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敏

田志敏

田志敏,1962年12月24生,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1983年07月畢業於原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地下建築結構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年08月畢業於同濟大學地震工程與防護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1997年被聘為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小組成員;1996年被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聘為研究生指導教師;2002年被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聘為土木工程學科兼職教授;2001年被同濟大學研究生院聘為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博士生合作指導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志敏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24
  • 職業: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
人物經歷,榮譽,研究方向,主要論著,科技獎勵,

人物經歷

1983年07月畢業於原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地下建築結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01月 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防護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5年11月-1997年11月在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土木水利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2003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派遣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西北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進行訪問研究。
1983年7月 – 2004年5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61489部隊任職,主要從事防護工程、岩土工程、衝擊隔震和複合材料抗衝擊與爆炸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1994年任副研究員,1997年任研究員,並擔任研究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及其它黨內行政職務。從美國訪問研究歸來後於2004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61517部隊工作,為軍隊處置突發事件專家諮詢小組成員,總參軍訓和兵種部國防和人防工程研究與設計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總參鄭州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

榮譽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研究方向

防護工程新型複合結構及抗爆特性
新材料及其複合結構是地下抗爆結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當前國際上軍事、航天、核能動力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方向。多年來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先後進行了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複合結構、泡沐混凝土材料和鋼板混凝土複合結構等的抗爆性能研究,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並獲得國家與軍隊的科技進步獎勵。在該方向上正從事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
1) 超高強混凝土及其複合結構在衝擊荷載作用下的性能;
2) 超高強混凝土複合結構在爆炸荷載作用下的破壞機理及其動力學模型;
3) 地下複合結構與岩土介質的動力相互作用;
4) 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的套用。
特點:
超高強混凝土及其複合結構在衝擊荷載作用下的性能在國內屬創新研究發展方向,將複合結構用於抗爆結構和衝擊隔震的研究具有廣闊的研究發展前景。
意義:
在爆炸產生的高強衝擊波作用下,地下工程面臨嚴重的毀滅性威脅,需要解決四個大方面的技術難題:(A)工程結構的高承載力技術;(B)工程內部強烈爆炸震動的隔震技術;(C)工程的口部防破壞技術;(D)工程的防電磁脈衝破壞技術。前三項技術的解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的研究開發。新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的在地下工程中的套用利於提高工事的抗力和改善工程的抗爆震性能,並由此產生重大的經濟和軍事效益。
建築物對爆炸破壞的防護技術
建築物對爆炸的防護技術與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密切相關,是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的重要研究領域。將爆炸防護技術用於重要公共建築領域的基本目的是減小爆炸對建築物造成的危害,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遭受恐怖爆炸襲擊後的應急救援工作順利實施。建築物對爆炸的防護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以色列、英國和澳大利亞等深受恐怖爆炸襲擊危害國家的研究熱點,我國對此的研究工作也愈益受到重視。如今田志敏一直從事這方面的跟綜研究。他在該方向上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建築物遭受恐怖爆炸後的毀傷評估方法及計算機模擬研究;
2) 重要建築物的抗震與抗爆性能比較研究;
3) 建築物遭受爆炸後救援與恢復行動的工程決策與支持系統研究;
4) 防護建築物遭受恐怖爆炸後的漸進坍塌破壞技術研究;
5) 政府辦公和重要公共建築物對爆炸飛片和衝擊波的防護技術研究;
6) 生命線工程抗恐怖爆炸破壞的工程技術措施研究;
7) 兼顧抗風與抗震的民用建築結構抗爆設計方法研究;
8) 民用建築的抗爆設計規程研究。
9) 軍隊防護工程技術向民用建築轉化的可行性研究;
特點:
建築物對爆炸破壞的防護技術研究涉及的領域較多,具有軍民兩用、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相結合的特點;爆炸對建築物的破壞效應需要研究材料在高速和高壓作用下的性能、結構的損傷破壞機制等力學問題,具有重要的創新研究特色。
意義:
恐怖爆炸是構成對城市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威脅之一,而政府辦公和重要公共建築物往往是恐怖爆炸襲擊的主要目標。已有的大量事例證明,恐怖爆炸可破壞建築物的結構和非結構系統。因結構破壞導致的建築物漸進坍塌,以及爆炸衝擊波和飛片是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一些非結構系統(如電力、通信、通風和通行系統;供水和消防系統;醫療系統等)的破壞可嚴重影回響急救援指揮的實施,影響建築物內人員的疏散與逃離。因此,控制建築物的破壞程度、防護爆炸和建築物破壞引起的次生危害,對減小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對確保城市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許多國家都加強了恐怖爆炸對建築物的破壞效應及防護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美國在這方面的工作舉措、投入的工作力度和取得的研究進展最為顯著。美國政府對建築物防護恐怖爆炸研究工作的倡導和給予的財力資助、政府部門與學術團體之間的夥伴式協作有力促進了研究工作的進展,在軍隊防護技術向民用轉化方面以及在建築物減爆新技術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國內的研究比之國外,特別是美國的研究來說,在重要公共建築物防護恐怖爆炸的工程技術方面還沒有進行專門的系統研究,許多方面仍是空白。因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複雜地質條件下錨固技術
複雜地質條件下錨固技術及地下結構的加固改造方法
錨固與注漿技術已在建築、交通、水利、礦山和國防與人防工程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套用。但與這一技術相關的許多問題仍然需要深入系統的研究,如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錨固技術及於多年來受到重視的結構植筋加固技術便是當前的熱點研究方向。田志敏在該方向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經驗,承擔過大量工程設計、研究和施工任務。在洞室穩定性分析的模型試驗研究方面、土釘和錨桿的支護機理方面以及結構與岩土介質相互作用方面都取得過獲獎層次較高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興趣包括:
1) 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錨固技術及加固機理;
2) 地下結構的植筋加固技術及植筋在動載作用下的特性;
3) 考慮與岩土介質相互作用的地下結構分析方法。
特點:
複雜地質條件下錨固技術及地下結構的加固改造方法,需要研究解決的新問題多,無論在錨固技術層面上、試驗和理論研究層面上都具有創新價值。
意義:
開展該方向的研究工作是實際套用的需要,既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又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地下結構的爆炸震動防護研究
武器或裝藥爆炸作用下,即使地下工程能夠經受住爆炸荷載作用而不產生結構破壞,但爆炸產生的強烈地震動引起的結構內衝擊震動卻可能十分嚴重,可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因此,解決地下工程的爆炸震動問題一直成為國內外多領域內的研究重點之一。
爆炸震動的特性取決於武器的當量,爆炸方式,地層介質和工事結構的性質。就一般情況而言,比之天然地震動來說,爆炸地震動表現出如下特點:
爆炸震動加速度的峰值高(在大當量武器爆炸的近區,可高達千個g以上)、持續時間短、高頻成分豐富,頻頻寬。核武器爆炸後,在與爆心的比例距離超過約 50 m/(kt)1/3處的自由場加速度仍可達1000 m/s2, 持續時間一般在0.1~0.25秒。常規武器爆炸震動的加速度在近區很大,可高達10000 m/s2以上,但持續時間短(近區震動加速度波形持續時間短,一般在30豪秒以內)。隨與爆心的比例距離增加,核爆炸地震動比常規武器爆炸產生的地震動衰減要慢。
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武器和裝藥爆炸引起的坑道衝擊震動與破壞規律,給出了動物受爆炸震動的允許值,解決了爆炸震動的整體隔震和多級隔震問題,提出了坑道工程對爆震的隔震設計計算方法。他的這方面研究成果已在國防和人防工程中得到了套用,並獲得了國家和軍隊的科技進步獎勵。如今他在該方向上正從事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
1) 爆炸波在岩土介質中的傳播,即自由場地運動研究;
2) 地下結構的動力回響及結構內的衝擊震動環境;
3) 爆震的被動控制既隔震和減震研究;
4) 人員和設備或建築物的耐震標準。
特點:
爆震的被動控制即隔震和減震研究與天然地震動的控制有區別,其隔震元件及其抗爆震特性的研究具有創新特點,爆震隔震體系的非線性瞬態動力回響分析方法在理論上具有探索意義。
意義:
解決爆炸產生的強烈地震動引起的結構內衝擊震動對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問題,具有重要的經濟和軍事效益。

