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風

癘風,一種病名,即麻風,又稱「癩大風」,俗名「大麻風」,冥病,大風,癩病,大風惡疾,癘瘍,風癩,血風。因感觸暴厲風毒,邪滯肌膚 ,久而發作。初起先覺患部麻木不仁,次發紅斑,繼則腫潰無膿,久而漫延全身肌膚而出現眉落、目損、鼻崩、唇反、足底穿等嚴重證候。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癘風
  • 其他名稱:麻風
  • 主要症狀麻木紅斑,腫潰
  • 主要病因:感觸暴厲風毒
  • 傳染性:有傳染性
概述,古書記載,

概述

多因形體素虛,為暴癘風毒之邪氣所襲,邪毒滯著肌膚而發,或因接觸患者之邪毒而傳染。初起者患部有麻木不仁感,繼則發現丘疹紅斑,漸腫而破潰,無膿汁,久則可蔓延全身,嚴重者出現眉毛脫落,鼻柱倒陷,目損唇裂,甚則足底穿潰等。或面若獅貌。治宜祛風化濕,活血殺蟲。初始可選保全化靈丹內服發汗,後可改用神應消風散,或有飲用蝮蛇酒者。若久病體虛可選補益之劑,或可兼服何首烏酒。外治可選用苦參湯溫洗潰瘍局部,並洗後塗敷狼毒糊劑。發現確診者,即應予以隔離治療。

古書記載

《五十二病方》:“冥(螟)病方:冥者,蟲,所齧穿者,其所發無恆處,或在鼻,或在口旁,或齒齦,或在手指,使人鼻缺指斷……”
《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癘,音賴。《長刺節論篇》云:‘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此與此節相同,故錄之。”
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滑云:‘……胕、腐同。此段當為: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者,有榮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簡按:此未知果是否,錄以存一說。
《長刺節論》云:‘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
《四時氣》篇云:‘癘氣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並與此節相同。曰大風,曰癘氣,即癘之謂耳。”
《說文·疒部》:“癘,惡疾也。”
《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王冰註:“此則癩也。”
《素問·長刺節論》:“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病大風者,即《風論》及《靈樞·四時氣篇》皆謂之癘也。……癘,音癩。”
《靈樞·四時氣篇》:“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馬蒔《靈樞注證發微》:“癘,音癩。”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卷二·惡風鬚眉墮落候》:“大風病,鬚眉墮落者,皆從風濕冷得之……即成風疾……故面色敗,皮膚傷,鼻柱壞,鬚眉落。”
宋·陳無擇《三因方·大風敘論》:“《經》所謂癘風者,即方論中所謂大風、惡疾、癩也。”
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大麻風》:“《經》云:脈風成為癘。……今人呼為大麻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