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淡墨詩散文選

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淡墨詩散文選

淡墨編著的《淡墨詩散文選(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藝術視野廣闊,既有“情系紅土地”的眷念,又有“人與自然”的思考;既有“東方女人花”的人性關照,又有“那角情感天空”的雨滴;既有“雲南時空”的再現,又有“夢縈故鄉”的思戀;既有“夢幻的哲理人生”的尋覓,又有“理性天空”的記錄,廣闊的藝術視野表明作者不僅是一個感性的詩散文家,更是一位富于思考的理性的學者。就藝術個性而言,《淡墨詩散文選(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是具有雄渾沉鬱、含蓄雋永的詩化風格。無論是歷史的悲壯和裂變的現實,無論是心靈的剖析和自然的謳歌,他總是把真心、真情同外部世界緊密結合起來,給人以雄渾沉鬱的凝重感。他的語言精煉,情感濃郁,想像豐富,比喻奇特,短句和獨立句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跳躍性,給讀者留下了間離和空白,具有意在言外,牽人遐思的藝術魅力,加深了作品含蓄雋永的意境。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淡墨詩散文選
  • 作者:淡墨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103427
  • 外文名:Poems and Proses of Danmo
  • 出版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 頁數:448頁
  • 開本:16
  • 定價:49.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淡墨詩散文選(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是老作家淡墨先生的代表作詩散文精選。詩散文在國內是他首創,內容為對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的讚美,也有對過去生活的回味,對朋友的懷念,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情景交融,寫景文字美不勝收,懷人文字催人淚下,也寄予了老作家對同事、友人、親朋的深情。不失為一部當代文學的奇葩。

作者簡介

淡墨,原名陳朝慧,1938年4月生,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人。196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曾先後在包頭市第24中學、包頭師範專科學校、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後在《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工作。為雲南師範大學教授、《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主編(己退休),系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此間曾任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己出版的文學著作有:《大峽谷之戀》(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淡墨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守望者的麥田》(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淡墨散文精品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7月)、《金色時光》(待出版)。

