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症

異位性皮炎症

異位性皮炎症(Atopic Dermatitis,AD)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覆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因此也被稱為異位性濕疹、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Besnier痒疹、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

基本介紹

  • 別稱:異位性皮炎症
  • 多發群體: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
  • 常見病因:異位性皮炎與遺傳因素、過敏
  • 常見症狀紅斑、丘疹、丘皰疹
異位性皮炎的症狀,異位性皮炎病因,常規治療方法,

異位性皮炎的症狀

臨床上根據異位表現差異和對過敏原反應結果,將異位性皮炎症狀分成單純型和混合型,單純型一般不並發呼吸系統症狀,混合型一般都會出現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過敏症狀。
異位性皮炎症狀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多形皮疹的主要表現有:紅斑、丘疹、丘皰疹、滲出結痂、苔蘚樣變和皮膚抓痕、皮膚乾燥、繼發感染,多伴有瘙癢感。年齡不同,皮疹分布及表現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分階段來觀察異位性皮炎症狀 :
●嬰幼兒期:皮疹最常見於面部,也常見於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四肢伸側。會陰、臀部一般較少受累。皮疹多表現為紅斑、散在或融合的水腫性丘疹、丘皰疹,可有滲出及結痂,瘙癢劇烈。繼發感染或淋巴結腫大較常見。病程遷延反覆,病情變化可受出牙、呼吸道感染、情感刺激、氣候變化等影響。
●兒童期: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痒疹型。皮疹多分布於肘膝屈側、頸側、腕、踝等處。嬰幼兒期的紅斑、丘疹逐漸被以苔蘚樣變為主的皮損所取代。以痒疹型尤甚,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覆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成人期: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的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患處瘙癢劇烈,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通過適當治療最終也可逐漸痊癒。
一般來說,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症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異位性皮炎病因

異位性皮炎與遺傳因素、過敏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有資料研究表明,約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冬天由於寒冷刺激,加上陽光照射時間少,衣物的摩擦等均可能成為異位性皮炎的誘發因素。瘙癢和摩擦會導致瘙癢--搔抓--發疹--瘙癢的循環。其他病因因素包括免疫反應異常、血管及血管藥物反應異常、神經精神因素、感染、氣候及生活環境等。

常規治療方法

治療異位性皮炎的最常見藥物是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或軟膏,一旦出現感染或症狀嚴重者,醫生一般會建議採取口服強的松等皮質類固醇激素或者抗組胺藥,然而大部分人都知道,激素和抗組胺藥等大多只能起到暫時緩和症狀的作用,一般是對瘙癢病人起到精神治療的作用,時間長了不免會產生副作用。
同樣的,對於一些兒童、孕婦及腸胃不好者,長期使用或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會引起發育受阻、肥胖、骨質疏鬆和其他副作用,而且一旦停藥,病情常會反跳加重。嬰幼兒尤其應避免長期、大面積使用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或軟膏,因為這些藥物具有抑制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對機體的生長發育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針對年齡較大的成人,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進行中波紫外線治療,補骨脂素加高強度長波紫外線或不加補骨脂素的窄帶長波紫外線照射。因為射線作用於身體進行治療,可能有潛在的遠期副作用,所以這種治療方法在兒童和青少年很少使用,許多年齡較大的成人治療時也非常謹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