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99個農民談人生

皇天后土》分為三輯。在“悠悠歲月”中,農民們講述的是生存的艱難;在“茫茫大地”中,農民們抒發的是與土地無法割捨的深情;在“芸芸眾生”中,農民們訴說的是對命運的抗爭或屈從的閱歷。作者很注意對採訪對象的選擇,99個農民有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理想追求,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口吻,個個鮮活,呼之欲出。其中,有守寡熬兒的寡婦(《苦菜》中屈巧兒),有“幾十年不知道肉香”的老農(《肉味》中的洪保太),有窮得娶不上媳婦的青年(《西風》中的張成群),他們共同講述著“活著”的艱辛;有養鱉、種花致富的專業戶(《圓魚》中的吳柱子和《花事》中的惲保存),有一心為公的老模範(《黨員》中的張玉蘭),也有往雞嗉子裡填石子的販子(《時運》中的靳春陽),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實踐著不同的價值觀;有一輩子愛土地如愛自己性命的傳統農民(《土命》中的趙德富和《黑土》中的邵金聚),也有離開土地換一種活法的新型農民

簡介,周同賓簡介,做品風格,內容簡介,評論,

簡介

他的散文大多取材於農村生活,以短小的篇幅,清新的語言,生動的畫面,深情的關注,反映了農村的滄桑變革,農民的心路歷程,充滿清純真摯的鄉情、鄉韻、鄉思、鄉愁。他的系列紀實散文《皇天后土——99個農民談人生》,在散文的題材、形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突破,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99個農民講述自己生活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傾訴自己的苦惱與悲傷,抒發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周同賓簡介

1941年3月生,河南社旗縣大馮營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於南陽市宛城區文聯,任副主席。一級作家。1995年被命名為河南省優秀專家。其作品集《皇天后土——99個農民說人生》於1998年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獎。1958年上中學時開始發表作品。“文革”前,在全國10餘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40餘篇(首)。浩劫開始,因文罹難,挨批挨斗,被遣送農村勞改。1972年,到縣文化館輔導民眾業餘文學創作,兼為文藝宣傳隊編寫演唱節目。先後發表曲藝作品40餘段。其中,大調曲《開電磨》,曾參加全國文藝會演,並廣為傳唱;唱詞《三考新郎》獲全國短篇曲藝獎。1972年,到縣文化館輔導民眾業餘文學創作。新時期以來,專攻散文創作,陸續在全國百餘家報刊上發表散文八百餘篇。

做品風格

他的散文大多取材於農村生活,以短小的篇幅,清新的語言,生動的畫面,深情的關注,反映了農村的滄桑變革,農民的心路歷程,充滿清純真摯的鄉情、鄉韻、鄉思、鄉愁。他的系列紀實散文《皇天后土——99個農民談人生》,在散文的題材、形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突破,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他的三十餘篇散文被《讀者》、《東西南北》、《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書摘》轉載;三十餘篇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等二十餘家出版單位編選的全國性散文選集、鑑賞文庫、散文年鑑。另有多篇被譯為西班牙文、英文,介紹到海外。周同賓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鄉間的小路》、《葫蘆引》、《鈴鐺》、《情歌?輓歌》、《綠窗小品》、《唱給文學的戀歌》、《皇天后土——99個農民談人生》、《周同賓散文》(四卷)、《古典的原野》等。在各級文學作品評獎中多次獲獎。其中,散文集《情歌?輓歌》獲河南省委、省政府“第二屆優秀文藝成果獎”。評論界認為,他的散文內容豐厚,感情真摯,語言凝練,風格質樸,有深沉的歷史感和濃烈的泥土氣息。多年來,他甘於寂寞,勤於筆耕,終於以豐碩的成果、突出的貢獻,成為南陽作家群的骨幹作家之一,河南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全國散文界也頗有影響。

內容簡介

皇天后土》分為三輯。在“悠悠歲月”中,農民們講述的是生存的艱難;在“茫茫大地”中,農民們抒發的是與土地無法割捨的深情;在“芸芸眾生”中,農民們訴說的是對命運的抗爭或屈從的閱歷。作者很注意對採訪對象的選擇,99個農民有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理想追求,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口吻,個個鮮活,呼之欲出。其中,有守寡熬兒的寡婦(《苦菜》中屈巧兒),有“幾十年不知道肉香”的老農(《肉味》中的洪保太),有窮得娶不上媳婦的青年(《西風》中的張成群),他們共同講述著“活著”的艱辛;有養鱉、種花致富的專業戶(《圓魚》中的吳柱子和《花事》中的惲保存),有一心為公的老模範(《黨員》中的張玉蘭),也有往雞嗉子裡填石子的販子(《時運》中的靳春陽),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實踐著不同的價值觀;有一輩子愛土地如愛自己性命的傳統農民(《土命》中的趙德富和《黑土》中的邵金聚),也有離開土地換一種活法的新型農民(《家業》中的楊廣茂和《老鴰》中的那個不知名的女人),他們都很有信心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苦也罷,累也罷,心中坦然.

評論

特別可貴的是,作者實錄下來的,“必是真心話,正確與否,準確與否,倒在其次”,因此,書中不僅有代表著時代精神的話語,也有跟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聲音。如《黃蛇》中的那個閻四,還恪守著越窮越光榮的思想,不思進取,卻詛咒已經致富了的鄰居。還有《世道》中的那個耿世臣,懷念當年做貧農、鬥地主、當幹部的日子,對耿四保的發家致富滿腹嫉恨。作者對此只作記錄,並無褒貶,是是非非,任由讀者自己判斷。還有一些篇子,在愚昧保守的背後,又透出正直和善良,如《雷殛》中的熊士重和《說鬼》中的姚小六,都很迷信,堅信有鬼神存在,講的都是身邊發生的鬼鬼怪怪的事,但其中不乏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願望,讀後倒不令人生厭。正如作者所言:“舊的與新的,傳統的與現代的,在他們身上,既矛盾,又統一。他們是這個時期的標本和證明。”周同賓的願望是“把形形色色的農民,一個一個寫下來,為當代做個記錄,為後世留下檔案”。縱觀整個文化史,文字中保留下來的百姓話語或曰“弱者之聲”實在太少,以致於人們對“傾聽與辨析歷史人物真實的聲音是否可能”也產生了懷疑。為後人留下一些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的聲音,他的這項工作實在是很有意義的。
口述實錄是一種新穎獨特的敘事方式。最耐人尋味的是作者拱手讓出了講述的權利,卻又在盡力捍衛著自己的作者地位。在一般的文學敘事中,講述人要么是作者本人,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要么是作者利用虛構手法所假託的某一人物,這個人物既可以是有身份的、參與事件的,也可以是無身份的(隱身的)、不參與事件的。後一種情況,其實講述人歸根結底還是作者,因為不管是內容還是話語,都是作者的。口述實錄就大不一樣了,講述人是作者所面對的被採訪者,作者實際上處於受話人的地位,也就是說,他是講述人的第一聽眾。按說,作者這時已經不能成為作者了,因為不論是內容還是話語,都不屬於作者,作者似乎僅僅是記錄者或編輯者。然而,在《皇天后土》中,作者依然是作者,因為他仍然占據著核心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