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觀世音菩薩

馬上觀世音菩薩

《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為觀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者,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上觀世音菩薩
  • 出處:《妙法蓮華經》
  • 屬性:佛道
  • 出自:曲成
來歷,故事,形象,傳說,馬上觀世音菩薩招遠救礦難,馬上觀世音菩薩招遠救水難,詩讚,菩薩形象意義,道場,2普照晨鐘父老相傳雲,得自海潮,當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鐘溯流而上,若有神物憑之者。以普照寺為金、元古蘭若,遂於門左側構樓,懸鐘其上。每晨、夜叩之,聲噌吰,聞四十里。其周景王無射之亞耶?今鐘亡久矣。,溫泉晚浴,黃岡返照,張畫先春,架旗陰雨,祥光煙月,公署喬松,仙洞石門,願力,

來歷

《招遠縣誌》載:二十七年,登屬地大震。
《萊陽志》:金太宗天會六年,登州大水;十一年,大旱,免其租。諸類,未易枚舉,志概略之不書也。
馬上觀世音出自曲成(現山東金都招遠)——陽丘山(現名:羅山)。
《招遠縣誌》載:自唐歷五代,以至有宋,省曲成為掖之羅峰鎮,其不邑也久矣。不邑,則凡有災祥皆掖事,不得以鎮言也。
《萊陽志》載:明洪武九年,始升登州為府,割萊之招遠、萊陽屬焉。則九年以前,登災祥無預於招也。無預於招,其不書也亦宜。

故事

傳說,當年陽丘山中,有許多人在山洞中採金。一天,突然天光閃爍,鑼聲大作,鳴盪空谷。身在山洞的採金人,驚詫萬分,甚感奇異,於是紛紛停止作業,急奔洞外,察看究竟。倏忽之間,天搖地動,山崩地裂,石陷洞塌。那些走出金洞的採金人,彈冠相慶,對天感言,爭說他們是聞鑼得救的,紛言觀音菩薩鳴鑼救八難,真是天恩浩蕩,慈悲為懷。但也有一些人求金心切,聞鑼聲而不顧,埋頭採金,不幸葬身洞中,留下千古遺恨。
其實,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渤海灣大地震。據1979年《考古》2期陳可畏先生髮表的《論西漢後期第一次大地震與渤海西岸地貌的變遷》一文中說:"大約在公元前48年,渤海發生一次大沉沒。"正是這一次大地震,改變了陽丘山的名字。
在這次大地震中,所謂的天光即"地光",鑼聲即"地聲"。從此,"觀音菩薩救八難"之說不翼而飛,陽丘山也因鑼鳴而改稱"鑼山"了。因古代"羅"、"鑼"通用,故"鑼山"又稱"羅山",至今不變。

