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王

益王

益王,中國古代王爵。歷朝可考者凡2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王
  • 唐朝:李乃、李峴、李升
  • 南漢:劉洪建
  • 宋朝:趙元傑、趙頵、趙棫、趙昰
  • 元朝:買奴世系、脫古思帖木兒
  • 明朝:朱祐檳世系
唐朝,李乃,李峴,李升,南漢,宋朝,趙元傑,趙頵,趙棫,趙昰,元朝,明朝,朱祐檳,朱厚燁,朱厚炫,朱載增,朱翊鈏,朱常遷,朱由本,朱慈炲,朱由榛,朱慈燭,朱和壐,朱怡鎬,

唐朝

李乃

李乃,唐朝皇子,是唐代宗李豫第九子。她的生母不詳。
李乃被父親唐代宗封為益王。關於他的封年,《新唐書》認為是大曆十四年(779年),《資治通鑑》認為是大曆十四年(779年)六月初七,《舊唐書 列傳第六十六》誤作是大曆四年(769年)。李乃去世年份不詳。

李峴

李峴唐朝皇子,是唐武宗的次子,生母不詳。
會昌元年(842年),李峴被他父親唐武宗封為益王,其後史書中沒有記載他的情況,薨年也不詳。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後,由叔父唐宣宗即位,他的兒子沒有得到皇位。

李升

李升,又名李陛,唐僖宗李儇次子。光啟三年始王。亡薨年。

南漢

劉洪建
劉洪建,南漢高祖劉龑之子,益王。

宋朝

趙元傑

趙元傑(972—1003),字明哲,初名趙德和,北宋藏書家宋太宗趙光義第五子。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名趙元傑。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遷劍南東西川節度使。淳化年間,徙封吳王,領揚潤大都督府長史、淮南鎮江軍節度使。至道二年(996年),改揚州大都督、淮南忠正軍節度。宋真宗即位後,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徐州大都督,武寧泰寧等軍節度使,並改封為兗王。鹹平年間,加守太保。鹹平六年(1003年)七月去世,時年三十二歲。死後,贈太尉、尚書令,追封安王,諡號文惠,後改邢王,又改陳王。性好學,多貯圖籍,建書樓藏書至2萬卷。善屬詞,工草、隸、飛白書。

趙頵

趙頵(1056年―1088年),初名趙仲恪,宋英宗趙曙第四子,宋神宗趙頊同母弟,母為宣仁聖烈皇后高氏。初封大寧郡公,進封鄮國公、樂安郡王、嘉王。歷任武勝、山南西、保信、保靜、武昌、武安、武寧、鎮海、成德、荊南十節度使,後徙封曹王、荊王,官至太尉。元祐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終年三十三歲,追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魏王,諡號端獻。宋徽宗時,改封為益王。

趙棫

趙棫(1107-?),封益王。宋徽宗第八子,宋高宗之兄。母貴妃劉氏。靖康之變後被金人掠走。

趙昰

宋端宗趙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2年,得年9歲,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聖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稱宋帝昰。
未登基前,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

元朝

孛兒只斤·買奴
孛兒只斤·買奴(?-1356年),元太祖叔父答里台斡惕赤斤後裔,泰定三年(1326年)封宣靖王。封地不詳,為金鍍銀印駝紐王。至元二年(1336年)二月,由宣靖王進封益王,為金印獸紐王。
【元史 泰定帝二】泰定三年(1326年)正月壬子,封諸王寬徹不花為威順王,鎮湖廣;買奴為宣靖王,鎮益都;各賜鈔三千錠。
【元史 文宗三】至順二年(1331年)三月,壽王脫里出、陽翟王帖木兒赤、西平王管不八、昌王八剌失里等七部之民居遼陽境者萬四千五百餘戶告飢,命遼陽行省發近境倉糧賑兩月。命宣靖王買奴置王傅等官。
【諸王表 注】買奴至治二年封泰定二年徙封宣靖王考異云:「案本紀,泰定元年三月,泰寧王買奴卒,以其子亦憐真朵兒赤嗣,即此買奴也。又,泰定三年,封諸王買奴為宣靖王,鎮益都。順帝至元二年,進封宣靖王買奴為益王。蓋同時有兩買奴,一為泰寧王,一為宣靖王。封宣靖者,答里真官人之後,益都乃其分地。封泰寧者,未詳其世系。表誤合為一人,因有徙封之說。」考異是。按本書卷二九泰定紀至治三年十二月丙戌條,買奴以效忠泰定帝封泰寧王,表書「至治二年封」,誤,「二」當作「三」。又,「泰定二年徙封宣靖王」九字誤衍。
孛兒只斤·渾都帖木兒
孛兒只斤·渾都帖木兒,元朝益王買奴之子,元太祖叔父答里台斡惕赤斤後裔。買奴死後襲。
【元史 順帝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乙酉,孛羅帖木兒伏誅,禿堅帖木兒、老的沙皆遁走。十月壬寅,以哈剌章為知樞密院事。丁未,益王渾都帖木兒、樞密副使觀音奴擒老的沙,誅之。
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西里爾蒙古文:Төгс Төмөр, 1342年?-1388年),孛兒只斤氏,是北元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七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史稱北元後主,因為他的年號為天元,又稱為天元帝。
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記載他是必里克圖可汗(愛猷識理達臘)的弟弟。又根據明朝史籍記載,他是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兒子。明代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記載,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前是益王。
他在位時屢遭明朝攻擊,最後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軍擊潰,出逃時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迭兒所殺。被追尊為烏薩哈爾汗。

