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絲弓矯治技術

直絲弓矯正技術的發展、改進、以及在套用直絲弓矯正技術過程中的標準及注意事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直絲弓矯治技術
  • 外文名:Straight Wire Appliance
  • 時代:20世紀70年代
  • 屬於:口腔正畸學
直絲弓矯治技術
在方絲弓矯治技術的基礎上,Lawrence F.Andrews於60年代起開始對正常牙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於1970年設計出了直絲弓矯治器,以後多位學者對Andrews直絲弓矯治器的設計進行了改良,使之進一步的簡化。
第一節直絲弓矯治器原理
針對方絲弓矯治技術中,在不同弓絲需要彎制三個序列彎曲和各種彈簧曲,其工序繁鎖、費時費力的問題。L.F.Andrews設計了他的直絲弓矯治器,其主要特點是根據不同牙齒的解剖位置,在矯治器的托槽上預置了一定的角度,因為不需要像方絲弓矯治器那樣在弓絲上彎制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彎曲,一根具有牙弓基本形態的直弓絲放入托槽,就可以完成牙齒的唇舌向,近遠中向,垂直向和控根移動,因而稱之為直絲弓矯治器。
一、正常牙合的六項標準
在Angle正常牙合標準的基礎上,Andrews研究了120例未經正畸治療的正常牙合恆牙列,提出了正常牙合六項標準。
一磨牙關係:即“合適的牙弓間關係與牙合面接觸關係”
1.上頜第一恆磨牙近中頰尖咬於下頜第一恆磨牙近中頰溝。
一、磨耗理論
基於Begg對石器時代人與現代人兩者牙列2.上頜第一恆磨牙遠中邊緣嵴咬於下頜第二恆磨牙近中邊緣嵴。
3.上頜第一恆磨牙近中舌尖咬於下頜第一恆磨牙中央窩內。
4.上下前磨牙頰尖相互嵌合。
5.上頜第一、二前磨牙舌尖分別咬於下頜第一、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第一恆磨牙之間和兩邊緣嵴上。
6.上頜尖牙與下頜尖牙,第一前磨牙嵌合,且牙尖頂稍偏近中。
7.上切牙覆蓋下切牙,上下牙弓中線一致。
二牙齒近遠中傾斜度(冠角)
冠角:牙齒的臨床冠長軸(非牙根長軸)與平面垂線所組成的角為冠角。冠角代表了牙齒的近遠中傾斜度,每一顆角有自己不同的冠角。
三牙齒的唇(頰)-舌向傾斜度(冠轉矩)
牙齒臨床冠長軸的唇(頰)舌向傾斜度稱為牙冠轉矩(torque),不同牙齒有不同的轉矩。
四旋轉。正常牙合應無不適當的旋轉。
五間隙。正常牙合牙弓中牙齒應保持良好的相互接觸關係,無牙間隙。
六正常牙合的縱曲線較平坦,Spee氏曲線深度在0-2.5mm。
二、直絲弓矯治器原理
直絲弓矯治器的托槽是矯治器的關鍵部件,它不僅決定了牙齒移動的方向,還決定牙齒在牙弓上的內外側位置和近遠中及唇(頰)舌向傾斜度。
一決定了牙齒在牙弓上的內外側位置(消除了弓絲的第一序列彎曲)。
二決定了牙齒在牙弓上的近遠中傾斜度(消除了第二序列彎曲)。
三確定了牙齒的冠唇(頰)舌向傾斜度(消除了第三序列彎曲)。
第二節直絲弓矯治器設計
一、托槽
不同的學者設計了不盡相同的直絲托槽。
托槽包括有不同的①軸傾角(tip)②轉矩角(torque)③旋轉(rotation)
二、磨牙帶環與頰面管
一磨牙頰面管
直絲弓矯治器磨牙頰面管的位置關係包括三種角度①軸傾角(tip)②轉矩角(torque)③補償角(offset)
二磨牙帶環
上頜第一磨牙帶環上焊的頰面管一般為雙管,0.022×0.028″的方管究納主弓絲,另一為0.045″直徑的園管,位於方管的齦向以通過口外弓。
三、弓絲的規格
1.園形弓絲:0.014″-0.020″的鈦鎳弓絲和不鏽鋼弓絲。
