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杜仲

略陽杜仲

略陽杜仲,陝西省略陽縣特產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陝西南部的略陽縣是杜仲的原產地、適生區。通常認為杜仲起源於陝、甘、川三省交界的秦嶺山脈。由於地處秦巴山區,地理交通欠發達,保護了許多物種的種質資源,杜仲就是其一。略陽杜仲成品呈平板狀,斷面銀白色膠絲緻密,內皮色澤鮮亮,有效藥物成分含量高。

2008年12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略陽杜仲”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略陽杜仲
  • 產地名稱陝西省略陽縣
  • 品質特點:色澤鮮亮,表皮紫褐,味微苦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8年第138號
  • 批准時間:2008年12月17日
產品特點,植物特徵,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植物特徵

杜仲是第四冰川期在秦嶺南坡遺留的稀有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稱。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約50厘米;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種子扁平,線形,長1.4—1.5厘米,寬3毫米,兩端圓形。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
略陽杜仲略陽杜仲

品質特性

略陽縣是杜仲的原生地、適生區,是杜仲的中心產區,發展歷史悠久,略陽國家級杜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驗收,所產杜仲色澤鮮亮、有效成分高。皮呈平板狀,外皮粗皮少,斷面銀白色膠絲緻密,灰褐色,內皮色澤鮮亮,紫褐色。味微苦。

藥用價值

檢測報告顯示略陽杜仲皮鬆脂醇二葡萄糖苷(C32H42O16%)有效成分含量最高0.55,最低0.13,總數據平均0.37,高於國家標準3.7倍;杜仲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3.18,最低1.85,總數據平均2.44,遠遠高於國家標準30.5倍;產品均未含國家規定的農藥殘留,屬於綠色產品,其理化品質均優於國家標準,所以略陽杜仲自身品質都屬上乘。略陽杜仲皮標樣被錄入200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延用),2003年率先取得國家有機杜仲食品認證。

產地環境

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坐落於陝西省西南部,地處嘉陵江上游,秦嶺南麓西段,漢中盆地西緣,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介於東經105°42′—106°31′,北緯33°07′—33°38′之間,是國家南北地理位置的分界線和南北氣候交匯點,氣候溫和,境內生物種群繁多,天然藥物資源豐富,被藥物學專家稱之為“地球上同緯度地區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也因此享有“生物基因庫”、“種質資源庫”和“天然藥庫”的美譽。全縣有藥用動植物143科489種,其中種子植物424種、孢子植物19種、動物藥材46種,僅國家掛牌收購的就有172種。國家重點保護的42種野生中藥材,在略陽境內分布的就有12種。
獨特的秦嶺南麓自然風貌為略陽杜仲生長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年均氣溫13.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很適宜杜仲生長對溫度的要求;略陽受到季風性氣候和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加上秦嶺的地理阻擋,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降雨充沛,雨期及降雨量都達到了杜仲生長的最佳水平;略陽年平均光照1558小時,無霜期236天,也完全符合杜仲生長習性;同時,土壤PH值在5.4—7.9之間,為砂壤土、棕壤土及黏壤土,符合杜仲生長對土壤PH值(5.0—7.9)和土壤種類的要求。此外,杜仲多種植在山坡,為半野生生長,撫育施肥為綠肥,無農藥污染,所產杜仲皮、葉、籽、苗均為綠色安全產品。
略陽地理略陽地理

