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重見星娥碧海槎

《眼兒媚·重見星娥碧海槎》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寫自己與妻子團圓的高興。下片繼續抒發這種情感,當夜已經深了,可是喜悅之情,依然無法褪去。這首詞一字不談情,卻字字都透著情,回味無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眼兒媚·重見星娥碧海槎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詞牌:眼兒媚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眼兒媚
重見星娥碧海槎,忍笑卻盤鴉。尋常多少,月明風細,今夜偏佳。
休籠彩筆閒書字,街鼓已三撾。菸絲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闌乾”“東風寒”等,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
②重見星娥(é)碧海槎(chá):星娥,織女。槎,木筏。李商隱《海客》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張華《博物志》記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濱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碧海,參見《畫堂春》箋注。
③盤鴉:女子梳頭,又指髮髻。李賀美人梳頭歌》:“織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梅堯臣次韻和酬永叔》:“公家八九妹,鬒髮如盤鴉。”
④休籠彩筆閒書字:趙光遠《詠手》詩:“慢籠彩筆閒書字。”
⑤街鼓:更鼓,多設於譙樓。
⑥撾(zhuā):擊鼓。
⑦露光微泫(xuàn):周邦彥《荔枝香》詞:“夜來寒浸酒席,露微泫,舄履初會,香澤方薰。”周詞寫男女暫聚,容若詞亦同。

白話譯文

終於再次見到你那美麗的容顏了,你強忍笑意將烏黑的髮髻盤起,仿佛天上的仙女般動人。風和月明,良辰美景,這種情景往日雖也曾有過,可是今夜卻勝過往常。
不再拈筆寫什麼字,夜已深,街上已敲過了三更鼓,還是喜不自持。香菸繚繞中,更見人面桃花,光彩照人。

創作背景

納蘭這個被憂鬱包圍了的男人,似乎天生就是憂鬱的代言人,他的舉手投足,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憂鬱的氣息。而這首詞中卻洋溢著喜悅之情。身為帝王近侍,經常要護駕出巡。納蘭在這首詞里說自己和盧氏是牛郎織女,終年聚少離多。當納蘭再次見到盧氏時,非常驚喜,於是創作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容若難得一見的喜悅之詞,詞中沒有了往日的陰霾與憂傷,顯露出一種特有的歡快之情,這在容若的詞作中實屬少見。這是一首愛情之詞,這首詞寫與愛妻重逢的喜悅之情。可見,在愛情雨露的滋潤下,容若陰鬱的心雲終於也撥開了,他仿佛重新沐浴到了陽光,見到了藍天。
“星娥”,是指的傳說中的織女,神話故事中,織女與牛郎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真心相愛,卻遭到了王母的阻隔,只能在每年七夕時節,於鵲橋上相會片刻,但就這如此艱難的愛情,他們也堅持了千年。這個愛情故事感動了許多人,這些人里自然也有容若,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後來有人將“星娥”用作詩詞里的典故,將“星娥”指做明眸善睞的美女。唐李商隱《聖女祠》:“星娥一去後,月姊更來無?”朱鶴齡註:“星娥謂織女。”容若與妻子之間的愛情一波三折,他還常伴帝王身邊,作為帝王的侍衛,總要隨著帝王出行。容若在這首詞中便是說自己與盧氏,便是牛郎與織女,總是聚少離多,於是,再次見到盧氏,容若總是格外歡喜的。
“重見星娥碧海槎,忍笑卻盤鴉。”開篇便毫無顧忌的寫出自己的喜悅,容若一向是個含蓄的人,直白的表述情感並不多見,可見,容若再次與愛妻團聚,多么的高興!重新見到美麗的妻子,看到她的笑臉盈盈,人世間有再多的煩憂,也該忘卻了。“尋常多少,月明風細,今夜偏佳。”字字透露著掩蓋不住的喜悅,這時的容若一心沉浸在與愛妻團圓的興奮之中。他自然無法知道,不多久之後,他的妻子將會永遠地離開他。這時的容若,儼然一個興奮滿滿的孩子,他在妻子的關愛中,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時光。
上片寫過自己與妻子團圓的高興之後,下片便繼續抒發這種情感,雖然與盧氏已經談不上是什麼新婚燕爾了,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卻要比許多新婚夫妻還要濃。“休籠彩筆閒書字,街鼓已三撾。”
下片的開頭也是照樣的平淡無奇,不需要再提筆寫任何東西了,夜已經深了,街上敲過了三更鼓,可是喜悅之情,依然無法褪去。這句簡簡單單的情感表述,勝過千言萬語的讚美。但話雖如此,容若在詞的最後,依然是充滿了溢美之詞,“菸絲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妻子光彩照人,猶如桃花一般的面龐在容若眼中無疑是最美的,他在這一夜是欣賞這美的,也是享受這美的。

名家點評

南京市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一片幽情冷處濃·納蘭詞》:“作品先刻畫對方的動人神情,再寫自己的欣喜,最後以景物描繪喻男女情事,隱約含蓄而不流於庸俗。”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權臣明珠之子。納蘭氏,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回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1676年(康熙十五年)進士,選授三等侍衛,尋晉為一等。納蘭性德性情穎敏,多愁善感,不類貴族子弟。詞風真摯自然而多悽惻哀艷,悼亡之作尤稱絕調。向有滿洲詞人第一之譽,為清詞大家之一。著有《通志堂集》,詞作先有《側帽》一集,後增補為《飲水詞》,後人彙輯本則稱《納蘭詞》,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與顧貞觀合輯《今詞初集》一選,為清初文人詞選中著名之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