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嶺地形

盆嶺地形

盆嶺地形是由一系列掀斜斷塊形成的不對稱縱向山嶺和與之相間的寬廣山間盆地組成的地貌景觀。

大陸板塊分裂時,由於板塊深處的上隆或地幔柱的熱隆作用,導致地殼表層發生張裂,產生垂直方向上的裂陷,形成地壘地塹構造以及由它所反映出的盆嶺地形,典型者表現為三岔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盆嶺地形
  • 外文名:Basin ridge terrain
  • 所屬學科:地理學
  • 形成原因:板塊碰撞
  • 定義:凹凸不平,山脈盆地相間的地形
  • 典型形狀:三岔狀
形成原因-----板塊碰撞,中國典型代表,鄂爾多斯盆地,汾渭盆地,四川盆地,

形成原因-----板塊碰撞

造山運動“Orogeny”一詞,來自希臘語,“oro”是山,“geny”是“genesis”的略語,誕生或起源的意思,是指地殼結構因為陸陸板塊或洋陸板塊發生俯衝碰撞而產生劇烈的新變化。
這種變化在產生岩石高度變質變形的同時,沿大陸邊緣形成拔地而起的帶狀山脈,故在地質學中稱為造山帶。如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碰撞生成的北美洲大陸西海岸——科迪勒拉山脈、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脈,美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生成的北美東海岸——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碰撞生成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脈等。
板塊碰撞的總趨勢是板塊大陸匯聚,造就新的超級大陸。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需要經過至少數千萬年或上億年才能完成。對於造山運動,如果用板塊漂移的思想簡單概述,可以把其看作是兩個板塊出現相對漂移,在對接處碰撞隆起形成高山的過程。
然而,板塊碰撞所產生的地應力是極為強大的,可以使運動中的大陸板塊產生嚴重變形。如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俯衝碰撞,在東亞包括大陸架區形成如同用手觸動床單那樣的皺褶。例如,太平洋板塊沿馬里亞納海溝一線俯衝插入到歐亞板塊之後,沿俯衝帶生成日本---琉球---中國台灣---菲律賓火山島鏈,過島鏈向西是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中國海等陸緣海,在大陸東海岸上是一串由長白山---泰山---南嶺等構成的山脈,山脈西部是松遼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平原的背後是興安嶺---太行山---武夷山等拔地而起的山脈,到此受到來自印度洋板塊對歐亞大陸的俯衝作用影響,僅出現如鄂爾多斯盆地汾渭盆地四川盆地等。
這種凸凹不平,海溝島鏈、陸緣海,山脈與平原、盆地相間分布的地貌格局,地貌學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盆嶺地形”。

中國典型代表

鄂爾多斯盆地

北起陰山、大青山,南抵秦嶺,西至賀蘭山、六盤山,東達呂梁山、太行山
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沉積盆地

汾渭盆地

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的總稱。兩個谷地通過汾河、渭河注入黃河連線一體成為盆地。
內部為汾渭平原,其中汾河平原又稱汾河谷地,位於山西省中部和南部。
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或渭河盆地,位於陝西省中部。

四川盆地

又稱為信封盆地紫色盆地、紅色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位於長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