形象

馬上觀世音菩薩現江湖雜耍中年婦人形象,騎白馬。在招遠當地又稱馬上觀音。

傳說

馬上觀世音菩薩招遠救礦難

西漢末年,在泰山以東 ,有一環不起眼的山,分別是 :羅山,玲瓏山,馬山。那是山東招遠東北部一個富藏黃金的地方。很多的人到山裡挖掘黃金。 過了一段時間,相傳挖到的黃金是尖斗礦砂平斗金。那可不得了了 ,原來招遠的這些黃金 ,金氣是直接支撐玉皇大帝凌霄寶殿金梁的。一旦被挖完那就會使凌霄寶殿倒塌。經過諸神仙和議決定,派雷神前往將金礦洞封掉。這樣一來那些挖金子的礦工就全完了。南海觀世音在紫竹林中禪座,禪機一動已知事情的來龍去脈。頓起慈悲救苦之心,化身一位跑江湖耍把戲的中年婦女,騎馬駕雲來到羅山。有一隻鑼掛在掛鑼橛上 ,神通顯現沒人敲自己鳴響聲動天地,馬上觀音表演各種馬上功夫雜耍。洞內挖金子的礦工有心地比較善良的聞聲而出觀看,那些貪心之人一心想發大財毫不理會什麼聲音喧鬧繼續挖掘。這時雷神率雷部兵將來到上空 ,一個霹靂打在那個礦洞上將洞子封掉。然後對已然現回本身的馬上觀音禮拜,倖存的礦工見此情景急忙跪地禮拜不已,全都感謝救苦救難觀世音顯化救命,觀音及雷神駕雲而回。那天是農曆二月初九,以後每逢這日招遠採金礦工及周圍善信都供奉觀音,感謝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二月初九凌晨有很多信觀音者寫表文 ,焚燒金銀元寶香燭和紙紮的金馬,祈求觀音賜福消災身體健康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供奉馬上觀音可以消除一切災障事業馬到成功。願見者聞者廣傳觀音事跡,一心向善離苦得樂災難永離。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馬上觀世音菩薩,唵嘛呢唄咪吽。
馬上觀世音菩薩救難圖馬上觀世音菩薩救難圖
在過去,每年的農曆2月初9這天,從半夜開始,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位於溝上村東南的廟宇,有的是從幾百里外的地方趕過來。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是要提前幾天才可以完成這件讓他們記掛已久的事情的。一時間,鞭炮齊鳴,香菸繚繞,好不熱鬧。遺憾的是那座被多少年代的人進進出出的廟宇,也毀於建國後的破四舊運動。所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雖然還會自發的來到這裡,但只能在破爛不堪的舊址上燒香還原了。前幾年,有臨近一個村民自費修建了一個規模小了許多的觀音廟,實際上只能稱為神龕罷了。
觀世音菩薩離開後,那匹白馬就化成了馬山,及不敲自鳴的金鑼化成了現在的羅山。

馬上觀世音菩薩招遠救水難

元末明初,山東大地統治腐敗人心變壞,盜賊官府如虎狼,民不聊生,濁惡之氣直衝天庭,玉皇震怒和四海龍王和雷部諸神商定水淹山東半島。屆時天降大雨,洪水越漲越高。很多畜禽各個在劫難逃的士農工商販夫走卒都在水裡飄蕩溺亡。
觀世音菩薩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中禪機一動,就知道了來龍去脈,急架蓮台趕來靈霄寶殿替山東父老眾生求情。
玉皇大帝不準,詢問:“還剩多少人和禽畜沒死啊?
”千里眼順風耳答道:“啟稟玉皇大帝還有半數。”玉皇大帝威嚴的說道:“龍王雷公電母繼續降水,絕不留情。”又過了很久,玉皇大帝又說:“趕緊報告情況如何。”
千里眼順風耳回答:“已經所剩無幾了。”
觀世音菩薩回答:“還剩一騾一馬。”
玉皇大帝聞說只剩一騾一馬就降旨:“那就停止降雨吧。”
雷部和四海龍王召回行雨諸神。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用了雙關語是,一羅山山頭和一馬山山頭的人,也就是馬上觀世音菩薩上次救礦難的時候留下的金鑼和那匹白馬化成的兩座山頭。山頭上滿滿的全是人,觀世音菩薩雲中顯現,慈悲開示:“大家今日之難都是以前平常作惡多端官匪欺民,愚蠢的人說老天無眼所造成的惡報現前,在劫難逃,以後不可以瞞天昧地呵風罵雨,要勤修福德多多行善,所剩的得救的都是當年我救礦難時那些悔改礦工的後代,一直遵我教誨,勤修善德才會這次遇難而呈祥,逢災而有救,開示完畢,我回南海了。”說罷架蓮台回普陀。
劫後餘生的人們痛哭流涕禮拜觀音。因時代久遠具體日期也不知道了。大家還是相沿舊俗,以二月初九作為觀世音菩薩慈悲救難日。