圖書目錄


燃燒愛情的高原
情系紅土地
走進滇西
怒江
秘境香格里拉
思念的原野
寫給紅河
漸行漸遠的馬幫
阿昌刀
酒神
高原老人
古道
古堡黃昏
山妖
獵神
金江船夫
石匠
發現
森林的女兒
大森林的早晨
在高原上感受火
富和山的春天
富和山的少女們
忘情情人壩
彩色沙林獨傲世
世外桃源壩美
火把節的火
人生與自然的隨想
空山鳥語
人與山谷
山中之石
沙漠
高原,神性的自然
大峽谷
山客山痴
山神
中華龍
山谷里的霧
沼澤
黑岩
冰峰
懸棺
崖畫
打開春天
春天,你好!
女孩子的春天
西風紅葉寫秋情
人在旅途
以草根的名譽
拾荒者
螢火蟲
大自然的簫聲
祭風
彩雲之南
哀牢山的傳說
莊蹁王滇
咒蛟台的冬天
袁嘉穀
愛情與權欲
船夫的演義
將軍和孩子
古驛站
銅鼓
雞山禪意
民歌——小河淌水
黑井
元謀土林
啊,熱帶雨林
山里來的小保姆
一個無法融人都市的女孩
昆明鷗事
近日樓
睡美人
滇池漁女
滇池濕地風光
都市之夜
雲裡霧裡烏蒙山
烏蒙山
烏蒙山的春天
烏蒙山月
烏蒙山的冬天
烏蒙山,那塊麥地
啊,滇東北
山魂
月下
我們山里
山歌
山里那朵花
雪蓮
東方女人花
虞姬
李清照
李師師
陳圓圓
孟姜女
慈禧
晚風
黃昏戀歌
海濱,那個惱人的黃昏
山間,那條小路……
老祖母
金沙江邊的石頭
死神
屐痕處處
謁成吉思汗陵
草原,我心中的草原
馬頭琴
情寄鄂爾多斯
站在西安的城牆上
感悟七賢莊
我讀臘子口
甘肅的《花兒》
煙雨狼渡灘
萊茵河城堡
大山和海洋
情感驛站
我心中的雲
你曾經走進我的日子
多雨的夏天
心靈的視窗
傘下
周末,有雨……
江河水
兩個世界之間
心靈的螢光
顫慄的情弦
不該走出崖畫
夢縈故鄉
寫在故鄉的土地上
黎明·故鄉
綠色的田野
魂牽夢繞金沙江
金沙江,我心頭的江
重返故里話滄桑
故鄉的孩子們
三嫂
故鄉的井台
午憩
花燈
春歌
人生和泥土
今昔校園
冬日荷塘祭
紅燭
民主草坪祭
教授老了,妻子還很年輕
一封沒有寄出去的信
青春的橄欖樹
昕潮
青春校園
山里來的大學生
師魂
觸摸雕像
生命精神與夢幻之旅
鳥巢
生命之歌
失落,不只愛情
回歸
狼谷
大峽谷之戀
驗證詩散文

文摘

情系紅土地
紅土地,一塊先民賴以站起來的地方,萬古不滅的太陽曬紅了古蠻夷。
我久久地佇立在這大地上,等待那一陣高原風摩挲她孤傲的兒子。紅土地,我生命的胞衣。
傳說的根是無論如何也捋不到頭了,人們只記得紅河水上漂來一個創世紀的葫蘆。紅土地,那樣斑斕,那樣永恆,是億萬年前凝固了的地火,大自然一封無法寄走的情書,在文明和蠻荒的邊緣裸露生命和情感的原初。彎彎拐拐的山路是老鷹叼到藍天上總也扯不直的意象,有一頭黃色的麂子悄悄溜出夢的邊緣。肆虐的風暴使得人心不敢靠近那片美麗,歌謠之樹上坐著一個被小河淌水打濕了眉睫的女子。
那輪荒月,墜在歌謠上的耳環。
感覺是那么久遠,那么質樸,從生命的深層里流露了出來,一種野l生和蒼涼的呈現,一種剛烈和血性的表白。弓弩述說的常常是生存而不是仇恨,這裡的男人都是些火炭般的阿黑。我們似乎聽得見冷兵器的撞擊聲,從歷史遙遠的那一頭傳來,莊橋便成了這塊土地上的英雄了。每天夜裡,古老的紅河水夜夜都從我的夢裡流過,一年兩年,濤聲依舊。
是母親將我生命的賭注押給了紅土地,從此,我別無選擇。火把果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
也許因為夢得太久,也許因為痛苦太深,我常常一個人爬到高高的山頂上去,直到生命缺氧的時候,才去感悟這片土地和人生。這兒的山倒是很高了,這裡的人家住在紅塵之外。三個石頭支起一口石片製成的“鍋”,風的刀子割不斷茅草屋上的炊煙。穿山越谷,走進大森林,一天兩天,十里百里,碰不見一個人,在這紅土地上,不能不讓人感受這種百年孤獨。
人們常說的“極地”,其實指的就是這樣的地方。荒草年年都在這裡生長蒼涼。
住慣了的山坡不嫌陡,父親是那樣如痴如醉地衷情於這片土地。每個黎明和黃昏,我都看見他那佝僂的身影在那紅土的大背景上來來去去,執著如這土地深沉的靈魂。那顆糧食過早地把他的腰累彎了。在那紅土高原上,看著父親漸漸遠去的背影,我會把乾癟的苦蕎與鮮紅的血液聯想在一起。在這紅土地上,生命會呈現出一種數學公式無法計算出來的反差。
