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居

畲族民居

畲族民居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山區的丘陵、山谷盆地。浙江景寧是我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畲族聚居的村寨都在離縣城不遠的大山里,大都選擇避風向陽、有水源的地方建房成村。在村寨四周栽種松樹、楓樹、榲樹、苦櫧,房前屋後種毛竹、果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畲族民居
  • 外文名稱:Folk houses in the She
  • 地理位置:浙江省和福建省山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畲族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山區的丘陵、山谷盆地。浙江景寧是我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畲族聚居的村寨都在離縣城不遠的大山里,大都選擇避風向陽、有水源的地方建房成村。在村寨四周栽種松樹、楓樹、榲樹、苦櫧,房前屋後種毛竹、果樹。村口有樹能擋風,屋後種樹能蓄水,空氣也格外新鮮,因此,便有了“造成風水畫成龍”的畲族諺語。
畲族民居
福建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村落是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村的半月里、牛膠嶺、冬瓜坪等自然村落,依山近海,山青水藍,林木蔥鬱,大多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畲族的古老民居都是深宅大院,堂屋高大、寬敞,也是裝飾的重點,神龕、窗欞都有鏤空木雕和浮雕裝飾。堂屋依木柱用木板隔間,板壁上露出半圓的木柱,在對應的木柱上貼著紅紙濃墨的對聯——每逢新婚、祝壽、春節等重大節慶都要貼對聯。
大門、天井是石雕裝飾,前有照牆,後有回照牆。大廳、台基、牆體為三合土築成,兩邊高出屋面的山牆為空斗磚砌封火牆,即青磚立砌,灰口極小,裡面塞滿雞蛋大小的鵝卵石。老人們說:“別小看這鵝卵石,它吸熱好,冬天保暖,夏隔暑熱。如果盜賊破牆,可用這鵝卵石砸他個頭破血流。”
近20多年來,畲族民居基本上是磚木、石木結構,用磚牆隔間。通常蓋兩層,樓上有出廊到平台。廚房多設在牆角,灶台的牆上是灶王、灶婆的神龕,灶台上串聯3口小鐵鍋。兩個灶膛可同時燒火,做飯、炒菜兩不誤。最裡面的鍋始終裝著熱水,木板鍋蓋中間再開一小圓鍋蓋,既方便取水又保溫。灶台高至小腹,方便炊事,燒火的灶眼與灶台間有擋牆,既擋菸灰,又可放置調料。灶台左側放置切菜板,下面是倒髒水的小池子,將髒水直排到外面,有的還擺著電炊具或液化氣灶。一個兩平米左右的三角區域規劃得緊湊合理,主婦活動自如,有條不紊。在旁邊擺著八仙桌和長條凳,吃飯、會客極為方便。
福建永安縣的畲族民居則極具閩南風格,村落相隔很近,民居分散,每幢民居就像一座小莊園。民居以木結構為主,瓜柱、托木、斗座都是精細的雕刻花飾,浮雕、透雕、立體雕的技法在不同的構件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整座民居獨立完整,中軸對稱式布局,正房建於台階之上,其開間進深和屋高居全宅之首。因此,正房中間一間為敞開式廳堂,設佛龕祭祖、待客,兩側分別是兩排長長的護厝,從正房往前逐間遞落,與門廊成合院。裡邊一排護厝為臥室或貯藏間,外一排護厝一面是廚房、磨房、餐廳,另一面是畜圈,存草料、放燒柴。護厝之間以廊道相連,晴不曬,雨不淋,並有小門通院外,分布合里,既衛生又方便。有的在門廊前面再建圍牆照壁,在一側設門,又形成一個庭院,這種形制特別適合幾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