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證

瘀證,是指由於血液運行不暢,瘀積凝滯,或離經之血停積體內,或久病入絡等所致的多種病證的總稱。臨床以疼痛固定、瘀斑、腫塊、出血、肌膚甲錯等為主要特徵。現代醫學的冠心病、肺心病、肝脾腫大、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肝硬變等,當表現有瘀血證候時,應進行辨證施治。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tasis syndrome
  • 就診科室:中西醫結合科
  • 常見病因:外傷或感受外邪、各種出血、情志內傷、久病正虛等,使血行不暢所致
  • 常見症狀:疼痛固定、瘀斑、腫塊、出血、肌膚甲錯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瘀血的產生多因外傷或感受外邪、各種出血、情志內傷、久病正虛等,影響氣血或血脈的正常功能,使血行不暢,甚則瘀塞不散,而形成瘀血之證。由於瘀血是病理產物,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
臨證需辨寒熱及虛實偏盛:①熱證血瘀:主要由熱邪、溫毒等病所導致;②寒證血瘀:主要因感受寒邪而引起,多見於血脈及肢體經絡的瘀證。③單獨的瘀證及氣滯所致血瘀:一般屬於實證的範疇;④其他病證及瘀證:由於氣虛不行、津虧不運及陽氣衰微日久,耗傷正氣,兼見氣、血、陰、陽虧虛者,屬於虛證。

臨床表現

1.疼痛:呈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日久不愈。
2.瘀斑:肌膚或舌質見瘀斑(點)。
3.症積包塊:按之有形,質硬,固定不移,或拒按觸痛,外傷見局部青紫腫痛。
4.出血:紫暗或成塊,或見大便黑色,或出血淋漓反覆不止。
5.全身表現:毛髮枯黃脫落,面色黧黑,肌膚甲錯,眼瞼下發青發黯,白睛布有紫色血絲,牙齦發暗,胸頸見紅縷赤痕,腹大堅滿或青筋暴露,關節變形、腫痛,唇指(趾)發紺,下肢脈絡怒張等。
6.舌脈象:舌暗、青紫、瘀斑(點),舌下脈絡怒張;脈澀或結。

辨證施治

1.熱盛血瘀證
證候:皮膚發斑,顏色紫暗,或有衄血,身熱神昏。舌質紅絳或紫暗,脈細數。治則: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主方:清瘟敗毒飲加減。方藥:生地黃、水牛角、石膏、黃連、梔子、黃芩、知母、牡丹皮、赤芍、連翹、玄參、丹參、紫草、鬱金、桃仁、紅花、甘草。
2.寒凝血瘀證
證候:局部或周身疼痛,固定不移,或皮膚紫暗不澤,四肢逆冷,痛得溫稍減。舌質紫暗,脈沉澀。治則:溫經通絡散瘀。主方:當歸四逆湯加減。方藥:當歸、白芍、桂枝、細辛、木通、制草烏、桃仁、丹參、炙甘草。
3.氣滯血瘀證
證候:頭面、胸脅或脘腹脹滿刺痛,或肢體麻木不仁,關節腫大變形,性情急躁,或有痞塊,心悸、脫髮,耳聾失語,眩暈,健忘。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治則:理氣活血化瘀。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藥:當歸、赤芍、桃仁、鬱金、紅花、柴胡、枳殼、川芎、土鱉蟲、生地黃、牛膝。水煎服。或中成藥複方丹參片、五靈止痛膠囊。
4.正虛血瘀證
證候:氣短心悸,頭暈眼花,胸中隱痛,食少無力,腹部脹滿作痛,或有積塊,或肢體偏癱。舌質紫或有瘀斑,脈細緩而澀。治則:益氣活血化瘀。主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方藥:黃芪、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牛膝。水煎服。中成藥:丹田降脂片。
若偏陽虛者加熟附子、肉桂、乾薑。偏於陰虛者,加生地黃、玉竹。偏於血虛者,加丹參,雞血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