歷史淵源

綜述
略陽杜仲種植歷史悠久,從近代以前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古時的杜仲主要產地在陝西漢中、商州(即陝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省長治市以北(呂梁山),四川省巫山縣(巴山)、湖北省宜昌(神農架)等地,主產山區。近代書籍和考證(馮風、周政賢等杜仲專家教授考證)中可以看出:杜仲的天然分布區就在陝西四川的秦(嶺)巴(山)山區、湖北北部、湖南西北這些都是杜仲中心產區。
在銷售上,略陽是關中通往巴蜀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嘉陵江和漢江水的發源地之一,昔日水陸交通繁忙。略陽有嘉陵江航道通四川,西可沿著沮水,有一條古道,稱為沮水道進入漢江航運,清朝以前銷售以商號或納貢方式以水運匯集到武漢漢口和重慶嘉陵江口,再運往全國,因此,藥界形成了“漢仲”和“川仲”之說。略陽雖建縣較早,但遺留下來的縣誌最早是在嘉靖年間的現藏上海天一閣藏的“明代方誌選刊”《略陽縣誌》記載有杜仲;另在清末的《略陽縣鄉土志》中也記載有杜仲、柴胡“系大宗由白水江運四川銷行”等中藥材的銷售記載。到20世紀80年代,國家曾對此控購,後來大規模發展後,杜仲皮和葉成為自然流通產品,杜仲葉大量出口日本、韓國等地。光緒《大寧縣誌》關於藥材種植的記載:杜仲,俗呼其樹曰絲棉,種子成苗,移植空地,經十餘年始可剝皮,樹以老而佳,野生者尤良,行銷甚遠。
西漢時期(前111年)
杜仲在中國最早的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記載:杜仲產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北)、漢中(陝西省南部漢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
梁·陶弘景集《名醫別錄》:“……生上虞(山西省平陸縣)及上黨,漢中”。
宋金元時期(960—1368年)
宋·唐慎微撰《重修政和經史備用本草》:“……一名思仲,一名木棉,生上虞山及上黨,漢中……”。
宋·艾晟刊訂、唐慎微原著《大觀本草》:“……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
明清時期(1368—1911
明·陳嘉謨撰《本草蒙筌》:漢中產者第一,脂厚潤者為良。
明·劉文泰等纂《本草品匯精要》:“圖經曰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
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別錄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
清·汪昂編撰《本草備要》:“出漢中。厚潤者良。”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出漢中厚潤者良,去粗皮”。
清·汪訒庵撰《本草易讀》:“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
近現代
韓維恆編《中藥正名集》:“杜仲〈中藥志〉主產於四川綿陽、平武、青川,陝西西鄉、寧強、略陽,湖北襄陽恩施,河南洛陽、南陽,貴州畢節、赤水、雲南永善、鎮雄等地。”
漢中植物所《漢中植物名錄》:“漢中是杜仲的原產地,分布廣泛。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中國特有,分布於華中、華西、西南及西北各地,現廣泛栽培”
西北植物所編著《秦嶺植物志》:“秦嶺南坡各縣均有栽植,偶有野生,以陝西的略陽,寧強較多……”

生產情況

自主生產銷售期(1983年以前)
自古以來略陽人民就有栽植杜仲的優良傳統,民間很早就有利用自家房前屋後栽植的杜仲樹皮治療腰腿疼痛的、用杜仲葉餵豬增加豬的產崽率和抗病能力的,將杜仲葉晾乾來泡茶喝的等習慣。在生產種植上,農戶也懂得露根培育樹苗、4月砍樹剝皮育新樹、冬季深翻抗病蟲等傳統種植經驗技術。在初加工上,農戶都掌握了杜仲發汗、壓板、和打包等初加工程式。在這段漫長的發展時期,杜仲生產主要以采剝野生杜仲為主,自家房前屋後、地邊、地坎杜仲采剝為附的生產方式,銷售也是靠商號組織銷售。
1982年,中央四部一局(原林業部、衛生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醫藥管理局)選定了略陽作為杜仲商品生產基地縣之一。
指導快速生產銷售期(1983年—2003年)
在這一時期,主要以市場需求調節為主,政府規劃指導輔的生產銷售方式。在資金、政策等優惠下,政府派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民眾自己投勞,利用國家長江上游防護林工程、水土保持、秦巴山區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拍買四荒地、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政策,出現了國有、集體、農戶等多種成分的杜仲生產經營方式。在充分利用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下,略陽杜仲從1983年地存187萬株迅速發展到2006年的3.87萬hm21.29億株,占全國杜仲地存總量的八分之一強,縣內人均擁有杜仲870株,成為全國最大的杜仲基地縣。同時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縣杜仲開發中心統管全縣杜仲產業發展,下設杜仲研究所協助技術指導,在這一時期,杜仲基地銷售收入從375萬增加到2005年的3100萬元;同時因基地而興起的杜仲產品開發也逐步形成。杜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是2003年略陽縣被陝西省列為中藥現代化杜仲GAP種植基地縣。二是1、2、3、4秦仲系列品種繁育與推廣在國家財政部、科技部、林業局分別立項,同時被中國林學會杜仲研究會命名為中國良種第一采穗圃。三是產業開發正走向快速發展之路,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合作建成中國唯一的杜仲膠精膠加工廠,杜仲油膠囊獲衛食新試字[2006]第003號生產批號,杜仲飲料獲衛食健字[2003]第072號生產批號。
1989年,略陽縣成立了中國唯一的杜仲研究所。
1992年,第二次全國杜仲學術討論會在略陽召開。
1994年,略陽杜仲生產列入國家星火計畫
1995年,略陽縣正式加入中國杜仲協會。
2000年,略陽縣被國家林業局首批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
2003年,略陽杜仲產業收入達28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60元。
現代化規範銷售期(2003年
略陽縣藉助國家中藥現代化,及陝西省發展陝南綠色產業等政策,加快了杜仲基地向規範化、專業化改造生產。整合了全縣中藥產業,建立略陽縣中藥產業發展局及技術推廣中心,組建了以杜仲資源加工為主的6家現代化醫藥、食品企業。將杜仲列為全縣重點發展的七大骨幹中藥材品種之首,同時成立略陽縣杜仲協會,採用政府牽頭,行銷公司、種植大戶參與的多頭並進方式,進一步推動杜仲生產銷售。
2004年,略陽建成杜仲產葉園200畝、籽種園200畝、GAP杜仲示範園100畝和“秦仲1、2、3、4號”杜仲良種繁育基地,並改造傳統杜仲林1萬畝。略陽縣被中國林學會杜仲研究會命名為“中國第一杜仲優良品種(秦仲1—4號)繁育示範基地”。略陽杜仲分別被國家財政部、科技部、陝西省列入杜仲良種繁育科技扶貧項目和陝西省中藥現代化(GAP)項目。
2008年,略陽地存杜仲58.6萬畝(1.29億株,人均4畝890株),占中國杜仲地存總量的1/8。
2013年,略陽縣杜仲地存已達3.87萬公頃,成為全國最大的杜仲基地縣。
2017年,略陽縣杜仲種植面積達3.6萬公頃,存量1.29億株,占全國杜仲產量的12.5%,是全國第一杜仲大縣。全縣年產杜仲皮800噸、杜仲葉20000噸、杜仲籽100噸、杜仲苗1500萬株,產品遠銷國內外各大藥市和部分製藥企業。據安徽亳州藥材市場調查顯示,每年略陽杜仲銷量占整個亳州藥材市場杜仲總銷量的80%。
略陽杜仲GAP基地略陽杜仲GAP基地

