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報機

發報機

無線電發報應該說是最早的通信發明,其利用電鍵控制一個低頻信號發生器的振盪與否,再被一個高頻載波信號所調製,經功率放大,由天線發射,其工作頻率點設在短波段(SW),在接收端,經檢波可得到低頻信號的有與無所組成的排列信息,由報務員解碼而得,其電碼的組成又稱莫爾斯電碼,由五個長短不一的音響信號來組成0-9的拾個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組成無線電電報收發通信系統,由於此通信設備簡便,通信距離可達幾千公里以上,一直為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報機
  • 外文名:transmitter
  • 別稱:無線電發報機
  • 類型:通信發明
發報簡介,傳遞工具,摩爾斯電碼,結構,工作原理,相關資料,同步發報機,

發報簡介

發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它是由美國的一位畫家——莫爾斯發明的,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傳遞工具

傳遞工具是:手機、對講機、固定電話這些。而在很早以前,人們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呢?原來以前的傳遞工具是發報機。古代的人們很想找到最快的傳遞信息的方法,可是,只能在神話小說里創造出“順風耳”和“千里眼”,終於美國的一名畫家實現了這一理想,他就是發報機的發明者----莫爾斯。利用電流一斷一通的原理,發明了電報機和用點畫表達信息的電碼----“莫爾斯電碼”使通訊變得便利了。

摩爾斯電碼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位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結構

蜂鳴器:由發聲元件和振盪電路組成的電聲元件。它是由壓電陶瓷片和金屬片貼上成的圓形振動片,經振盪電路激勵,它就振動而發出清晰的聲音。它適用於電子手錶、袖珍計算器、電子門鈴和電子玩具等小型電子用品上作發聲器件。
電阻:各種材料對它所通過的電流都有一定的阻力,這種阻力稱為電阻,電子技術中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用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電阻器也叫定值電阻,簡稱電阻。
發光二極體:電流只能從它的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不能反向流動,並且當電流流過它的時候,發光二極體能夠發光。

工作原理

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由天線發射----接收端由報務員根據電碼破譯。

相關資料

抗日戰爭時期發報機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標點符號和空格按照出現的頻度排序,然後用點和劃的組合來代表這些字母、標點和空格,使頻度最高的符號具有最短的點劃組合;“點”對應於短的電脈衝信號,“劃”對應於長的電脈衝信號;這些信號傳到對方,接收機把短的電脈衝信號翻譯成“點”,把長的電脈衝信號轉換成“劃”;解碼員根據這些點劃組合就可以譯成英文字母,從而完成了通信任務。
這個“滴”聲的長短是經過長期訓練才能掌握其長度的,發報人和收報人使用的是同一個標準下,發的人知道長音或短音該發多長時間、收的人聽到聲音就能立即知道那是長音還是短音,就像我們寫在紙上的“1、2、3……”,每個人都認得一樣。
這些長短不同的“滴”聲可以進行豐富的組合,但一般用它們組成0-9這十個數字,便於發報人和收報人掌握和記憶。再按照密碼規則、用數字組合代表漢字或阿拉伯數字,一般採用4個數字進行組合,有點像四角號碼字典中的角碼。
而發報和收報都需要事先進行電碼翻譯,發報方是將文字(明文)根據密碼規則翻譯成一組一組的數字,收報方接收到電碼、抄寫下來這些數字後,再按照密碼規則將這一組一組的數字反譯成文字。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8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