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中藥)

番杏(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番杏,中藥名。為番杏科植物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Kuntze的全草。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蘇、台灣、廣東、雲南等地。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熱目赤,疔瘡腫痛,腸炎,敗血症,腫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番杏
  • 別稱:濱萵苣、白番杏、白紅菜、白番覓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番杏科
  • :番杏屬
  • :番杏
  • 分布區域:福建、浙江、江蘇、台灣、廣東、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間
  • 用量:內服:煎湯,30-4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歸經

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

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

風熱目赤,疔瘡腫痛,腸炎,敗血症,腫瘤。

相關配伍

1、治胃癌,食管癌,子宮頸癌:鮮番杏90g,菱莖(鮮草或連殼的菱角)120g,薏仁30g,馬蹄決明12g。水煎服。(《本草推陳》)
2、治疔瘡紅腫:鮮白番杏葉一握。洗淨,和少量的冷飯、食鹽共搗爛,貼患處,每日換2次。並可治刀傷出血後紅腫。(《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4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間開花時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番杏,又名洋菠菜。一年生肉質草本,無毛,表皮細胞內有針狀結晶體,呈顆粒狀凸起。莖初直立,後平臥上升,高40-60厘米,肥粗,淡綠色,從基部分枝。葉片卵狀菱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0厘米,寬2.5-5.5厘米,邊緣波狀;葉柄肥粗,長5-25毫米。花單生或2-3朵簇生葉腋;花梗長2毫米;花被筒長2-3毫米,裂片3-5,常4,內面黃綠色;雄蕊4-13。堅果陀螺形,長約5毫米,具鈍棱,有4-5角,附有宿存花被,具數顆種子。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邊沙地或栽培。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蘇、台灣、廣東、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1、抗潰瘍作用。
2、抗炎作用。
3、其他作用:對癌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本草推陳》:“民間用來治胃癌,據稱有妙效,亦可供食用,朝鮮民間有‘食用此菜,一年四季少生病’的民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