世界因為有了蕎麥花而美麗,老一輩人不斷地重複著二十四節氣,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武漢淪陷……那些扛中正步槍背六零炮、打綁腿的隊伍退到這片紅土地上來,都說這兒的紅豆湯好喝,都說這紅土地上的苦蕎疙瘩好吃。抗日戰爭勝利了,有兩樣東西人們永遠忘不掉,那便是雲南的苦蕎,陝北的小米。
每年三月,那櫻花、杜鵑花是一定要開的,像我如期而至的阿熒。阿熒,黑瘦黑瘦的,很有點像《詩經》中那種采野菜的女子。看著那纖巧的樣子,我說:“妹,你不要再往前走了,山那邊的西北風很硬。”她咬著嘴唇,那血珠子便很心疼地冒了出來。拽住那情感似的藤蔓往上一蹭,她翻上山來了。一棵樹,一根藤,長成了這紅土地上分不開的風景。
閱讀這紅土地上的愛情,一如閱讀這土地耕作粗放的莊稼,隨意得很。這使我想起那個金馬和碧雞的故事,太陽追逐月亮的傳說。
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有時又偏偏會想起那位建文皇帝來。京都一把大火燒毀了他的帝王夢,傳說他逃到雲南,便在這紅土地上削髮為僧了。打那以後,很有些人將這裡渲染成一片淨土。真的,在這寂靜的山谷里,在這世界的邊緣,倒似乎少了些金錢的煩惱,權勢的爭鬥。沒有分貝和塵埃的困擾,在皎潔的月光下,你可以靜靜地審視人生的傷口。
但這裡離現代的文明和繁華畢竟太遠了,“超導”、“遙感”無法與岩石對話,晶片也很難收攏這大山裡的信息。昨天和今天依偎在山谷里不想分手,山裡的時間像山洞裡睡熟了的獵人。狼谷拒絕牧歌,邊聲滴落寂寞。向前再跨一步,似乎就會走出人生……
可不管瘴癘怎樣出示生命的黃牌,山歌的音符落在這土地上便會開成血紅的杜鵑。爛漫的山花年年都要在這裡瀟灑走一回。
古老而神秘、質樸而偉大,平凡而又高貴,玄派的老鷹在藍天上反反覆覆地考察之後,想預言點什麼?這時,我會想到天地,陰陽,想到太極。
這裡的文化被元謀猿人的篝火燃燒紅過,被銅鼓鑄造和敲打過,被尋找糧食的鋤頭挖掘過,被巫師的法術和咒語點化過,被外國傳教士虔誠的祈禱感動過,說不清是古老還是現代,是封閉還是開放?像這紅土地上的莊稼,什麼都生,什麼都長。像生長符咒一樣生長詩歌,像生長孽障蟲豸一樣生長人類和英雄。紅土地,我半邊冰涼半邊發燙的夢,阿門!
紅土地,大自然亮出來的一面鮮紅的旗幟。那生存發展的含義,是我們永遠也琢磨不透的。P2-4

後記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朋友說,事物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只要在過程中你興奮過、激動過,歡樂過,這一切就足夠了,至於結果么,似乎是可以不必言說的。這些朋友的說法是淡化了人生追求的目的性後的一種生活態度,是對跋涉者勿存後顧之憂的鼓勵,是忽略功名成就後的淡定。是創業者要求自己走好前進的每一步,而不要早早的去計較結果,有所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者是也。可“不問收穫”,當然不是不要收穫,我們切不可把這種只要過程的說法當真,不可把它理解為事物真的就不要結果了。事實上在人生的奮鬥和追求中,追求事物的結果是相當重要的。中國有一句古訓,叫做“言必信,行必果”。試想,假如一棵蘋果樹只開花不結果,假如一列火車只顧奔跑而不能到達站點,假如一顆炮彈發射出去以後不能命中目標……那么,這樣的過程又怎么能讓事情的發生髮展人情入理呢?譬如一個老農的農事活動,他耕了地,埋下種子,種子發芽了,開花了,這過程是美好和令人歡欣的,假如末了卻是顆粒無收,那么這個過程再美好又有什麼意義呢?這種只重視過程不要結果的邏輯不僅違反了事物的運動規律,而且也是與人的行為準則相悖的。再比如說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過程十分輝煌,過程十分偉大、過程十分激動人心,可是假如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個“結果”,你說這樣的過程再輝煌又有何用呢?