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首寫向日追尋李願盤谷之行的情況,次寫自己歸來閱覽盧詩的獨特感受,末寫自己將志歸隱的懷抱。全詩比喻誇張,想像奇特,格調高朗,不落尋常畦徑,確能給人以“字向紙上皆軒昂”的藝術美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韓愈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詩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詩文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1
昔尋李願向盤谷2,正見高崖巨壁爭開張3
是時新晴天井溢4, 誰把長劍倚太行5
衝風吹破落天外6,飛雨白日灑洛陽7
東蹈燕川食曠野8,有饋木蕨芽滿筐9
馬頭溪深不可厲10,借車載過水入箱11
平沙綠浪榜方口12,雁鴨飛起穿垂楊13
窮探極覽頗恣橫14,物外日月本不忙15
歸來辛苦欲誰為,坐令再往之計墮眇芒16
閉門長安三日雪17,推書撲筆歌慨慷18
旁無壯士遣屬和19,遠憶盧老詩顛狂20
開緘忽睹送歸作21,字向紙上皆軒昂22
又知李侯竟不顧23,方冬獨入崔嵬藏24
我今進退幾時決25,十年蠢蠢隨朝行26
家請官供不報答27,何異雀鼠偷太倉28
行抽手版付丞相29,不等彈劾還耕桑3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盧郎中:名汀,字雲夫。貞元元年(785年)中進士,歷任虞部、庫部郎中,遷中書舍人,給事中。盤穀子:李願,終生不仕,因隱居河南濟源太行山之盤谷,號盤穀子,與貞元名將西平王李晟之子貞元中為太子賓客、元和中為檢校刑部、禮部尚書、尚書左僕射、節度使,長慶中為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之李願為兩人。
2.昔尋:過去曾到盤谷尋訪過李願。
3.高崖、巨壁:均指山崖峭峻。盤谷北東西三面環山,中為峽谷,至此彎曲成盤狀。爭開張:寫高崖、峭壁的氣勢。
4.天井溢:天井裡的水向外流瀉,謂天井者非尋常之水也。天井乃溪水名,太行山上有天井關,又名太行關,在山西晉城的晉豫界上。
5.長劍:指天井水從太行山瀉下的瀑布。
6.衝風:暴風。沖天而起的猛烈之風。吹破:謂吹起此長劍之水,飄散如雨。
7.灑洛陽:大風吹散瀑布之水,飄灑似雨,飛向洛陽。此景境界奇偉開張,寫景極工。
8.東蹈:向東走去,即東行。以今《盤谷序》碑及廟所在,擬當年李願之居在盤西山腳下,故有東蹈燕川之說。燕川:盤谷東北的小溪。食(sì):動詞,食曠野,食於曠野。
9.有:有人。饋(kuì):贈送。木蕨(jué):蕨菜,生長於山野,初生似蒜,莖紫黑色,根塊莖,含澱粉了,人可食,也可入藥。
10.馬頭溪:溪水名。厲:不脫衣服涉水曰厲。視水之深淺,由帶以上涉水為厲,膝以上為涉,膝以下為揭。
11.箱:車箱。
12.榜:划船的工具槳。借指船。榜方口:船到方口。方口:地名。
13.雁鴨:雁和野鴨。或作驚雁、燕雁、鶩雁,非。
14.窮探:盡情探訪。極覽:任意遊覽。恣橫:縱情遊樂。窮探、極覽謂行為的程度,恣橫則是暢遊的態勢。
15.物外:世俗之外。日月:光陰,指生活。
16.坐令:致使。眇(miǎo)芒:同渺茫。前景遼闊模糊,難以預料。詩意暢遊盡意,不再往也。
17.閉門長安:韓公是冬在長安,任職方員外郎。
18.推書:放下書本。撲筆:擱筆。慨慷:激昂慷慨,情緒高張。
19.壯士:抱負遠大的才智之士。屬和:隨人唱和。
20.盧老:盧汀。詩顛狂:詩風狂放不羈,然詩今不傳。
21.開緘:打開書信。送歸作:指盧汀《送盤穀子》詩。
22.軒昂:格調高亢,氣度不凡。
23.李侯:李願。竟不顧:指李願竟不顧別人獨自歸隱盤谷。
24.方冬:正在冬天。崔嵬(wéi):高大貌。此指李願隱居地盤谷山。
25.進退:追求任進還是退居山林。決:決擇。
26.十年蠢蠢隨朝行:韓愈自貞元十七年(801年)冬,為四門博士,至元和六年(811年)秋冬,在長安,為職方員外郎,整整十年。朝行:《唐會要》卷二十五《文武百官朝謁班序·儀制令》:“諸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文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參。三品以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又參。其弘文館、崇文館、國子監學生,每季參。若雨露失容及泥潦,並停。”則韓公自四門博士至職方均在朝行之內。
27.家請:月薪年俸及職田收穫供其生活之用。官供:官方供給其行役食宿。
28.雀鼠:麻雀與耗子(即老鼠)。太倉: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即官倉。
29.行:將要。手版:俗稱朝笏。即朝臣上朝手中拿的記事牌,按官職等級以竹、木、玉、象牙、金屬(多用銅)製成。丞相:秦漢置丞相,為百官之首。唐稱宰相,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等為之。若非以上長官為之,稱中書門下平章事。
30.彈劾:向皇上揭發檢舉官吏的過失、罪行。

