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際鄉

白際鄉

白際,又稱江南最後的墨脫,藍天與白雲交際的地方;徽開古道隱匿其中,安徽最後通水通電的鄉鎮;其至高點白際嶺海拔1208米,素有“第二個清涼峰”之稱,沿線多瀑布,並有多個原生態村落。

”地處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南邊陲,位於東經118°21'~118°26',北緯29°30'~29°45'之間,東與黃山市歙縣獅石鄉連線,南與浙江中洲鎮毗鄰,西連該縣璜尖鄉和源芳鄉,北接歙縣石門鄉和該縣榆村鄉,與千島湖相距35公里。

全鄉位於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脈延伸部分的白際山脈群峰之中,全鄉土地面積39.12平方公里,境內有著名的長嶺尖高峰,海拔1297米;扁擔山高峰,海拔1033米;橫網嶺高峰,海拔120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際鄉
  • 別名:江南最後的墨脫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
  • 下轄地區:白際、項山、結竹營村
  • 面積:39.12平方公里
  • 人口:2191人
  • 著名景點:百丈沖瀑布、龍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嶺腳山溫泉
歷史,文化,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系,氣候,行政區劃,經濟,交通,社會事業,文化教育,災害防治,生態建設,基礎設施,人口,經濟,旅遊,

歷史

文化

白際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相傳,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0),因朝政日漸腐敗,執政無能,民不聊生,朱元璋率兵,帶頭反元。因;其順天意,得民心,在戰場上,是節節勝利,勢如破竹。
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1362),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燒毀自封國號、自稱皇帝的【陳友諒】,漢軍水寨舟船數百艘,射死陳友諒。取勝之後,很快又派兵奪取了江陰、徽州、池州等地。
聽說朱元璋不日率兵攻克寧國,將要路過白際取道結竹營村。訊息一出,全村老少,大喜過望,家家殺雞,戶戶宰豬,打掃庭除,準備迎接朱元璋大駕光臨。
第三日,朱元璋率領隊伍,果然風塵撲撲地開進了結竹營村,受到全村百姓的熱忱歡迎。朱元璋吩咐安營紮寨之後,聽說該村因四周遍山竹海而得名“結竹營”村,他哈哈一樂,說:“你們全村百姓真情實意歡迎我老朱在此安營紮寨,反元建明之大策必勝矣!
白際白際
我看,把村名改為‘接朱贏’如何?”“好、好!”族長聽罷,帶著村民們立馬拍起手來。“接朱贏”村從此傳向四面八方。而當時也準備迎接朱將軍的白際村卻未能如願以嘗,撲了個空,只得叫“白接”了。“白接”、“白際”在休寧方言中,曾經混用了一段時日,成為一段史話。
而轄區內結竹營村因朱元璋途經此地安營紮寨而取名為結(接)竹(朱)營。縣政府確定白際村、鳳凰溪村為古村落,進行保護開發。需要保留的建設有項山村項山祠堂、嚴池祠堂,結竹營村石壁下祠堂,三個祠堂都建於20世紀30年代,面積分別為200、300、350平方米。因多年風雨侵蝕,年久失修,三處成了危房,亟需維修加固。

建制沿革

1952年建鄉,鄉址在店村自然村,取名際聲鄉,據傳是取村口百丈沖瀑布飛流直瀉發出的濤聲之意。1953年遷址新屋自然村,改名白際鄉,以地名為鄉名。
白際白際
1956年改為人民公社,1982年恢復鄉制,轄3個行政村,11個村民組。其中在1972年前為10個村民組生產隊,72年項山生產隊分兩個隊(團結、勝利)。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白際鄉地處休寧縣東南邊陲,東與黃山市歙縣獅石鄉連結,南與浙江中洲鎮毗鄰,西連璜尖鄉源芳鄉,北接歙縣石門鄉和本縣榆村鄉,與千島湖相距35公里,
全鄉位於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脈延伸部分的白際山脈群峰之中,全鄉土地面積3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0畝,林地面積56474畝,竹林7990畝,茶園2500畝。