這豈不成了李闖王式的遺憾和無奈了嗎!話說到這裡,我就想說說我“詩散文”了。創作“詩散文”是我一生的追求,早先我還說過我“要為中國提供一個詩散文的文體文本”,但如果說歸說做歸做,最後不出一本“詩散文”的書,這不就成了只開花不結果了嗎!你說我又怎么向讀者交代呢?又怎么向社會去證明我所承諾的事業和心志?所以出一本“詩散文”選,那是我恪守諾言的一種誠信,那是我用自己的生命成果去兌現我自己對社會的承諾。出版這樣一本書當然是很重要的,竊以為這就叫做“言必信,行必果”了!是的,我過去出版的《淡墨散文選》、《淡墨散文精品選》、《守望者的麥田》這些著作中雖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品都是“詩散文”,但不管怎么說那幾本書都是沒有以“詩散文命名”的書呀,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名不正言不順”嘛。過去我出版的那些書是不能代替一本以“詩散文”命名的書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定要編輯出版這本《淡墨詩散文選》的初衷了。
這本《淡墨詩散文選》是從我的數百篇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在編選中我嚴格以“詩散文”的尺度去衡量這些人選作品,像那些短小的散文詩、淡墨語絲、純粹意義的散文、以及小說、論文等自然也就沒有選人了。另外,在我的創作中,有好多序跋、理論和評論文章其實都完全是具有詩散文的品格的,但因篇幅所限,也就未能收入了。在這本文選中有兩篇類似《大自然的簫聲》這樣的作品,它是用幾小篇“散文詩”組合而成的,把它分開,每篇都是一首精美的“散文詩”,合起來它就是對大自然的一曲混聲合唱,一篇內涵豐富的優美的“詩散文”。這充分說明了“散文詩”和“詩散文”的親緣關係。選人它也可算是我對“詩散文”創作的一點小小的嘗試吧。另外,文選中還有兩篇作品是需要說明的,這就是《大峽谷之戀》和《狼谷》,因為我創作這兩篇作品時受荒誕派的影響,我很想寫點帶有荒誕的、夢幻意味的、帶點哲理的“詩散文”,這自然也是我對詩散文創作的一種新的嘗試,但作品出來以後反響卻沒有《走進滇西》、《空山鳥語》那樣的作品強烈,嚴格的說來這兩篇作品與生活和情感似乎還有那么一點“隔”,但它確實又是我詩散文創作中一次鄭重的尋找和出發。為了讓批評者、“詩散文”愛好者對詩散文進行批評時提供實證和資料,所以我還是把這兩篇作品收入選集了。
我的《淡墨散文精品選》出版以後、我的“詩散文”作品在網路上貼出以後,得到了不少的博友、網友、文友的批評和鼓勵,他們還特別真誠的指出了我作品中的不足和差錯。因此,借《淡墨詩散文選》出版之機,針對博友、文友指出來的差錯和建議,我對我作品中的個別地方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和訂正,如果《淡墨詩散文選》中的文字與刊載這些作品的原刊、原文選中的文字如有牴牾的話,請以本文集(《淡墨詩散文選》)中的文字為準。
從2007年開始,我就以要“為中國提供一個詩散文的文體文本”為由頭,在新浪網上開博後,便不斷地在全國幾個大網路上發表(貼出)作品(帖子)。迄今為止我已在我的新浪部落格、精英部落格、新華網新華部落格、中國文學網、中國作家網等網路的論壇或者部落格上貼出了以“詩散文’’為主體的文學作品數百篇,點擊率已經超過三十萬人次。與此同時,我還在《散文》月刊、《散文百家》、《西部散文家》、《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青年作家》、《昭通文學》、《烏蒙山》、《雲南日報》等報刊發表以“詩散文”為主體的文學作品近百篇。在這期間,我的作品還進人了(2010中國散文經典》、《“散文百家”十年精選》、《昆明的眼睛》、《中國散文精緻讀本》、《中國西部散文精選》、《昭通作家作品精品集·散文卷》、《首屆中國西部散文獎獲獎作品集》、《蒼狼大地》,《中國西部散文百家》、《中國西部散文地理》等等,20多種多人合集的散文選本。還獲了兩個獎。我的“詩散文”作品還在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進入中國西部散文排行榜。2011年末我還編選結集成冊了我的以“詩散文”為主體的文學作品集《金色時光》(尚待出版)。