明朝

朱祐檳

朱祐檳(1479—1539),明憲宗朱見深第六子,母莊懿德妃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受封益王。弘治八年(1495年)到封地建昌府(今江西省南城縣),居住在原來的荊憲王朱瞻堈的府邸,生性儉約,衣服洗了又穿,每日都吃素食。愛好讀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二十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諡號端王。

朱厚燁

朱厚燁(1498年10月25日-1556年6月28日),益莊王,朱祐檳嫡長子、母妃彭氏。
正德四年(1509年)受封益世子,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十二日襲封益王,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薨。無子。

朱厚炫

朱厚炫,朱祐檳嫡次子,正德中,受封崇仁郡王。武宗崩,世宗以興王入繼大統,興王缺,有臣奏請厚炫襲興王,以奉祀興王,世宗未準。嘉靖三十五年(1556),益莊王厚燁薨,無子。厚炫以莊王親弟,得嗣益王。在位二十一年,壽八十二歲,萬曆五年(1577)薨。諡號恭王。

朱載增

朱載增(1516年-1546年)是益恭王朱厚炫的長子,母親是王妃吳氏。朱載增於1527年襲封為崇仁郡王。1546年,沒有襲封到益王王位就去世了,其長子朱翊鈏襲祖受封為益宣王,而朱載增被追封為益昭王。

朱翊鈏

朱翊鈏,朱載增長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其父載增卒,翊鈏時年十一歲,後其祖父襲封益親王,翊鈏受封世孫。至萬曆八年(1580),得嗣益王。在位二十四年,壽六十有八,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薨。諡號宣王。

朱常遷

朱常(氵遷),朱翊鈏第三子。萬曆二年四月封世曾孫。萬曆九年封世子。三十三年襲封。四十三年薨。

朱由本

益定王朱由本(或作朱由木,1588年—1634年),朱常(氵遷)庶三子、母妃顏氏,萬曆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推算卒於崇禎七年三月。

朱慈炲

朱慈炲(?-1646年),又作朱慈炱,號潢南道人,是益定王朱由本的長子,母親為王妃黃氏。《益藩朱氏宗譜》載稱素王。崇禎九年襲封。乙酉國變,於撫州立為監國,被俘,旋被救。王走閩,復入粵,次年薨。

朱由榛

朱由榛,朱常湖之子。他在福京淪亡後,寓潮州,圖恢復。在永曆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海兵許元烈、鐘振風、劉有、吳元、許丹山等擁明朝宗室益王之子朱由榛居揭陽稱監國,踞縣城3日,派陳高震、黃虬入山結連九軍攻府城以援揭陽。被鎮道密召鄉兵誘降吳元作內應,開門放清兵入城,總兵車任重擒殺朱由榛、許元烈、鐘振鳳。海兵乘船逃走,餘眾潰散”。在揭陽的明朝政權就此覆滅。

朱慈燭

朱慈燭,朱由本之子。永曆四年三月襲封。國亡不知所終。

朱和壐

朱和壐,朱慈炲長子。不知何年襲封。薨。

朱怡鎬

朱怡鎬,朱和壐之子。不知何年襲封。後至台灣避難,為寧靖王朱術桂之嗣,更名朱儼鉁。永曆三十七年,施琅破台灣,鄭克塽降清。朱怡鎬被俘,置在河南開封府杞縣,薨。
明朝益國諸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弘治十三年(1495年)就藩建昌府
益端王
朱見深、庶六子
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八年就藩建昌府。嘉靖十八年薨。
益莊王
朱祐檳、嫡一子
嘉靖二十年襲封。三十五年薨。無子。
益恭王
朱祐檳、嫡二子
正德元年封崇仁王,嘉靖三十六年進封。萬曆五年薨。
益昭王
朱厚炫、嫡一子
追封
嘉靖八年封崇仁長子。二十五年卒。以子翊鈏襲封,追封王,謚曰昭。
益宣王
朱載增、嫡一子
萬曆二年四月封世孫。萬曆八年襲封。三十一年薨。
益敬王
朱常
朱翊鈏、嫡二子
萬曆二年四月封世曾孫。萬曆九年封世子。三十三年襲封。四十三年薨。
益定王
朱常、庶三子
原名朱由校,後改名朱由木,萬曆三十五年以鎮國將軍進封嘉善王。三十九年改封世子。四十五年襲封。崇禎七年薨。
益先王
(益素王)
朱由本、嫡一子
《益藩朱氏宗譜》載稱素王。崇禎九年襲封。乙酉國變,於撫州立為監國,被俘,旋被救。王走,復入,次年薨。
益王
朱常湖、子
?年—1647年
不知何年襲封。永曆元年,鄭成功擁王至揭陽,稱監國三日。後清軍破揭陽,王為潮州總兵車任重擒殺。
益王
朱慈燭
朱由本、子
永曆四年三月襲封。國亡不知所終。
益王
朱和壐
朱慈炲、嫡一子
1662年後—?年
不知何年襲封。薨。
益王
朱和壐、子
?年—1683年
不知何年襲封。後至台灣避難,為寧靖王朱術桂之嗣,更名朱儼𨱅。永曆三十七年,施琅破台灣,鄭克塽降清。王被俘,置在河南開封府杞縣,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