水系

其主要河流是新安江遂河水系白際支流,流域裡程15公里,另有一條營川河流域穿越大坪、結竹營,全長5公里。兩條河流上有5座橋樑,其中1座為拱橋。

氣候

白際鄉氣候四季分明,雨量春夏多,秋冬稍少,豐水期水流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00多毫米,無霜期達280天,溫度適宜,氣候怡人,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白際白際

行政區劃

全鄉轄白際、項山、結竹營村三個行政村。白際村轄大坪、店村、新屋、江灣四個村民組;基山村轄嚴池、團結、勝利、望嶺山四個村民組;結竹營村轄石壁下、結外、結里三個村民組。

經濟

全鄉村民居住分散,鄉內道路交通閉塞,村村之間都是靠山道步行,近距鄉政府5公里,遠距13公里,主要經濟來源是傳統的林、茶經濟,基礎薄弱,經濟落後,農民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人均收不足825元的特困戶169戶,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鄉。
白際鄉

交通

自古以來,白際與外界交往,靠的是兩條山道,南通浙江11公里,即白際—土太下山道,北通榆村鄉嶺下村15公里,即白際—嶺下山道,俗稱“白際嶺”,全鄉人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及農產品銷售等全靠肩找背馱,生活相當艱苦。
在上級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於2002年源白公路全線開工建設,全里程33公里,其中白際段10公里,等級為4級,於2004年8月路基貫通,到2005年底,完成油路的底層澆築,在市交通局、縣發改委、縣交通局、縣扶貧辦的大力資助下,2005年開工建設了項山—土太下公路,全長5.3公里,
等級為山區重嶺4級砂石路,2006年4月通過驗收。僅與歙縣一河之隔的結竹營村受益於獅石公路,全鄉出口得到暢通,極大地改善了該鄉的交通條件,該鄉已有3輛私營貨運車進入運營。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隨著白際鄉政府的建立,各項配套設定相繼健全,各項職能得到發揮,1955年開通白際郵班,1958年建立了鄉廣播站,開通高音喇叭和農戶小廣播,1957年建立了鄉文化站,1985年建立了電視差轉台,轉播浙江台節目,至1996年建立衛星接收台,接收發射安徽台衛星節目,2005年建立了白際村有線電視區域網,轉播中1、2、4、7、少兒、安徽、湖南、上海、東南、浙江十套節目,終端用戶220戶,及時傳遞中央政策、國家法律法規、各類致富信息、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1950年開辦白際國小,在上世紀70年代前,曾以自然村設立國小,白際鄉政府所在地設立中心國小,自然村設立7所村小。隨著計畫生育工作的推行,出生人口減少,以及國家對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的出台,逐步合併了村小,現有教師7名,其中代課教師1名,學生數80人,入學率99%,升學率94.3%。中心國小新教學樓已完成土建建工程。投資13萬元,於2001年新建了白際鄉衛生院,改善了農民的就醫條件,現從業醫生1人,私營診所4個,從業醫生4人,其中白際村1所1個,項山村2所2個,結竹營村1所1個。1954年建立鄉林業站,主管營林生產、林政管理,從2000年以來,承擔管理公益林25062畝和退標還林1416畝項目的任務。1956年建立供銷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個私經濟的發展於1998年轉為個體。
白際白際

災害防治

白際鄉98、2002年遭遇兩次大洪水,沖毀一座大橋和多處碣壩、護岸,兩座房屋因水毀部分倒塌。因新建源白公路和項山公路,山體植被遭到破壞,導致兩公路沿線山體多次多處滑坡,幸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鄉政府對洪水和地質災害的防治非常重視,制定了防洪預案和地質災害防治預案並組織落實,及時修復水毀水利設施,對易發、多發山體滑坡、土石流的地帶進行嚴密監控,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白際白際

