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觀音

男觀音

佛教大約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我國早期觀音像為“觀自在”(男觀音),後演變為“觀音菩薩”(女觀音)。傳說中國僅存三尊男觀音石像,其中一尊位於福州市永泰名山室。該石像的材料及其特殊,外觀跟普通石頭沒什麼兩樣,但是卻比普通任何石頭都重個幾十倍,石像也就1米多高,但是10個普通人來搬動他,卻相當的吃力。另外2尊一尊位於四川宣漢馬渡關鎮荔枝古道石林風景區(浪洋寺摩崖石刻造像群),一尊在重慶銅梁侶俸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男觀音
  • 外文名:無
  • 位置:四川宣漢、福建永泰縣、重慶
  • 解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名山室男觀音,荔枝古道摩崖石刻男觀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山室男觀音

男觀音
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大洋鎮的“名山室”,是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山室,位於大洋鎮棋桿村高蓋山上,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殿名山室,懸崖覆蓋,可容納數百人,有東西兩室,善男信女分東西入夢叩神。靈龜洞,有一長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圖,是我國僅存“白蓮菜”造像遺蹟。“白蓮菜”南宋盛行江南,“連社七祖”為宗門之祖,教義大多不抵葷酒,不殺物命,近於為善。有說是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經過。包括游觀農務、牧女獻糜、世尊誕生、太子納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禪河大悟、習煉降魔、二商粥食、希會寶地、佛現金剛等組畫。其中七佛圖更是雕得栩栩如生。一幅生動的佛教史卷。祖師洞建有宋代飛檐翹角古建築,明末賢人余潛士在傍書齋撰對聯“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尋味。西側鳳立峰下玄帝殿、觀音閣依洞而建。尤其觀音閣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觀音極為珍貴。有詩句曰“登高觀世成真夢,山靜聞聲悟妙心”。有“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眾多摩崖石刻
高蓋山
素有“永泰第一山”之稱的高蓋山,位於大洋鎮棋桿村境內,海拔近千米。坐落在半山腰的名山室坐南朝北,架木結構,由大殿、靈龜洞、血盆洞、觀音洞組成。名山室建於漢代,據傳漢徐登趙炳在山上麒麟崖壁下辟東西兩石室,後得道飛升。唐文德元年(888年)建有道觀,1926年重建。
名山室東室內保存有宋元時期福建省僅見的淺浮雕造像,上百尊的人物、動物浮雕現今仍清晰可見。雕刻內容有釋迦牟尼和佛系列,以及早期殘雕。據國家級考古專家溫玉成實地考察:石窟浮雕中有一組佛像是中國惟一的“白蓮菜”(流傳於宋代的道教之一,與“白蓮教”頗有淵源)七祖佛造像。另有僅存的宋代男觀音石刻,由於曾經經過偷盜,故現展覽的為贗品,真品藏於名山室道觀之中。該處也是佛道共生的典型之一。

荔枝古道摩崖石刻男觀音

荔枝古道摩崖石刻男觀音石像位於四川省宣漢縣馬渡關鎮荔枝古道石林風景區浪洋寺,一共有2座。浪洋寺男觀音石像,是我國最早的觀音造像之一,國內極其罕見。浪洋寺摩崖造像分布面積83.64平方米。該造像分布在長9.2米、寬4.1米、厚2.2米的大青石壁四壁,共24龕,題記14年,145尊,主要為唐、宋代造像,造像藝術獨具特色。通過對浪洋寺摩崖造像進行全面考古,專家共發現6個年號(唐代4個、北宋1個、南宋1個)。分別為:756年,至德元年,唐肅宗;765年,永泰元年,唐代宗;872年,鹹通十二年,唐懿宗;891年,大順二年,唐昭宗李曄;987年,北宋雍熙四年,北宋太宗趙匡胤;1131年,紹興元年,南宋趙構。造像雕工細膩、線條流暢、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其碑文題記是研究宋代書法不可多得的史記。
馬渡關浪洋寺摩崖石刻男觀音石像馬渡關浪洋寺摩崖石刻男觀音石像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名山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來,它又成為福州市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推薦單位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