白話譯文

從前我曾經到盤谷去尋訪李願,看到那高峻的山崖、巨大的峭壁爭相開展。
這時正是雨過天晴的氣候,天井溪的流水泛溢,就象有個什麼人手持長劍倚著太行山。
大風吹斷而溪水拋落天外,化在飛雨在白日照耀下灑遍了洛陽城。
我們東行踏遍了燕川,並在曠野中宴飲,有人送來滿滿一筐蕨芽。
馬頭溪的水流太深而無法徒涉,借了車將我們載過去,水流也將水箱浸濕了。
我們在平沙綠浪的方口水上划船,嚇得雁鴨驚飛而穿過垂楊。
探尋登覽。窮極勝景。頗為縱情快意。這塵世之外的歲月本來就是悠閒的。
回到長安後終日辛苦也不知為的是什麼,以致於再去遊歷的計畫化作一場空。
長安正下了三場大雪,只好閉門獨坐,推開書卷、擲下筆桿而獨自慷慨高歌。
但在身旁沒有壯士可以叫來屬和,便想起遠方的盧老一定又寫出了放浪顛狂的好詩。
打開收到的來信,忽然便見到他為李願歸盤谷而寫的送行之作,每一個字都在紙上軒昂挺舉著。
又從詩中知道李願意然什麼也不顧,在冬天又獨自進入崇山峻岭中隱居起來了。
我現在是進身,還是退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決定,十年以來,無所事事地隨班上朝。
家中的薪俸與餐錢從官位得來,卻對皇上的恩德沒有一點報答的意思,這種行為與麻雀和老鼠偷食太倉的糧谷有什麼區別呢?
我就要拿出手版交還給丞相,不等到別人彈劾,我就先回家耕田種桑隱居去了。

創作背景

從詩里“十年蠢蠢隨朝行”和張籍《祭退之》詩“特狀為博士,始或生朝行”所寫,韓愈始為博士做朝官的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後推十年,恰為元和六年。又與“方冬獨入崔嵬藏”詩句參之,詩寫於元和六年(811年)年冬,韓愈在長安尚書省職方員外郎時,收到虞部郎中盧雲夫送李願歸盤谷的兩首詩,寫此詩和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雜詩,敘述他們送李願歸盤谷的情景。
詩的前半部寫送李願歸盤谷的情景,過去我去盤谷尋李願,見太行山奇峰高聳,壁立千仞,正是雨後天晴,山頂的天井向外溢水,一條瀑布飛泄而下,是誰在太行山上掛了這一把長劍?猛烈的大風吹著瀑布,紛紛揚揚的水花像雨點一樣直灑向洛陽。我走向東邊的燕川,到處都是山珍野味,木蕨菜一會就能采一滿筐。馬頭溪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而渡,我們借車載過,溪水都漫入了車箱。枋口平沙綠浪,楊柳垂岸,大雁、野鴨在其間飛翔。我在那兒遊覽,很是愜意,豪放不羈,再也沒有這沒完沒了的公務忙碌了。
詩的後半部藉此抒情,我回來之後忙忙碌碌,這是為誰呢?再想往那兒去的打算也都落空了。長安下了三天的大雪,我閉門不出,放下書,擱過筆,放聲歌唱,沒有了李願等壯士和我合唱,也沒有盧老為我作詩,我想念你們都想瘋癲了。今天忽然收到你寄來的詩作,讀後感覺那字都在紙上翩翩起舞,氣宇軒昂。這李願也不留戀我們,獨自回山隱居了。我這十年在朝中行走,懵懵懂懂的,進退的事一時拿不定主意。我想像李願一樣隱居,但尚未報答家庭和朝廷,就這么走了,和偷竊官倉的老鼠、麻雀有何異?再等些時吧,到時不等到御史彈劾我,我就把笏板還給朝廷,回家去耕田種地。
反映了這時期“閉門長安三尺雪”的苦悶,借和盧汀詩,回憶起昔日游盤谷時,看到“高崖巨壁爭開張”的山景,感受到“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的山情野趣,便產生了“歸來辛苦欲誰為”的疑問,這疑問是對“十年蠢蠢隨朝行”的回憶,也是對十年辛苦而歷盡坎坷的怨訴,便產生了“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的思想。其實,韓愈一生的主導思想是用世,正如詩里寫的“家請官供不報答,何異雀鼠偷太倉”。這種思想正是他內心矛盾與思想苦悶的寫照。雖如此,他卻能怨而不怒,含而不露,表現了他那奇思壯采,高朗雄闊的性格。詩里“字向紙上皆軒昂”之語,正道出這首詩的風格特點。詩繪景煉意不凡,既以舊出新,又不事雕琢,在平穩暢適中顯出淬鍊功夫。如寫飛流瀑布:“是時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衝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這些寫景佳句,不減子美,可追李白。
這是一首描寫濟源太行之陽的詩篇,受到歷代文人騷客的推崇和傳唱,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時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是全詩中的佳句,這也是今天“克井”這個地名的出處。這是描寫盤谷的第一首詩,作者寫景抒懷,以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慷慨悲涼,大氣磅礴,一氣呵成。這首詩和他的《送李願歸盤谷序》一起,千年傳詠,膾炙人口。

