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畈

白塔畈

白塔畈鎮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東北部,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開路先鋒蔣光慈同志的故里,享有“金寨板栗第一鄉”和“金寨糧倉”之美譽。全鄉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4.2萬人。與霍邱﹑裕安區相毗鄰,信息靈通,交通便利,經濟活躍,主產糧油、板栗、茶葉、紅麻和畜牧水產品等,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和養殖業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塔畈鎮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東北部
  • 人口:4.2萬人
鄉鎮概況,山清水秀,紅色赤地,物產豐富,

鄉鎮概況

白塔畈鎮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東北部,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開路先鋒蔣光慈同志的故里,享有“金寨板栗第一鄉”和“金寨糧倉”之美譽。全鄉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4.2萬人。與霍邱﹑裕安區相毗鄰,信息靈通,交通便利,經濟活躍,主產糧油、板栗、茶葉、紅麻和畜牧水產品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和養殖業大鄉。 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她以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積澱深厚的紅色文化,秀麗多姿的田園風光吸引著有識之士,投資創業,興工促農,鄉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鎮上下政通人和,社會穩定,千年古地散發出滄桑巨變的熠熠光輝。

山清水秀

臨水而眠,開門見山。白塔畈四周山巒起伏,各俱神韻,陡岡嶺﹑施家坳﹑天鵝抱蛋﹑海螺山﹑豬頭山……城牆般拱衛著這片土地,更增添了萬千氣象,且給白塔畈人以安全感。在東南部的龔店山區,漫山遍野的栗園,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宛如道道綠色的屏障。每逢春季,漫步山間小路,綠意滿懷,栗花飄香,宛如人行畫中。眼見著這一座座山巒,鬱鬱蔥蔥,諸不知它們外面堅實腹中空,想當年,為回響毛主席“廣挖洞,多集糧”的號召,解放軍83562部隊秘密在此山間挖了許多深不見底的山洞,現雖己全部封閉,但從洞數之多,進口之大,涉山之廣也可窺出此山洞之幽深。
在白塔畈南端有一“三仙山”,山上修有一座供奉三位仙姑的“三仙廟”,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三位姐妹生日時,方圓幾十里善男信女起早摸黑來此敬香,晝夜絡繹不絕,為當地一大盛事。登“三仙山”頂,鳥瞰全鄉,自東向西呈“川”字形擺列的中心﹑白大﹑仙花三條河流向東滔滔而去。在白大河下游是灌口集水輪泵站,始建於1965年,年提水量700萬立方米,灌溉九村一場1.3萬畝農田,年增糧食150萬公斤。它不僅是白塔畈農業的生命之渠,更是安徽省著名水利工程淠史杭樞紐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紅色赤地

秀美的山光水色是白塔畈的魅力,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是白塔畈的靈魂。白塔畈因東漢末年在這裡建有“穆州府”,旁有“白塔寺”而得名。它曾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艱苦卓絕的大革命時期,白塔畈人民在中共鄂豫皖區委的領導下,參加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並湧現出一大批像蔣光慈﹑李雲鶴楊晴軒﹑李大剛﹑郭福堂﹑郝毅﹑戴映東﹑葛魯生等名人志士及發生了白塔畈暴動和組建了紅25軍74師等革命歷史事件。1930年前後徐向前等紅軍將領曾率紅一軍在這一帶活動,他們打土豪斗劣紳的光輝事跡至今還廣為流傳。
革命文學先驅蔣光慈的故居在白大老街中間,坐東面西,原土牆草頂,呈“凹”字形,是典型的中國舊時代民居,造型古樸淡雅。光慈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少年,1920年年方20歲的他就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倡導革命文學,先後發表了《無產階級革命與文化》﹑《現代中國社會與革命文學》的文學論文和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被郭沫若稱之為“革命文學的前茅”。由於家鄉厚重的傳統文化的陶冶,從低矮簡陋的草屋中走出了一位文壇巨子。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白塔畈鄉龍泉村青年張尚,2003年擔任衡陽市珠暉消防中隊代理副指導員時,在衡陽“11·3”特大火災中獻出了年僅23歲的寶貴生命,被公安部追認為革命烈士。他以大無畏的革命奉獻精神為家鄉爭得了榮譽,家鄉父老也以有這樣的兒女而驕傲。
紅軍精神代代傳,革命沃土多華章。白塔畈紅軍和人民以矢志不移,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革命精神,為革命事業及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我們留下了永放光芒﹑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物產豐富

白塔畈地處山區向畈區過度地帶,厚積的山坡9萬餘畝,肥沃良田近4萬畝,清新的水面4000餘畝,糧﹑油﹑畜﹑禽﹑栗﹑果﹑茶等農產品十分豐富,加之境內多優質石料﹑礦砂等,為白塔畈的發展和騰飛提供了充沛的物質基礎。
白塔畈是個“大糧倉”。白塔畈藉助全區“十大”農業科技示範鄉鎮之一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效益為中心, 以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為開發重點,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並全面兌現支農優惠政策,竭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使糧油生產有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鄉產優質糧近2萬噸,油料達200餘噸,均創歷史新高。“一花引來百花香”。豐富的農副產品帶動了畜﹑禽﹑魚的發展,2004年全鄉生豬飼養量達5.3萬頭,禽飼養量達50萬隻,魚產品達800噸,均比上年增長10%以上。隨著農業的興起,糧貿業也隨之興旺,申請註冊的“鮮之青”大米,以米質好,無公害的優勢登錄上海﹑南京﹑合肥等大超市,備受人們青睞。
白塔畈是個大栗園青山綠水出好栗,白塔畈的山山水水孕育著大別山的紅栗,走進龔店林區,簡直就是一個大栗國,年產板栗近1000噸,產值達400餘萬元。白塔畈板栗素有“栗中之王”的美稱,以優異的品質和獨特的韻味蜚聲全國各地,成為款待嘉賓﹑饋贈親友的佳品。時值九月,蒞臨於此,熱情好客的老區人民總會敬上一捧紅栗,邊嚼著香香的紅栗,邊欣賞著哈栗登枝的栗園風光,定令人賞心悅目,如沐春風。2010年來,鄉黨委,政府邊引導栗農改造栗園,更新品種,提高栗質,邊興建市場,創建平台,吸引全國各地商賈聚集來此,將一車車優質的大別山紅栗,運向全國,送向國外。
白塔畈栗子白塔畈栗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