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滔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煙臺大學 
  • 學位/學歷:建築工程  工學學士 
  • 性別:男
  • 榮譽稱號:防災科技學院“優秀教師” 
1.個人簡介
防災科技學院副教授盧滔,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防災科技學院地質工程學院地質工程教研室專任教師;地震災害中級評估師,中國地震學會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強震動觀測技術與套用專業委員會委員(兼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入選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第一批人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
主要從事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等方向的科研、教學、技術服務等工作;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和省部級課題2項的研究,作為負責人完成技術服務項目3項,現負責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科研團隊項目1項;承擔了“工程地震學”、“強震動觀測與數據處理”、“地質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等本科課程的教學、課程建設等工作;參與汶川、玉樹、蘆山三次地震現場應急、科考工作;承擔多期強震動觀測實驗室相關實驗平台(場)修購建設項目。
在《岩土力學》、《水力發電學報》、《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EI檢索論文6篇;申請科研、教學工作相關軟體著作權3項。作為主要貢獻人完成的“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及分析方法研究”工作曾獲2010年度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學習與工作經歷
學習經歷(大學以後)
2003.9-2008.7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固體地球物理學 理學博士
2001.9-2003.6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工學碩士
1997.9-2001.6 煙臺大學 建築工程 工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8.9- 防災科技學院 地質工程學院 副教授
2018.1-2018.12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肯塔基地調局) Geologic Hazards Section 訪問學者
2012.1-2018.9 防災科技學院 防災工程系 副教授
2013.5 選聘為碩士生導師; 2015.5-2018.4 學科與研究生處 副處長
2011.1-2014.12 防災工程系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研室主任
2008.7-2011.12 防災科技學院 防災工程系 講 師
2008.10-2011.5 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岩土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
3.主講課程
[1] 本科生課程:工程地震學,48學時
[2] 本科生課程:強震動觀測與數據處理,32學時
[3] 本科生課程:地質工程專業認識實習,40學時
4.主持或參與的主要科研、教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場地類別與設計反應譜參數相關性的研究,項目編號:51208108,2013-2015,總經費:25萬,負責人
[2] 地震科技星火計畫項目:場地地震反應一維時域非線性分析軟體開發及套用,項目編號:XH13039Y,2013-2014,總經費:7.28萬,負責人
[3] 中國地震局教師科研基金項目:滑坡堆積體對上部建築地震反應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2009111,2009-2011,總經費:3萬元,負責人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創新團隊項目:近場強地震動位移過程確立的多因素影響機制研究,項目編號:ZY20160110,2015-2018,總經費:45萬,負責人
[5] 地震科技星火計畫項目:地震科普教育軟硬體一體化互動式平台的研發與套用,項目編號:XH16002Y,2016,技術負責人(排名第二)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地震作用下岩體的力學回響及工程安全,項目編號:50439030,2005-2008,主要參加人
5.獲獎及榮譽稱號情況
[1] 2015年6月,入選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第一批人選
[2] 2017年12月至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
[3] 2012年9月,防災科技學院“優秀教師”
[4] 2010年,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及分析方法研究,排名4/8人,主要完成人
[5] 2010年,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及分析方法研究,排名4/8人,主要完成人
6.代表性學術論文與軟體著作權
代表性學術論文:
[1]盧滔,周正華,霍敬妍.土層非線性地震反應一維時域分析[J].岩土力學,2008(08):2170-2176.
[2] 榮棉水,盧滔*,李小軍,呂悅軍,趙亞敏.一種基於動態骨架曲線的土層時域積分方法及其驗證[J].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3,21(01):78-89.
[3]盧滔,胡國瑞,何福,郭迅,霍敬妍.近場強震動記錄基線校正方法的振動台實驗研究[J].震災防禦技術,2017,12(03):625-634.
[4]盧滔,周正華,周雍年,仲維照.關於Nakamura方法有效性的討論[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01):43-48.
[5]盧滔,薄景山,李巨文,劉曉陽,劉啟方.汶川大地震漢源縣城建築物震害調查[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29(06):88-95.
[6]盧滔,李小軍,李亞琦.水工地下廠房岩體洞室地震反應問題分析[J].中國地震,2008(01):77-85.
[7] 李小軍,盧滔.水電站地下廠房洞室群地震反應顯式有限元分析[J].水力發電學報,2009,28(05):41-46.
[8] Hu Guorui,Lu Tao*.Review on Baseline Correction of Strong-Motion Accele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Vol. 3, No. 6, 2015, pp. 309-314.
軟體著作權:
[1] 場地地震反應一維時域非線性分析軟體,登記號2015SR024641,2015年2月4日登記
[2] 基於數字影像特徵標識識別的動態位移測試分析系統,登記號2016SR038374,2016年2月25日登記
[3]強震動觀測輔助教學與數據分析系統,登記號2016SR038376,2016年2月25日登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