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強

真正的強

《真正的強》選自戰國時代的《中庸》。

基本介紹

  • 書名:真正的強
  • 作者:子思,名孔伋,字子思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真正的強
【出處】中庸
【年代】戰國時代
【體裁】記敘文

作品原文

子路問強(1)。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2)寬柔以教,不報無道(3),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厭(6),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強哉矯(8)!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9),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第10章)

作品注釋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生。(2)抑: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與:疑問語氣詞。(3)報:報復。(4)居:處。(5)衽:臥席,此處用為動詞。金:指鐵制的兵器。革:指皮革製成的甲盾。(6)死而不厭:死而後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隨波逐流。(8)矯:堅強的樣子。 (9)不變塞:不改變志向。

作品譯文

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作品讀解

子路性情魯莽,勇武好鬥,所以孔子教導他:有體力的強,有精神力量的強,但真正的強不是體力的強,而是精神力量的強。精神力量的強體現為和而不流,柔中有剛;體現為中庸之道;體現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寧死不改變志向和操守。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說起來,還是崇高的英雄主義,獻身的理想主義。
不過,回到《中庸》該章來,孔子在這裡所強調的,還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學中最為高深的道行。

作品出處

《真正的強》選自《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作者簡介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子思子思
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按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