詩讚

招遠金都羅山奇 馬上觀音顯威靈 救度礦難人安寧
二月初九禮虔誠 黃金為貴貪不得 善心之人垂加護

菩薩形象意義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放光般若經》 佛言:「菩薩行禪,觀色如聚沫,觀痛如泡,觀想如野馬,觀所作行如芭蕉,觀識如幻。作是觀已,於五陰作無堅固不要想。作是觀已,念言:『是中誰有割剝?我者為是誰?色誰?痛誰?想誰?行誰?識誰?』作是觀已,復自念言:『既罵詈粗言輕易之,意亦不起恚。尚無起者,誰有罵者?』是為菩薩住禪攝取羼波羅蜜。」
《超日明三昧經》:觀一切法如化幻夢野馬影響悉無所有。
《佛說淨業障經》:諸法虛誑如野馬故。
《月燈三昧經》:童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實觀一切法猶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應如是知。童子。菩薩摩訶薩若如實觀一切法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者。是名菩薩摩訶薩安住深忍。
《大般泥洹經》 世尊告曰:“純陀,汝莫啼哭自亂其心,當正思惟修野馬觀,芭蕉、夢、幻、電光、壞器等無有堅實,當知有為為災患宅。”(世尊即將涅槃,純陀悲號流淚,於是世尊對純陀說了這段話。)
佛經典籍中“馬”的表法是為狂亂、不羈,所謂“鎖心猿,鎖意馬”。通常“馬”就比喻人之“雜亂的意念。”另,“馬”也表智慧的妙用,智慧的威勢神變。

道場

山東招遠羅山玲恩寺,又名羅鳴寺、天羅寺。

2普照晨鐘父老相傳雲,得自海潮,當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鐘溯流而上,若有神物憑之者。以普照寺為金、元古蘭若,遂於門左側構樓,懸鐘其上。每晨、夜叩之,聲噌吰,聞四十里。其周景王無射之亞耶?今鐘亡久矣。

溫泉晚浴

距城東里許,泉涌甚盛。以其過灼,甃石為池,因通渠引水注之。池凡三:一官湯,在公廨內;男、女湯各一。皆築土為短牆蔽之。又有泉名鴛鴦河,一寒一熱。其熱者如沸湯,投以物輒糜,而寒者則荇藻交橫。又或涼泉匯為瀦,滾北流浮其上,氣爞爞煽其不可即,即之靜若鑒,游魚可數,《廣輿記》名溫涼泉,亦奇觀也。迤北,泉益多,而差小,且稍溫,不甃池而可浴也。

黃岡返照

架旗山之東,平岡前峙,名黃土崖。西連霧雲諸峰,崖為長河所齧,勢陡峻。每當羲馭既沒,其回光所薄,倍加炳煥,有如初旭朝升。杜工部詩有云:“返照入江翻石壁”,若為吾邑詠也。

張畫先春

山高峻,橫側皆成峰嶺,遙望之,如芙蓉斧削,丹青獻技,遂有此名。其中峰一片地,雖時極寒冱,獨饒陽和,百卉未蘇,已勾萌矣;群芳始朕,已甲坼矣。豈琪花瑤草得氣殊先與?抑不謝長春,別有天地也?語有之:東方物之始生,西方物之成熟。茲則以西北而先東南,生、成之德,殆兼而有之矣。

架旗陰雨

在縣治西南維,綿亘數十里,每雲起山麓,不三日必雨。父老占候,晷刻不爽。聞之泰山之側,觸石為雲,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則茲之綱紀一方,山澤通氣而降雨出雲,固其宜也。又巔有澄潭,深不可測。相傳與谷王相吐納,今巨石掩之。其東嵎為龍王廟。

祥光煙月

雲屯最高峰為祥光觀。觀,古仙靈遺址也。每當輕煙四合,桂魄初升,宜酒宜詩,宜商歌,宜揮鏖。憑高眺之,不啻羽化登仙矣。蓋其俯踞諸峰,幾於去天尺五,抱明月而長終,茲峰為最。故月所同也,而祥光擅之,誠海邦名勝也。

公署喬松

縣治東為察院公署,階之側雙松夾峙,下分而上合,每主賓晉接,必俯首其間乃得過。高僅兩仞余,而大則盤屈四塞,蓋數百年物也。其輪囷離奇,態殊狀異,雖百節扶疏,乾若枝無尺寸同者。星使至,率多題詠。今則兵災後,梁木之萎久,嘆吳宮花草矣。

仙洞石門

自祥光左轉,道羊腸之險,迤東十里余,稍折而北,復折而西,為班仙洞。峭壁乾尋,飛崖下覆,狀如數間屋,羽士班全真修煉處也。邑士子多肄業其中。

願力

除貪馬上觀世音 廣大靈感演悲心
苦海無盡眾業感 盛世晴日蒙慈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