名家點評

宋代詩人王直方《王直方詩話》:有人云,陳無己“閉門十日雨”,即是退之“長安閉門三日雪”。余以為作詩者容有意思相犯,亦不必為病,但不可太甚耳。
宋代文學家、詞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東坡云:退之尋常詩自謂不逮李、杜,至於“昔尋李願向盤谷”一篇,獨不減子美。
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朱彝尊曰:寫景工(“飛雨白日”句下)。兩九字句,正見坐令若相應,然佳處不在此(“坐令再往”句下)。要此句應,轉落乃有情(“我今進退”句下)。詩言志,如此收束亦得(末句下)。平穩中加意淬鍊。 別是一煉法,全不落尋常畦徑,亦是難及。大抵煉意為多,若此首即謂煉景亦得。何焯曰:奇偉(“飛雨白日”句下)。過接妙(“遠憶盧老”句下)。題面只此了之,奇絕高絕(“又知李侯”二句下)。收人自己,結上兩段(“我今進退”句下)。進(“何異 雀鼠”句下)。退(末句下)。汪琬曰:敘得參差入妙(“雁鴨飛起”句下)。
清代學者、書法家何焯《義門讀書記》:題注載:東坡謂此詩不減子美。按:此詩頗近太白。全就自家出處作感慨,正爾味長。
清代學者汪森《韓柳詩選》:寫來極是闊大,卻無肥重之氣,故佳(“誰把長劍”句下)。皴染極細。此種風調,少陵以外,不多見也(“借車載過”句下)。此處一轉便深,可以悟篇法虛實相生之妙(“我今進退”句下)。不重持今日之和,而先言昔日之尋,便有作法,所謂文生於情也。結處不特盤谷,而從自己說,用意更為切至矣(末句下)。
清代學者吳震方《放膽詩》:蘇東坡曰:“退之尋常詩,自謂不逮老杜,此獨不減。”余觀此詩豪邁,實不減謫仙耳。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字向紙上皆軒昂“,正是此篇評語,高詠數番,令人增長意氣。
清代文學家姚范《援鶉堂筆記》:余謂此詩風格高朗,然雲似杜,亦所未解。方東樹按:此非(東)坡語,妄人偽托耳。
清代學者延君壽《老生常談》:余謂此詩學杜得其疏處,濃處仍不似也。東坡學韓此種,卻能神骨俱肖,所以稱之耳。詩中句云:“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此公自狀其詩也。今人作詩多字字睡在紙上,令讀者亦沉沉睡去矣。
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首十四句,敘昔至盤谷訪李願事。天井關之水,被風吹灑洛陽。語則誕而情則奇。“歸來辛苦”以下十句,敘盧寄示詩篇,知李已人山矣。末六句,敘已將歸耕。
近代學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設景閒雅(“雁鴨飛起”句下)。再繳回一筆,以取姿態(“坐令再往”句下)。逆折,為下句作勢(“遠憶盧老”句下)。 此句跳躍而人(“開緘忽睹”句下)。高步瀛曰:奇思壯采,以閒逸出之,或雲似杜;或雲似李,仍非杜非李,而為韓公之詩也。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八年登進士第。貞元十九年,因言關中旱災,觸怒權臣,被貶為陽山令。憲宗元和元年召拜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從裴度討淮西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後歷任國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大力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張“以文為詩”,作詩力求新奇,且多議論。《全唐詩》存其詩十卷。有詩文合編《昌黎先生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