我之所以能夠在詩散文創作上有如此卓著的成就,而且最終能夠完成“詩散文文體文本”的創作,我應該首先感謝馬曠源先生、賈寶泉先生和傅德岷先生,是他們首先把我的作品定位為“詩散文”,並全力的推出和支持我的“詩散文”。
與此同時,我還得到了許多文學朋友、報刊編輯的大力幫助和支持。比如劉志成先生、史小溪先生、鮑伯霞女士、丁永才先生、呂翼先生、汪舒先生、李開義先生、他們和我素昧平生,有好幾位我們甚至於從未謀面,更不用說我會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了。但他們出於一個編輯的責任和良知,他們無私的幫助我,全心全意的支持我,為我發表了大量的“詩散文”作品、為我發表評論我的“詩散文”的評論、將我的作品編人他們編選的散文選集、甚至於為我出版了我自己的作品專輯。這一切讓我十分感動,讓我永生難忘!我深深地感到文學這個領域的純潔和美好,人間自有地火在,文人和文人之間真情無限。在這裡,我要借《淡墨詩散文選》出版之機,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禮!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我的成就和進步確實是離不開他們的幫助和支持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以外,還有幾位先生和朋友也是必須提及的,譬如余繼聰先生,他在我人生(特別是文學創作)的拐點之際,給予了我許多實實在在的引導、幫助和支持。王聚敏先生對我的“詩散文”創作更是鼎力相助,他自始至終給予我支持和鼓勵。我投寄給他的作品,他差不多都在《散文百家》上發了頭條。張運貴先生、張永權先生,他們為我的詩散文寫了許多評論,力推我的“詩散文”,對我的“詩散文”創作在理論上給予十分具體的批評和指導。特別是張運貴先生他對我的詩散文的批評指導是全方位的,是始終如一的。所以我特別要向他們表示深深地感謝!真的,這些年來除了我列出名字的這些先生和朋友外,還得到了好多好多社會各方面的朋友、網友、博友無私的幫助和大力的支持,這裡就恕我不能一一列出名字來,我在這裡一併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感謝了!
《淡墨詩散文選》是我人生中攀越過的一座最高的山,是我人生中一處最美麗的風景,是我生命過程中最苦的苦,最甜的甜。過了這一座山,恐怕就再也沒有那一道彎了。至於我的“詩散文”,它曾經讓我風光過、熱鬧過,喧譁過。200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我的《淡墨散文精品選》的時候,我就宣布我的“詩散文”出版了(因為那確實是一本詩散文特點突出的書)!於是我的網友、文友、同學同事立即為我鼓掌、立即為我歡呼、立即為我的“詩散文”高唱讚歌!那時,網路上、報刊上、我的部落格上,朋友們的評論留言都對我的“詩散文”給予了滿腔熱情的讚揚和鼓勵!我覺得他們實在是太喜歡“詩散文”這種文體了,他們實在是太支持我在文學道路上的這種尋找和探索了。當然,《淡墨散文精品選》不管從書名來看,還是從書的內容(詩散文作品只占百分之七十)來看,《淡墨散文精品選》都還不是一本絕對意義上的“詩散文”選本。現在又通過我這幾年的奮鬥和積累,像農民的一季莊稼,經過一春一夏已經到了成熟和收穫的季節,一本真正意義的“詩散文”選本《淡墨詩散文選》終於出版T。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中國第一個詩散文的文體文本”。在這裡,我不能不感謝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和丁永才先生,他們慧眼識珠,他們才是真正的伯樂,他們是“詩散文”真正的推手!我深深的感謝他們!