產品榮譽

2000年,略陽縣被國家林業局首批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
2003年,“秦仙”牌杜仲有機特種茶,獲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楊凌分中心有機種植基地和有機加工廠認證證書。先後榮獲首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后稷金像獎”、“七五”星火計畫獎、陝西省第三屆新技術成果金獎。
2008年12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略陽杜仲”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0年,略陽國家級杜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驗收。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略陽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陝西省略陽縣城關鎮、橫現河鎮、金家河鎮、郭鎮鎮、西淮壩鄉、接管亭鎮、何家岩鎮、硤口驛鎮、黑河壩鄉、兩河口鎮、仙台壩鄉、觀音寺鄉、漁洞子鄉、白石溝鄉、九中金鄉、徐家坪鎮、馬蹄灣鄉、白水江鎮、白雀寺鄉、樂素河鎮、史家院鄉等2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杜仲科杜仲屬杜仲。
(二)立地條件
土壤為棕壤土,土層厚度>45厘米,pH值5.4至7.9,土壤有機質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選擇優良品種接穗,砧木為當地一年生實生苗嫁接育苗或採用優良品質種子實生繁殖育苗。
2. 栽植:每年春栽(3月)或秋栽(11月),栽培密度≤3330株/公頃(定植密度:1.5×2米的株行距)。
3. 施肥:每年每株施有機肥≥2.5千克。
4. 樹形:主幹形。
5.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種植15年後方可開始採收,採收周期≥5年,採收時間為5月下旬至7月上旬。
(五)加工
1. 工藝流程:剝皮→層層重疊壓緊→悶壓發汗→曬乾→刨去粗皮→分等→打捆包裝。
2. 主要環節技術要求:
(1)悶壓發汗:將杜仲鋪直平放在地板上,放上木板,壓實,蓋上草簾;
(2)曬乾:觀察內皮變化,待內皮變為紫褐色,取出晾曬,曬至水分含量≤11%。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皮呈平板狀,外皮粗皮少,斷面銀白色膠絲緻密,灰褐色,內皮色澤鮮亮,紫褐色。味微苦。厚度≥0.5厘米。
2. 理化指標:松脂醇二葡萄糖苷≥0.15%,醇溶性浸出物≥11%,水分≤13%。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略陽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省略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