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刀

戰國時(前475—221年)趙邑柏人所鑄;“白”通“柏”,地在今河北隆堯縣境。面文亦有釋“白化”者。形似甘丹刀,然刀背更直,刃微凹,鈍首,可謂典型之趙直刀。通長13~14.5厘米,重10~13克,亦有輕至6克者。面文除“白人”外,尚有單字“白”及三字“白人化”者,均為柏人所出。背文多為數字和簡單符號,如:一、二、六、八、廿、文、魚以及◇、▼等不下五六十種。亦有光背無文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人刀
  • 外文名:White knives
  • 類型:收藏
  • 屬於:錢幣
歷史由來,發展,其他信息,

歷史由來

趙國是三晉之一,行使的貨幣以“布錢”為主。趙國與燕國的貨幣經濟關係較深,所以趙在國都邯鄲及主要大城市也鑄行刀幣。荀況時(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趙國已成為刀布幣並行的國家,在荀況《富國》一文中就有“厚刀布之斂以奪之財,重田野之稅以奇之食,苟關市之徵以難其事”的話。趙國鑄行刀幣不會早於燕國,更不會早於齊國。
趙國起初定都於晉陽,後來遷至邯鄲,以其地域關係,工商業異常發達,鑄造貨幣也超過其它各國。傳世的東周古錢中半數以上出自趙國,當年的盛況可想而知。趙國的貨幣政策似乎可分成兩個階段。政府在晉陽時,曾經仿照魏國實行管制經濟,發行釿布調節市場。當時以“釿布”為主幣,“尖足布”為輔幣。釿布由官府鑄造,“尖足布”則由民間鑄造。而民間的工廠為了牟取暴利,除尖足布外同時兼鑄其他種錢幣,或賣給外國人,或供應國際貿易商,所以各國各樣式的錢幣趙國都有出產。政府遷至邯鄲之後,國力雖然不及往昔強大,但商業繁榮,卻超過往昔。政府似乎放寬了管理尺度,改行自由貿易的政策,不再推行釿布,改以“刀幣”為主、“尖足布”為輔的貨幣政策,仍由民間自行鑄用,不加干涉。此時鑄造的刀幣並不控制物價,而是一種普通性質的大錢。或一抵方足布五枚,或一抵圜錢十枚。當時政府在發行方面是非常謹慎的,以現在出土的趙刀數量上來看也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傳世的“趙刀”數量不多,而減重的現象不是很明顯,與“燕刀”大小相同,也並非“齊刀”所能比的。
白人刀白人刀

發展

按趙於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攻占邯鄲。邯鄲刀的鑄造工廠可能在此後被破壞,故改出“白人刀”。“白人刀”比邯鄲刀略微輕小,刀身直而不曲,環作橢圓形,正面幣名“白人”、“白人”、“白”等。這種錢鑄於柏人邑,白人即柏人,在邯鄲以北,今河北唐山一帶,春秋屬晉,戰國時歸趙。這種刀有三種形式:一、刀柄有脊線二道,柄環呈橢圓形,平底,有廓,背多平素,也有一、五、六、十、廿一等紀數,也有化、丘等單字,長13.4厘米,刀首部寬1.5厘米,重7.5克。二、刀首平斜,刀柄刀環與前者相同,長13.1厘米,刀首部寬1.3厘米,重6.7克,鑄造整齊,只見白人即白人化兩種。三、長13厘米,首部寬1厘米,刀柄刀環呈三角狀,穿孔是一個等腰三角形,面文有“白”字,個別有“化”字,面背均無廓,有的白人刀背文有刀、廠、魚、文、田、乙及數字等,字與外緣平夷,鑄造、銅質都非常精美。但減重情況嚴重,故而大小不一,輕重參差不齊。實際上這種刀流通時間比較長,其減重是必然的,決非一次所為。以上兩錢首部外凸為弧狀,所以又稱“圓首刀”。 “趙刀”主要是“甘丹刀”。甘丹即邯鄲。趙刀首部稍圓鈍,背稍微曲,刃稍凹,柄有脊紋二道,環作橢圓形,環孔較小。一般可以分為大小兩種。大者通長13。8-14厘米,寬1。5厘米,重8。8克左右,背多無文平素,但也有“田”及數字等字,文字與外緣都比較細弱。材質為青銅,提煉精細,富有抗力,這種刀幣的數量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鑄行不久便停止了。小者較短、窄、薄,刀背直,刀刃稍凹、有廓,柄也有脊紋二道,柄底較平,孔呈橢圓形,通長12。5厘米,首部寬1。3厘米,重3。5克以上。邯鄲刀文有的是“甘丹化”,通長13。8厘米,首部寬1。6厘米,重8。2克。按趙於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攻占邯鄲。邯鄲刀的鑄造工廠可能在此後中被破壞,故改出“白人刀”。“白人刀”比邯鄲刀略微輕小,刀身直而不曲,環作橢圓形,正面幣名“白人”、“白人”、“白”等。這種錢鑄於柏人邑,白人即柏人,在邯鄲以北,今河北唐山一帶,春秋屬晉,戰國時歸趙。這種刀有三種形式:一、刀柄有脊線二道,柄環呈橢圓形,平底,有廓,背多平素,也有一、五、六、十、廿一等紀數,也有化、丘等單字,長13。4厘米,刀首部寬1。5厘米,重7。5克。二、刀首平斜,刀柄刀環與前者相同,長13。1厘米,刀首部寬1。3厘米,重6。7克,鑄造整齊,只見白人即白人化兩種。三、長13厘米,首部寬1厘米,刀柄刀環呈三角狀,穿孔是一個等腰三角形,面文有“白”字,個別有“化”字,面背均無廓,有的白人刀背文有刀、廠、魚、文、田、乙及數字等,字與外緣平夷,鑄造、銅質都非常精美。但減重情況嚴重,故而大小不一,輕重參差不齊。實際上這種刀流通時間比較長,其減重是必然的,決非一次所為。以上兩錢首部外凸為弧狀,所以又稱“圓首刀”。
“趙刀”里還有一種是“平首刀”是藺邑所出。藺與離石位於趙國北部,與燕、秦及戎人鄰接,既是趙國的軍事重地,工商名埠,也是重要的鑄幣中心之一。它所出的錢幣有“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圜錢”和“刀幣”。趙國開始鑄幣應在春秋中葉,工藝水準一直居首位,所出各種各樣的錢幣都非常精美。
白人刀

其他信息

趙國刀幣中第三種是“小直刀”,是一種非常小的刀幣。它的特點與齊、燕國的刀幣不同,體型短小,刀身平直,幾乎沒有弧線,也無磬折,刀首呈橢圓形,刀柄也無脊線,背面無文,製作也較粗糙,但正面銘文整體渾厚,書法精美。一般長為9-10厘米,寬1厘米,重6克左右,最短的只有7厘米。其面文有四種:晉化、晉半、晉陽化、晉陽新化。其鑄造年代可能與邯鄲刀與白人刀同時,晉陽於孝成王三二十年(公元前246年)曾被秦所占領。春秋時為晉陽邑,戰國時歸趙,遷都邯鄲後,曾三次鑄造這種刀幣,其數量不應該少於甘丹與白人,但目前出土和傳世非常稀少,難得一見。
“直刀”的“化”字,有人解釋為匕首的“匕”字,認為“匕”通作為幣。晉半“小直刀”的價值為晉陽化的一半,即“半化”的意思。晉陽新化小直刀有人分析是對晉陽化而言,表明它有新舊之分。也有人認為新字是表明一種新的貨幣形式,為了區別於趙國通行的“布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