也許是一種到達後的放鬆,釋放後的空虛,此時此地我說不清自己是歡樂,抑或是憂傷?只覺得腦子裡霧蒙蒙一片空白,精神上前所未有的空落。我想這恐怕就是燃燒後的冷卻,成熟後的平靜了。譬如一把寶劍,在打造過程中那是要在爐火上燒得通紅通紅的,在煅打中膨脹收縮,經過十年的磨礪,最後卻將光芒四射的鋒刃默默地藏進劍鞘中去了。一枚果實成熟之後,那情景也是花謝了,葉落了,蜜蜂和蝴蝶不再來了,熱鬧過去了,而果實卻帶著充盈和飽滿歸於沉默和靜穆了。太陽沉落後把光明割碎給星星,江河終歸要把歌聲交給大海,火山噴發後便緘默其口,只有浪花才不斷的喧鬧跳躍,大海的內部是偉大的沉寂和靜穆!我知道,《淡墨詩散文選》出版後的冷,將是我人生中最冷的冷。雷霆過後,山洪過後,掌聲和鮮花過後,我當沉人這種“過後”黑黑的肅穆里。這是人生峰巔上的寒冷,是更高層次上的寂寞和孤獨,人生已是: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了。真正的藝術家是應該承受這種奉獻後的冷漠和孤獨的。試想,曹雪芹在他的《紅樓夢》封筆之後,有誰為他敲鑼打鼓放鞭炮呢?法國詩人阿洛修斯.柏特蘭的“詩散文”《黑夜的卡斯帕爾》,就因為他窮苦而又身染肺病,這本書就遭到了出版商多次的刁難,直到他34歲病逝之後,才由他的好友雕塑家大衛·當熱料理出版。大畫家梵谷在他的《向日葵》開放得十分燦爛的時候,為了調適心靈的燃燒與社會的冷漠所產生的的衝突,他不是還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嗎?文學藝術,就是這樣一種冷冰凍的人生。我也是一個沒有足夠的平台和話語權來推出自己“詩散文”的人,所以那種涼透人心的冷落和遺憾是必然要降臨的了!但真正的藝術作品是藏不住的金子,時間遲早都會拂去蒙垢它的灰塵。可有誰又能夠說得清楚,這是藝術家的幸還是不幸?
其實呢,人生如戲,它的運轉不能總是高潮,潮漲潮落、花開花謝、此長彼消,日出日落,物事代謝,這也是自然規律。如今對於我來說,人生的得失寵辱,歡樂和痛苦,成功和失敗,憂傷和悲戚,一切的一切都應該歸於沉寂了。那么,還有什麼必要去感嘆“是非成敗轉頭空”呢。不管怎么說,生命最後的燃燒是美好的呀!是啊,過程也是十分美好的啊!因為“詩散文”的探索過程曾經讓我歡樂過,興奮過,這讓我已經感到十分幸福了!“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好在自己已經用“詩散文”在人生旅程中營造了一個驛站,那么,你就應該讓疲憊了的靈魂在這裡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詩散文”的明天應該留給年輕人了,阿門!

序言

滇西高原的風帶來絲絲涼意,清涼爽朗:淡墨先生的中國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詩散文”文體文本《淡墨詩散文選》即將付梓,為中國的當代文學提供一個“詩散文”文體文本的實證。我為老友高興,為老友祝福,為老友數十年的辛勤耕耘而獲取的豐收而欣慶!
“詩散文”(PoeticProse)是西方傳來的一種新文體。它源自19世紀中葉法國詩人阿爾修斯·貝爾特朗(1807—1841)的詩散文《夜之卡斯帕爾》。貝爾特朗是個苦命的詩人,身染肺病,此書又遭出版商的多次刁難,直到他34歲病逝之後,才由他的好友雕塑家大衛·當熱料理出版。他在《致雕塑家大衛先生》一文中說:“我是個窮困、受苦的詩人,我祈禱過、愛過、唱過!我的內心充滿信念和愛情,才思也是徒然!”因此,他在書中借夜之卡斯帕爾之口,用遠離當時的中古題材,游離現實的夢境世界,以充滿黑夜的幻夢、鬼怪、妖魔、巫術、仙女、天使等意象,從正反兩面來觀察社會、人生,給讀者以幽默遐想,引起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不滿。1857年,法國詩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沙爾·波德萊爾(1821—1867)的著名詩集《惡之花》出版以後,他便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一些“詩散文”。