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氏孢子絲菌

申克氏孢子絲菌

申克氏孢子絲菌(學名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種全球常見的溫感二形性真菌,也是Sporothrix的唯一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申克氏孢子絲菌
  • 拉丁學名:Sporothrix schenckii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 :真子囊菌綱
生活環境,感染,診斷與治療,

生活環境

申克氏孢子絲菌通常存在於土壤,以分解泥炭蘚的植物殘骸為生。申克氏孢子絲菌具有溫感二形性,在攝氏25度培養下呈菌絲狀,表面有皺紋,顏色則從一開始的白色轉成深棕色;在37度培養則呈灰棕色、雪茄形的單細胞酵母菌狀。申克氏孢子絲菌雖分部於全球,但在非洲澳洲拉丁美洲發生率最高。

感染

主條目:孢子絲菌病
申克氏孢子絲菌會造成稱為孢子絲菌病的皮下感染,其感染主因通常是植物造成的皮膚創傷,所以患者以農夫與圓丁居多,而玫瑰刺傷尤其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此病又被稱為“玫瑰園丁症”(rose-gardener's disease)。感染時,申克氏孢子絲菌會先在傷口形成稱為癤瘤的硬塊,並進一步發展成淋巴結瘤,在皮膚表面造成壞死。如不治療則將從淋巴管擴散,甚至侵入部。孢子絲菌症的患者因大規模的潰傷,有時會被誤診為壞疽性膿皮症(Pyoderma gangrenosum)。

診斷與治療

由於很難直接從創口尋找酵母菌狀的申克氏孢子絲菌,因此此病的診斷通常是從檢體培養較為有效,在顯微鏡下根據其特徵與溫感二形性加以判斷。申克氏孢子絲菌的感染通常用碘化鉀治療,Amphotericin B與氟胞嘧啶(flucytosine)也對治療有效。另外由於申克氏孢子絲菌耐熱性低,在患部熱敷也有助病情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