2.方形弓絲:0.017×0.025″,,0.018×0.025″,0.019×0.025″,0.021×0.025″。
第三節直絲弓矯治器的安放
一、托槽的定位:以臨床冠中心來確定托槽的位置。
二、托槽與磨牙帶環的粘固
托槽中心尺寸難臨床冠中心放置,並使托槽縱軸調整與牙齒長軸一致,粘帶環時首先考慮頰面管與磨牙頰側溝維持設計要求的傾斜角度。
三、弓絲的選擇與套用
直絲弓矯治器弓絲的選擇也同標準方絲弓矯治器弓絲選擇原則一樣,應根據其用途而定,如排齊牙列與牙弓平整中應選擇剛度較低,回彈性好的彈性弓絲;而起穩定作用的弓絲則要求較大的剛度,若希望牙齒沾弓絲滑動,則要求弓絲既具備一定的剛度,又與托槽溝間有一定間隙(弓絲尺寸比托槽槽溝小0.002″以上)不致產生過大摩擦力而影響牙齒弓絲滑動;若需要轉矩控制時,則選擇有一定剛度的方絲;如需彎制弓絲時應選擇不鏽鋼絲和B鈦絲。
從矯治的主過程而言,弓絲的選擇應掌握從細到粗,從圓到方,從柔到剛的原則。


第四節直絲弓矯治技術的矯治過程
一、第一階段:排齊牙列和整平牙弓
一目的
二弓絲使用順序
由細到粗
三排齊與整平階段易出現的問題及其預防
1.前牙唇傾:直絲托槽包含有軸傾度,前牙可能發生前傾,且上頜較下頜明顯。
2.前牙覆牙合加深:因尖牙托槽的軸傾角,尖牙托槽槽溝近中部偏牙合向,起始弓絲納入托槽後,切牙會受到伸長力,加深覆牙合。
3.前牙唇傾與覆牙合中深的預防
⑴尖牙向後結紮(laceback)
⑵弓絲末端回彎(cinchback)或弓絲向後結紮(tiebock)。
⑶彈調矯治力的柔和與持久,弓絲的更換應循序漸進。
⑷避免使用牽引力
⑸於第二恆磨牙,特別是下頜第二恆磨牙上儘早放帶環使之加入到矯治器系統,有利於牙弓的整平和spee氏曲線變平。
四排齊與整平階段的支抗控制
1.常規採用尖牙向後結紮和弓絲末端回彎的方法。
2.順序更換弓絲,保持柔和而持久的矯治力。
3.第二磨牙特別是下頜第二磨牙儘早安放帶環。
4.採用搖椅形唇弓控制磨牙,維持其直立。
5.避免過早使用頜間牽引力。
6.設計齶槓、齶托和舌弓。
7.使用口外唇弓。
二、第二階段:關閉拔牙間隙矯正覆蓋與磨牙關係
一關閉拔牙間隙
主要採用滑動法與關閉曲法
1[張1].滑動法:使用較柔和的力,在方絲上一次完成6個前牙的後移與控根。
2.關閉曲法
分兩步:⑴先牽引尖牙向遠中移動,用0.18″不鏽鋼絲,力值100-150g,可用鏈狀彈性橡皮圈,橡皮圈或鈦鎳螺旋彈簧進行牽引。
⑵關閉曲內收切牙
二矯正覆蓋與磨牙關係
1.AngleII類錯牙合覆蓋的矯正與磨牙關係的調整,主要通過上頜切牙舌向移動,下頜切牙唇向移動,下頜磨牙近中移動而完成。
2.AngleIII類錯牙合覆蓋與磨牙關係的調整,可以通過上切牙唇移(對不拔牙病例)下切牙舌移,以及上頜磨牙近中移動來實現。
三第二階段中的支抗控制
1.使用適當的矯治力,牽引力一般維持在100-150g之間。
2.減小矯治器系統的阻力(摩擦力)。
3.合理控制牙齒移動類型。
4.增加支抗牙數目。
5.骨皮質支抗,骨皮質因骨質緻密而對矯治力有較大的抵抗。
6.利用頜間牽引來調節支抗。
7.設計齶槓與舌弓。
8.唇擋,增強下頜磨牙支抗。
9.口外唇弓
三、第三階段:牙位和咬合關係的細微調整與完成
內容:1.恢復上下前牙正確的軸傾度。
2.恢復上下前牙正確的轉矩。
3.恢復後牙根平行。
4.糾正牙齒旋轉。
5.恢復正確的牙齒鄰接關係。
6.恢復後牙正確的轉矩。
7.矯正中線。
8.牙弓形態與寬度的調整。
9.牙弓垂直向關係的調整。
10.牙弓矢狀關係的調整:頜間牽引應維持一定的過矯正狀態,以利穩定。
11.尖窩關係的調整。
12.保持所有關閉的間隙。
13.複查X線頭影測量。
14.檢查功能牙合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