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緀

南池子大街南頭路東,有一組黃瓦紅牆的古建築,這就是明清兩代皇家的檔案庫--皇史緀。"緀"字之意為"屋所容受",亦即庫房之意。緀qī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史緀
  • 別名:屋所容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典籍貯存與"石室金匱",景觀介紹,皇史緀門,正殿,配殿,御碑亭,

典籍貯存與"石室金匱"

歷史上各朝為了典籍、檔案的保存採取過不同辦法。漢代初年,蕭何修建"石渠閣"用以收貯秦國圖籍;唐代為保存檔案,不但建專庫、定規章,還設定專門官吏;宋代為了查閱方便建立了櫃筐貯放之法;明清時代的分類保管法更是管理業務上的一大突破。南京建了"黃冊庫"、"大本堂"、"內閣大庫"等為分類保管的庫房。嘉靖皇帝特效仿古代的"石室金匱"之制,於北京建皇史緀,專門保存"實錄"、"聖訓"、"五牒"等皇家典籍。《永樂大典》的副本、《大清會典》、《朔漢方略》副本等都曾在此貯存過。 皇史緀亦叫表章庫,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43)七月,隆慶二年(1568)、清嘉慶十二年(1807)均加修葺。皇史緀是研究我國古代"石室金匱"的實物資料。 解放後,國家對皇史緀又加修繕。1982年2月23日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來,這裡不時舉辦一些與皇家檔案資料有關的展覽,來參觀者不僅欣賞"石室金匱",還可見到當時深藏的秘籍。

景觀介紹

該組建築由殿門、正殿、配殿、碑亭組成,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

皇史緀門

該門為黃琉璃瓦廡殿頂,門前後均有漢白玉石欄桿,中為御路。門額分書漢滿"皇史緀"。

正殿

皇史緀主殿坐北向南,建在2米高的石基上,四周有螭首排水孔。面闊九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其梁枋、斗拱、窗門等為石制仿木,整座大殿無一絲木料,均為石制,是名副其實的"石室"。正面5個券門,門分兩層,外層為實踏大門,內層為朱紅*5扇門。殿內無樑柱、頂部拱券式,故又稱"無梁殿"。牆身灰磚磨縫,厚達5米,東西牆上有對開大窗戶。殿內東西長42米,南北進深10米。地面鋪設一座1?2米高的漢白玉須彌座,雕刻著海水、游龍精美圖案。須彌座的大小几乎與大殿相同。座上陳放著152個鎏金銅皮樟木櫃,高1?31米,寬1?34米,厚0?71米。銅皮上雕有龍雲花紋,此即"金匱"。匱亦作櫃,內貯明代"實錄"、"室訓",清代"五牒"、"聖訓"等。

配殿

皇史緀的東西配殿形制相同,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正面券門三個,棋盤大門,護檐下石雕金錢氣孔24個,山牆上設石砌方窗。室內陳放著一些雕刻精美的大木櫃,內貯皇家檔案。

御碑亭

亭在主殿東側,重檐四角攢尖頂,面闊三間,亭內為清嘉慶十二年(1807)御製重修皇史緀碑一通,記述著皇史緀的歷史、作用、重修原因等。 皇史緀是研究"石室金匱"的實物,本身不僅有歷史、藝術等科學價值,還有防火、防蛀、防潮、防鼠害等使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