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人體器官)

盲腸(人體器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盲腸:大腸的起始段,也是大腸中最短的一段,長約6~8cm,位於腹腔右下部,與迴腸交接處有回盲瓣,下為盲腸,有孔與闌尾相連,向下續接升結腸。是大腸的起始部,呈囊袋狀,位於右髂窩內,與迴腸相接。迴腸通向盲腸入口處的黏膜突向腸腔內,形成上、下兩片唇形的回盲瓣,有防止大腸內容物逆流入小腸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盲腸
  • 外文名:The caecum
  • 對象:不能反芻的動物
  • 周圍關係:其周圍均為間接腔隙
  • 特徵: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
一、概述:,二、解剖結構:,三、與盲腸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四、盲腸癌CT診斷:,

一、概述:

盲腸是大腸起始段的袋狀部分。因其遠端閉塞不通,故稱盲腸。在盲腸遠端伸出一小管,稱為闌尾。因其管腔細小,容易阻塞而發炎,為闌尾炎,俗稱盲腸炎。盲腸亦稱闌腸,是大腸膨大的起始部 分。位於腹腔的右下部,恰在右髂窩迴腸進 入大腸處的尾側。人的盲腸退化,下端游離呈盲囊,向上延續為升結腸,其下部有一孔 通闌尾。同升結腸交接區的內側壁有回盲瓣, 該瓣是以小腸環層肌為基礎突向大腸的粘 膜雙襞、是小腸通大腸的門戶,有防止大腸內容物倒流入小腸的功能。盲腸很少發炎,所謂 “盲腸炎” ,多是闌尾炎的誤稱。中醫文獻 《難經》中,稱盲腸為 “闌門” ,是七沖門 之一。

二、解剖結構:

盲腸是大腸的始端,也是大腸各段中最短的。盲腸下端以膨大的盲端開始,其長短因人而異,一般向上約6~8厘米,與迴腸末端相連而延續為升結腸。在盲腸下端的後內側壁上,有一游離細長的腸管,叫闌尾,或叫蚓突。一般盲腸與結腸相似,表面亦有三條結腸帶,它們向闌尾根部集中並與闌尾的肌層相延續。因此,無論闌尾的位置如何變動,卻都能沿著結腸帶向下找到闌尾的根部。此外,在盲腸和升結腸相移行處的左後壁上,有迴腸末端的開口,稱此口為回盲結腸口。口的形狀多呈卵圓形裂隙,其上下兩緣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稱結腸瓣。上緣的皺襞名為上唇,其附著部位約當迴腸與結腸的交接線上,近似水平位。下緣的皺襞名為下唇,整個下唇皺襞較長而凹陷,其附著部位約當迴腸與盲腸的交接線上。上、下唇的前、後端互相結合,並分別向前、後延伸,構成結腸瓣系帶。以上由黏膜皺襞所形成的各種結構,均與迴腸末端的環行肌層在回盲結腸口處增厚有關。增厚的環形肌,具有括約肌的功能,它不僅能防止大腸內容物返流回小腸,同時也可控制食糜不致過快進入大腸,以使食糜在小腸內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三、與盲腸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1.盲腸炎:本病維吾爾醫學名為外熱糜扎衣代艾瓦爾,是指盲腸發炎為主要特徵的病證。病因凡患持續性便秘,腸道常有梗阻,腸道寄生蟲或吃進水果子,帶殼食物滑入盲腸日久積內,產生腐氣損害盲腸所致。症見輕度發熱,煩躁失眠,噁心腹脹,時有嘔吐,右腹劇痛,壓則加重,手摸可感到硬塊,若因寄生蟲而發炎者可查知有排蟲病史。治宜開通阻滯,消炎止痛為主。務必靜臥休息,不得多活動,不得內服各類製劑。開通阻滯,宜用橄欖油230g加開水或肥皂水灌腸,消炎止痛,熱敷局部,若有欲嘔則宜涼敷局部;若由寄生蟲發炎者宜用殺蟲驅蟲劑治療等。
盲腸炎也叫闌尾炎,多由闌尾發炎後蔓延到整個盲腸而形成的病症。病名。俗稱盲腸炎。醫學上將人體腹腔內自盲腸下端延伸出的一條如蚯蚓狀的小管狀器官,稱為闌尾(又叫蚓突)。它位於右髂窩,上端連於盲腸的後內壁,開口於盲腸,全長約2—20厘米。倘病菌、寄生蟲或其他異物侵入,闌尾就會發炎。主要症狀是右下腹疼痛、噁心、嘔吐等。一般施用中西藥消炎治療,急性重症或屢治不愈者須進行手術摘除。為易發多見病,貽誤病患會危及生命,須經常留心防治。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毛澤東指出,整風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就象割闌尾炎一樣。是一種常見的腹部疾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闌尾炎初起時有上腹部或臍周疼痛,以後轉至右下腹。體檢右下腹有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可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白細胞增高等。病情嚴重時,闌尾穿孔,可引起闌尾包塊或腹膜炎。治療包括針刺、中藥、抗生素和手術等。慢性闌尾炎經常有右下腹隱痛和壓痛,並可反覆發作,以手術治療為宜。位於腹腔右下部的闌尾感染形成的炎症。闌尾是聯結於盲腸末端的一個蚯蚓狀盲管,其開口狹小,系膜短易扭曲,極易被食物殘渣、糞石、異物等堵塞,造成分泌物不易排入盲腸,而招致細菌感染髮炎。闌尾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闌尾炎是青壯年中最常見的外科急性腹部疾患。其主要症狀是腹痛,多數病人的腹痛始於上腹或臍周,數小時後疼痛轉至右下腹; 其次為噁心、嘔吐及全身不適、發熱等。體檢表現為右下腹明顯壓痛,炎症重者出現右下腹肌肉緊張及反跳痛,血化驗可見白細胞計數升高。根據這些症狀和體徵,絕大多數均可作出診斷,當然也有症狀、體徵不典型者,造成診斷困難和延誤治療。急性闌尾炎,可發生壞死穿孔引起化膿性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故不可忽視早期診治。慢性闌尾炎為急性闌尾炎治癒後,反覆急性發作或經常右下腹疼。闌尾炎的治療以手術切除闌尾為佳,中藥、針灸和抗菌素配合套用的中西醫療法,也可使多數病人的症狀緩解,但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應根據病情、醫療條件及病人的要求等綜合考慮治療方案。

四、盲腸癌CT診斷:

盲升結腸:盲升結腸癌臨床症狀出現相對較晚,由於腸腔 比較寬大,癌腫常形成較大腫塊才被發現。癌腫引起腸壁增厚,並造成腸腔狹窄,狹窄的腸腔多為偏心 性,絕大多數是潰瘍型癌,以Borrmann2型癌居多。
發生於盲腸的Borrmann1型癌可引起腸套疊, 如不注意套疊前端的表現可致漏診。癌腫多位於套 入腸袢的前端,呈軟組織密度團塊影,靠腸腔內的一 側,呈半球狀,表面不甚光滑,增強後腫塊有較明顯 的強化。
位於回盲部的腫塊除盲升結腸癌外,還應注意 與闌尾周圍膿腫、淋巴瘤、克隆氏病、白塞氏病、特 發性潰瘍、腸結核鑑別。
讀片時明確病變與回盲瓣的關係對於鑑別診斷 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