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齒莧

白馬齒莧

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 ,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 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藥和農藥;嫩莖葉可作蔬菜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別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臥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

分布範圍

我國南北各地均產。

主要價值

鄉村早有人摘此野菜佐餐,目前部份餐廳也有「寶釧菜」這道「新新菜餚」,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經常以豬母乳果腹,附近豬母乳因而絕跡。
豬母乳有淺紫紅色和淺綠色二種,味酸(尤其淺紫紅色品種)性寒,佐餐或入藥,均以淺綠色品系的「白花豬母乳」較佳,除了酸度較低外,藥效也較好。
豬母乳為糖尿病良藥,與雲南白藥、土人參、赤查某、地瓜葉、白鶴靈芝等,加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有奇效,水果以西瓜為佳,因西瓜也可治糖尿病,但陰虛寒冷體質者忌用西瓜;舌有白苔胃寒者,宜加薑汁去寒毒;喜歡甜食者可加些甜菊,甜菊糖分極高,但對糖尿病卻有療效。
白馬齒莧對於脾、胃、腎臟、膀胱之疾病,具特殊功效,能健胃、抑制反胃,治赤白帶、熱痢便血、痔瘡和癰腫疔瘡等。另外還可作關節炎、菌痢、淋濁、腳氣、結石、高血壓、和毒蛇傷的副藥,內服外敷兼攻更好。
草藥最好以複方互相輔佐,譬如治結石症,應與大、小化石草、金錢薄菏、鳳梨等合藥;尿道諸症應與車前草、野莧、竹葉菜、白花益母草等合用。
單方治病並非不可能,但功效總沒複方有效,不過白豬母乳長期食用,確可抑制糖尿病,其形狀近似松葉牡丹,可盆栽觀賞,兼食用、藥用,為糖尿患者恩物。

別名

“豬母乳”,又名白馬齒莧、豬母菜,馬蛇子菜、馬齒菜、馬齒莧、安樂菜、長命菜、長命草、長壽菜、豆瓣菜、發米菜、瓜米菜、瓜仁菜、瓜子板草、瓜子菜、瓜子莧、瓠子菜、家馬生菜、家畜菜、甲子草、肩膀頭草、漿螞蚱菜、醬板草、醬板頭、醬板頭草、醬瓣草、醬瓣頭草、老鼠耳、蓮合豆瓣、麻繩菜、麻籽菜、馬菜、馬齒、馬齒草、馬糞莧、馬蜂菜、馬馬菜、馬舌菜、馬蛇子草、馬生菜、馬繩菜、馬食菜、馬矢莧、馬士菜、馬莧、馬莧菜、馬子菜、螞蟻菜、螞蚱菜、娜仁-淖嘎、娜仁卓嘎、耐旱菜、啪泊拎、啪泊柃、胖胖菜、胖娃娃菜、掃馬、蛇草、獅岳菜、酸菜、酸溜溜、酸米菜、酸甜菜、酸味菜、酸莧、五方草、五行菜、五行草、雪比林、玉行草、豬長草、豬肥菜、豬母菜、豬贊頭、爪子菜、爪子莧、菜比都木、長命莧、醜羅漢、狗頭獅草、瓜子草、紅骨豬母菜、紅花豬母菜、紅膠牆、紅馬齒莧、紅豬毛菜、灰莧、漿瓣頭草、醬板豆草、醬板頭菜、膠牆菜、九頭獅子草、蓮合豆辦、羅漢菜、馬齒龍芽、馬齒莧菜、馬精菜、馬屈菜、馬舌草、馬踏菜、馬土菜、螞螞菜、歐不俄、怕撥涼、曬不乾、山滑菜、五方菜、宜瓣菜、豬母乳、豬母酸、豬母莧、宗新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