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旨

畫旨

《畫旨》是一部山水畫論著,全書共有一卷。中國畫論經秦漢到西晉的萌芽,於東晉、南北朝蔚然獨立,歷唐、宋、元的繁榮,至明清二代,重在傳承總結,集其大成。董其昌《畫旨》力倡南北宗論,崇南抑北,觀點鮮明,導引了其後三百年中國畫的風格走向。論體系完備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畫旨
  • 作者:董其昌著 毛建波校注
  • ISBN:978-7-80735-293-8
  • 類別山水畫論著
  • 頁數:157頁
  • 定價:31.80元
  •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 
  • 版本:《畫論叢刊》本
  • 提要中書省皆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
  • 叢書:中國歷代書學畫論叢書
作者簡介,書籍簡介,版本,目錄,評價,

作者簡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敏。書法集魏晉及唐人之長,對明末清初書壇影響很大,山水畫得董、,巨及黃公望、倪瓚筆意。有《容集》、《容台別集》及畫論著作數種。

書籍簡介

《畫旨》是一部山水畫論著,全書共有一卷。《畫旨》原載《容台別集》卷四,與《畫眼》、《畫禪室隨筆》互有同異;不乏重見迭出之處,當非董氏自己手定。其中以禪之南北二宗擬山水畫分宗一段,與莫是龍《畫說》同,童書業、俞劍華均歸之於莫氏。《畫旨》雜論畫法、畫家、鑑賞、品評,由於作者是著名畫家,深知此道,所論頗有精到之見,對明末及清代畫壇有較大影響。
《畫旨》再申逸品高於神品之旨,與之相關是標舉士氣,並極言文人畫為正宗、院體不可學。董氏以為逸品之加於神品之上,是“出於自然而後神也”。逸品的特點在於“韻”,他舉沈周學倪瓚畫,其師趙同魯以其“又過矣”,原因在於沈周“力勝於韻,故相去猶隔一層”。至如土氣,則是“絕去甜俗蹊徑”,從筆墨言,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這是趙孟頫繪畫思想的發展。董氏還為文人畫詳列家譜,以王維為祖,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並雲宋之李公麟、王詵、三米皆從董、巨來,元四家黃、王、倪、吳皆正傳,明之文、沈遠接衣缽;與此相對,是李思訓以至馬遠、夏珪、李唐、劉松年一派,“非吾曹當學也”。對文人畫與院體畫褒貶分明,判若雲泥。
《畫旨》之倡逸品、士氣,使其畫學思想表現出輕形似、重墨趣的特徵。誠然,董其昌對山水與畫頗有辯證眼光:“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但其創作重心並非落在“師造化”上。他以“米家墨戲”看洞庭風光,言唐宋元諸大家山水均見地域特點,自己作方壺、蓬閬‘!以意為之,未知似否?“讚賞趙孟頫飛白石、捲雲石、馬牙鉤石,實重其筆墨趣味,。荊浩合吳道子之筆與項容之墨為一家之體,董氏卻認為“有筆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顯以“墨”高於“筆”。這種輕形似、重墨趣的創作思想,固使董氏之畫聲譽甚高,但與山川形象脫略過甚,亦缺少真實感。

版本

有《畫論叢刊》本。《中國畫論類編》將其與別書錯落重見者嚴作刪汰,較他本為好。
huà zhǐㄏㄨㄚˋ ㄓㄧˇ畫旨(畫旨)(1).在聖旨上書字判行。《宋史·職官志一》:“﹝中書省﹞皆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宋史·職官志二》:“﹝樞密院﹞面得旨者為錄白,批奏得畫者為畫旨,並留為底。”(2).繪畫的旨意。 宋 蘇轍《王維吳道子畫》詩:“我非畫中師,偶亦識畫旨。”《四庫全書總目·藝術一·圖畫見聞志》:“其論製作之理,亦能得畫旨,故 馬端臨 以為看畫之綱領。”

目錄

總序
南北頓漸 一超直入
《畫旨》卷上
《畫旨》卷下

評價

《畫旨》是明代董其昌《畫旨》,是《容台別集》中關於畫法畫學的言論和題跋畫作的文字,其蘊含的文人審美觀,對研究當時文人的藝術思想有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