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廟起義

白塘廟起義,1930年11月7日,中共鳳台縣委領導1500多農民互助會員在白塘廟舉行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塘廟起義
  • 發生時間:1930年11月7日
  • 發生地點:白塘廟
起義背景,起義決定,起義過程,

起義背景

白塘廟是鳳台城西北一個集鎮。1928年2月,中共壽(縣)鳳(台)臨時縣委在白塘廟建立了鳳台特支。同年冬,特支利用白塘廟國小開辦了平民夜校,吸收了100多名貧苦青年入學,白塘廟一帶有6個國民黨鄉長。當地民眾稱他們為“六大狼”,說:“鄉長開會,保長買地,保長開會,地保喝醉,地保開會,百姓掉淚”。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使廣大農民產生要求解放的強烈願望。白塘廟中共組織因勢利導,以夜校為陣地宣傳革命道理,並以夜校學員為主體成立了白塘廟地區農民互助會,將方圓40多華里27個村莊的3000餘互助會員編成大隊和小隊,大隊長由共產黨的負責人呂少培擔任。1930年8月間,中共鳳台縣委書記程東方在白塘廟傳達了鳳台縣委關於在11月7日舉行白塘廟起義的決定,並作了部署。

起義決定

10月底,呂少培召開支委會議,決定:一、起義時間定於11月7日下午,組織4000互助會員參加;二、呂少培為起義負責人,並組織10個起義大隊(龔文卿負責龔家大隊;王振殿負責王桃園大隊;桂永亮負責桂集大隊;馮金書負責大馮家大隊;吳家魁、吳家林、吳學山負責白塘廟大隊;岳文奎、岳俊英負責福鎮集大隊;胡學品負責後胡大隊;陳懷義、趙書策負責東陳家大隊;吳家卿、吳學好負責宋家崗大隊;劉金節負責窪劉大隊)。

起義過程

11月7日下午,參加起義的30多個村莊的1500多名互助會員,手持大刀、紅櫻槍結集白塘廟。國民黨鳳台縣政府得知白塘廟舉行武裝起義的訊息後,急忙派縣常備隊300多人前往鎮壓。面對荷槍實彈、步步緊逼的敵人,起義領導人缺乏必要的應付敵人的方案,指揮起義隊伍向敵人開了槍。敵人見起義隊伍人多槍少,立即進行反撲,向起義隊伍進行猛烈的射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減少損失,呂少培當即決定起義隊伍向西南撤退,分散隱蔽,白塘廟起義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