這些“詩散文”在他逝世兩年後出版,書名為《巴黎的憂鬱》。他在給好友阿爾塞納·胡賽的信中說:“這裡,我要對您坦白一下:我是在至少第二十遍翻閱阿爾修斯·貝爾特朗的著名的《夜之卡斯帕爾》的時候,才想起也試寫一些同類之作,以他描繪古時風光的如此珍奇秀麗的形式,來描寫一下現世生活,更確切地說描寫‘一種更抽象的現世生活’。”在信中,波德萊爾還為“詩散文”作了界定:“它富有音樂性,但沒有節律,沒有韻腳,剛柔兼備,足以適應心靈的抒情的衝動,幻想的波動和意識的跳躍。”(見亞丁譯:《巴黎的憂鬱》2頁)從此,“詩散文”正式成了一種新的、獨立的文學樣式。1911年,印度詩人和散文家泰戈爾(1861—1941)從他的三本詩集:《奈維德雅》(奉獻)、《克雅》(渡河)、《吉檀迦利》(獻詩)和1908年散見於各報刊的詩歌選譯成英文的《吉檀迦利》,他在翻譯時說:“如願保存詩的內容就不採取新的分行的有韻律的形式,而譯成‘詩的散文’。”(見冰心:《我是怎樣寫和的》)
“詩散文”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譯介到中國。最早的譯介者是劉半農(1891-1934),他先後翻譯了印度詩人SrlParamahafisa的“詩散文”《我行雪中》,泰戈爾的《惡郵差》、《著作資格》、《海濱》(五則)、《同情》(二則),屠格涅夫(1818—1883)的《狗》、《訪員》,印度女詩人乃朵(1879—1949)的《村歌》(二則)、《海德辣潑市》(五則),發表在《新青年》第4卷和第5卷二號、三號上,為中國現代“詩散文”的創作提供了借鑑。1922年1月,鄭振鐸在《論散文詩》一文中總結新文化運動時期“詩散文”的創作後,指出:“有一種論文或敘述文,偶然帶了些詩意,我們就稱它為‘詩散文’。”(見《文學旬刊》第24期)1932年,冰心在《冰心全集·自序》中談到《繁星》、《春水》的創作時,說:‘《繁星》、《春水》不是詩。……我以為詩的重心,在內容而不在形式。同時無韻而冗長的詩,若是不分行來寫又容易與‘詩的散文’相混。”可見,“詩散文”在“五四”以後就在實踐和理論上得到了肯定。
但是,“詩的散文”長期被人們稱為“散文詩”。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雖然,二者都需要有“詩核”,但“散文詩”的中心詞是“詩”,一般要求有韻律,語言更精練,形式更短小,主觀抒情性更強。而‘‘詩的散文”的中心詞是“散文”,它不需求押韻,比之於“散文詩”,篇幅更長,其內容可描述更為繁雜的事物和心理,更富有散文的基因。所以,韓國學者車鎮憲教授在其《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產生髮展及其對小說文體的影響》一書中引《TheLongmanDlctlonaryofPoetlc》第236頁關於“PoeticProse’’(詩的散文)的解釋:“它屬於散文,是一種‘高度濃縮的、精密的散文,它利用修辭與詩的效果和美學的要素(聲、諧和、想像等)。”可見,“詩的散文”的審美品格並不低於“散文詩”,因而硬要把帶詩意的非韻的“詩的散文”說成“散文詩”,是大可不必的。
淡墨先生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從事“詩散文”的探索和創作,他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植根在他生於斯長於斯的紅土地,從文體意識的不自覺到自覺,先後出版了名震一時的詩散文集《大峽谷之戀》、《淡墨散文選》、《守望者的麥田》,如今這本《淡墨詩散文選》更是他文體意識自覺化,題材把握多樣和系列化,藝術手法成熟化,文體文本實證化的標誌,是他完善和彰顯“詩散文”這種文體的一大貢獻。
