chemical Year In Review)。此外,還獲批國際和國內專利3 項並實現技術轉讓1 項。還擔任了Angew Chem Int Ed和J Am Chem Soc等期刊的特邀評審。

主要獎勵

2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計畫
201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主持基金和獎勵情況

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8萬、在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張本印),21.6萬、在研;
20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馬宏敏),26萬、在研
56批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資助(戴政),8萬、在研
55批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二等資助(張本印),5萬、在研
南京工大材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3萬、在研;
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00萬、在研
擔任associate member of F1000;
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5萬、在研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0萬、結題
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5萬、結題
武漢大學人才引進啟動基金項目,90萬、結題
2010: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經費,3萬、結題
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萬、結題

主要研究興趣

生物製造:以實現重要化學品生產模式的可持續化和綠色化為主要目標。綜合利用合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等方法,創造出能生產重要化學品的基因工程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的發酵替代傳統的基於石油和煤炭化學的生產模式,實現重要化學品的生物製造。
生物催化:以實現手性化學品(醫藥中間體)的酶法生產為目標。綜合利用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工藝方法,挖掘或改造酶,用以替代化學催化或手性拆分,實現重要手性化學品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和綠色化。
生物合成:以解決天然藥物的結構多樣化為主要目標,開發改造生物合成途徑產生多樣化結構的新方法和高效挖掘天然產物的新方法。此外,課題組還對一部份結構新奇,活性顯著的生物鹼在基因水平,酶學水平和化學水平上解釋其骨架結構的形成機制。

業績概要

長期從事生物製造和生物合成研究,在天然藥物發掘和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化學品生物催化和生物製造方面取得過一系列系統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或拓展,或革新了天然藥物結構多樣化,生物合成和生物製造的理論及研究思路,以及重要化學品的生產模式,對新藥研發和化學品綠色製造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課題組成員近年來在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刊物上發表數十餘篇研究論文;獲批國際、國內專利多項。研究成果受到了NatureScience等諸多高水平期刊的專題評述,部分成果還被美國化學化工學會遴選為2010年度化學領域的重大進展(Chemical Year In Review)。獲得了包括“國家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項科研獎勵和基金的資助。目前擔任了國際著名學術組織F1000的associate member以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的特邀評審。此外,課題組還與國內外諸多著名企業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將科研成果推向產業化。

代表性論文

*通訊作者)
  • Chang C, Huang R, Yan Y, Ma H, Dai Z, Zhang B, Deng Z, Liu W, Qu X*. Uncovering the Formation and Selection of Benzylmalonyl-CoA from the Biosynthesis of Splenocin and Enterocin Reveals a Versatile Way to Introduce Amino Acids into Polyketide Carbon Scaffold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4183−4190.
  • Wu Q, Wu Z, Qu X*, Liu W*. Investigations into pyrroindomycin biosynthesis indicate a uniform paradigm for complex tetramate tetronate formation.J Am Chem Soc2012, 134, 17342-17345.
  • Qu X*, Pang B, Zhang Z, Chen M, Wu Z, Zhao Q, Zhang Q, Wang Y, Liu Y, Liu W*. Caerulomycins and collismycins share a common paradigm for 2, 2’-bipyridine biosynthesis via an unusual hybrid polyketide-peptide assembly logic.J Am Chem Soc 2012, 134, 9038-9041.
  • Qu X, Lei C, Liu W*. Transcriptome mining of active biosynthetic pathways for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651-9654.
  • Runguphan W, Qu X, O’Connor S* (co-first author). Integrating carbon halogen bond formation into medicinal plant metabolism. Nature 2010, 468, 461-464.

代表性專利

  • 常晨晨,黃榮,瞿旭東;“一種向聚酮骨架引入胺基酸側鏈的生物合成方法和相關基因”中國發明專利,201510086158.X。
  • 瞿旭東,王婭婭,鄧子新;“一種催化碳-氟和碳-氯鍵形成的鹵化酶”,中國發明專利,201310710496.7。

發明專利

●劉文,瞿旭東,雷春。2011,一株淡黃色鏈黴菌突變菌株,構建方法及其用途,中國發明專利。
●Liu W, Jiang N, Qu X. 2010, Novel gene cluster, PCT patent.
●劉文,瞿旭東,姜楠。2009,一種薩菲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國發明專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