生態建設

境內生態優美,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盛產葛、蕨等野生食品,是天然的有機食品基地。全鄉有林地面積56474畝,竹林7990畝,茶園2500畝,耕地450畝(其中水田382畝,旱地68畝),村莊建設用地130畝,基礎設施建設用地156畝,全鄉70%以上的農戶居住的是兩層的土木結構住房,建築質量一般,農民居住條件較差。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對新村建設出現了新的意願:要求樣式新穎,寬敞明亮,通風條件好,牢固抗震,經濟適用,有浴室、衛生間配套設施,專門有一間從事生產加工的備用房。
白際白際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1970年通過村民投勞,政府資助建設了白際百丈沖水電站(一級開發),裝機容量150千瓦,1986年又建設了石壁山水電站(二級開發),裝機容量200千瓦,在當時為白際的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當時建設資金不足,施工質量不高,機械設備淘汰不能正常運轉,加上經營不善,1996年電站停止發電,廠房閒置,設備報廢。為充分利用山區水利資源,2006年8月鄉政府與歙縣旭翔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恢復白際一、二級電站契約,現已進行前期施工。為適應山區發展需要,1996年架通了高壓電,從屯溪陽湖支線沿榆村延伸至白際,使用電得到保障,年用電量達12萬度,並於2006年4月實行同網
同價。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鄉政府就逐步實改水工程,1986年完成結竹營村石壁下組的改水,1994年完成白際村店村組的改水,2000年完成白際村江灣組的改水,特別是2003年至2004年二年間,完成了新屋、嚴池、團結、勝利、望嶺山、結外、結里七個村民組的改水和對已改水的村組飲水設施改造,受益戶600戶,受益人口2100人,全鄉有96%的村民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信息暢通工程得到實施,隨著源白公路的貫通,2004年到2005年間沿公路沿線架設光纜,建立了白際移動基站和嚴池移動基站,用戶達380戶,2006年開通程控電話,終端用戶92門,其中個體89門,占96.7%,把移動、電信信號接入深山區,徹底解決白際通訊不暢難題。
白際白際

人口

全鄉總戶數為627戶,其中農業戶589戶,非農戶38戶。全鄉成人從事工商業戶數18戶。總人口2191人,其中男1161人、女1030人,農業人口2152人,自執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節制人口達600餘人。
白際白際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經濟

白際鄉歷來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林、茶經濟。山區特色主產林茶。其主要產品是商品材、毛竹和傳統炒青茶。2001年以來,實施了公益林管護和退耕還林等生態林業工程,發展毛竹,茶葉生產方面,廣大農民的觀念更新,適應市場經濟需求,著重開發名優茶—毛峰千島玉葉新安源銀毫口牌,農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其2005年度的主要經濟指標為:糧食產量242噸,產值27萬元;油料15噸,產值4萬元;茶葉25噸,產值36萬元;商品材550立方米,產值4萬元;毛竹3萬根,產值24萬元;竹筍400噸,產值82萬元;生豬40噸,產值41萬元;副業45萬元;外出務工545人,創收103萬元,工業含量低,僅2.4萬元。國民經濟總產值54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405元,與2002年以前相比,農民收入翻一番。
白際白際

旅遊

白際鄉四季分明,雨水均勻,溫度適宜,氣候宜人,青山綠水,生態極佳,景點眾多,觀賞值高,是生態旅遊、度假、避暑的勝地。村莊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森林覆蓋面廣,天然林、人工林鬱鬱蔥蔥,品種數百,有數百年的水口林、春天的山野百花繽紛,爭奇鬥豔,把整個白際裝扮得分外妖嬈。群山巍峨挺拔,終年雲霧繚繞,水系瀑布成群,掛潢山岩,有百丈沖瀑布、龍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等,還有嶺腳山溫泉,年平均
溫度50 ℃左右。置身於白際山間,山清水澈,心曠神怡,白際的地理位置極佳,前有千島湖,後有黃山,離這兩大世界級景區近在咫尺,開發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生態旅遊項目的開發,將在徽州淳安之間形成一個旅遊帶,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通過旅遊業的開發,帶動餐飲業、工商業的發展,拉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解決一些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加快白際的脫貧致富步伐。旅遊發展建設內容:在各瀑布點分別建一座觀瀑亭,共3座;開通各景點之間的旅遊線路10公里,貫穿於森林景區;在旅遊線上建4座亭台、樓閣,供旅客觀景、歇息;在溫泉景區,建一個浴池和一幢避暑山莊,讓旅客欣賞大自然美麗風光之餘,盡享溫泉浴的快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