《淡墨詩散文選》是淡墨先生用情感和生命孕育出來的唱給生他、育他的母親——高原紅土地的苦戀之歌,也是他對人性的探索和理性思考的人生記錄。他以濃郁的情和深重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高原、紅土地、大峽谷的神奇的畫圖。這裡,有滇西原初的冥濛,怒江的波騰浪涌,紅土地的神奇,漸行漸遠的馬幫,香格里拉的秘境,不黃也不白的烏蒙山月,像石塊和青銅一樣堅硬的金沙江的船夫,失落了青春成了木樁和石頭的女人,……深沉而細膩地展示了高原的古樸和醇厚的眾生相。他還從歷史的縱深度去開掘,多側面、多層次地展示了歷史變遷和人的命運。這裡,有被高原月灌醉的稱王於滇的莊礄,寄寓圓通寺之咒蛟台而留下不朽長聯的詩人孫髯翁,一生風流而又遁入空門最後自沉蓮花池的陳圓圓,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的眼淚,把大清朝弄得風雨飄搖的惡魔化身的老婦人~慈禧,點燃照亮黑暗紅燭的聞一多的怒吼,民主草坪上李魯連烈士的壯烈,冬日荷塘里李廣田詩心的冷卻……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沉思和人生的探索。他還用現代觀念去燭照這古樸的紅土地,發出對愛與人性的呼喚。有月下獵人打獵歸來,妻子遞給他一葫蘆酒,然後“坐在火塘邊靜靜地看看他,像讀一個讀了一生還沒有完全讀懂的故事”一般的緘默的“愛”;有把愛埋藏了四十個春秋的老教授獲得的“遲來的愛”;有坐在蒲團上念經的時候,也在雕塑少女時一個拉她一把而不致滑倒的年輕樵夫形象的老尼;有用愛心去溫暖一個從大灰狼口中奪回的尚未咬死的小女孩的善良的老獵人;有喚醒一個從監獄出來的青年靈魂的母親的呼聲……對堅貞愛情、父女之愛、母子之愛以及對被扭曲人性的呼喚,是作者對高原紅土地一份真切而痛惜的情感的外化。他還讚美高原人對理想的執著。森林的女兒捨棄去大城市的引誘,固守在窩棚里,為大森林的發展奉獻了一生;石匠狀元捨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每天敲醒太陽,敲落月亮,只知奉獻不知索取;高原老人年輕的後代不再接受老一輩人的交下來的“熊血”和打獵用的銅炮槍,而是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讀書去了,“要做鄭和那樣的高原漢子”;高原女孩子不再把心禁錮在深深的峽谷里,而是如同春天一般,“開出許多希望,希望有一隻白鴿從遠方飛來”;人變了,高原的山野也變了;“綠了,小草綠了。綠了,露珠綠了。綠了,農家的希望綠了。”作者以現代意識去審視生活,表現了高原人的希望和生活的搏動,折射出時代的側影。他還從複合的文化心理意識去滲透,把對於哲學的、社會的、人生的、歷史與現實的思考,熔鑄在高原的人、事、景物里。他在《酒神》里說酒是高原人“生命的酮體”,他們“用酒膽壯人膽,用酒力燒旺人力”,酒是他們一點就燃的靈魂。《大峽谷之戀》寫一場尋找阿瑩的夢,表現了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古驛站》寫驛站是歷史和現實之間不可缺少的連結,希望在這裡一次又一次的休整,追求從這裡一次又一次地出發。這些思考使作品的意趣顯得更為深廣與多義,處處閃灼著哲理的光輝。
《淡墨詩散文選》藝術視野廣闊,既有“情系紅土地”的眷念,又有“人與自然”的思考;既有“東方女人花”的人性關照,又有“那角情感天空”的雨滴;既有“雲南時空”的再現,又有“夢縈故鄉”的思戀;既有“夢幻的哲理人生”的尋覓,又有“理性天空”的記錄,廣闊的藝術視野表明作者不僅是一個感性的詩散文家,更是一位富于思考的理性的學者。就藝術個性而言,《淡墨的詩散文》是具有雄渾沉鬱、含蓄雋永的詩化風格。無論是歷史的悲壯和裂變的現實,無論是心靈的剖析和自然的謳歌,他總是把真心、真情同外部世界緊密結合起來,給人以雄渾沉鬱的凝重感。他的語言精煉,情感濃郁,想像豐富,比喻奇特,短句和獨立句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跳躍性,給讀者留下了間離和空白,具有意在言外,牽人遐思的藝術魅力,加深了作品含蓄雋永的意境。 淡墨先生的“詩散文”是一個完整的、成熟的、能表現這種文體的獨特個性的文本。儘管“詩散文”這一文體至今仍被不少作家和讀者忽視,但它在文林中畢竟已不是初生的幼苗,而是正在茁壯成長的林木,假以時日,必將蔚然成片,成長為蓊蓊鬱郁的森林。
傅德岷2007年6月8日於重慶工商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