主要論著

發表論文70多篇,撰寫研究報告60餘份。可公開的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如下:
1) 地下工程抗爆炸震動研究進展,工程兵工程學院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1997年(導師:錢七虎院士)
2) 粘彈阻尼隔震理論和試驗研究,同濟大學博士論文,1994年(導師:徐植信教授)。
3) 基於邊界元求解岩(土)中結構動力反應的子結構法,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論文,1988年(導師:熊建國研究員)。
4) 地下工程爆炸震動防護研究進展,二十一世紀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
5) 重要建築物對恐怖爆炸防護的概念設計,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一作者)。
6) 推進軍隊防護工程技術向民用的轉化研究,促進城市防爆炸災害工作,人民防空,2004年(第一作者)。
7) 岩土中結構動力反應的分解分析法,岩土工程學報,1993年(第一作者)。
8) 美國對建築物防護恐怖爆炸研究的簡況及啟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建築、環境與土木工程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2004年(第一作者)。
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Systems Employing Foam Isolators,Proc. of the Second Int. Symp. on Impact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s Press,1996 (第一作者)。
10) Investigation of a New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Core Sandwich Panel, SAVIAC US Army Corp of Engineer, 2003(第一作者)。.
11) Animal Injury Caused by Explosion-Induced Structural Vibration,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nology Science Press ,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第一作者)。.
12) An equivalent model elastic analysis of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sandwich panel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一作者)。.
13)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mesh foams core isolator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二作者)。.
14) Shock Environment inside a Shallow Structures under Explosion of Conventional Weapon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last-resistant Structures,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 1992(第一作者)。.
15) 鋼板~混凝土複合構件的抗彎承載力分析, 防護工程, 2005年(第一作者)。
16) 一種新型複合材料防護結構的抗靜載試驗分析,土木工程學報,2006年(第二作者)
17) 鋼板-泡沐材料複合夾層板抗爆性能試驗研究,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第三作者)。
18) 拉筋增強SLP夾芯複合構件及其抗爆特性研究,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4年(第一作者)。
19) 附加粘彈阻尼器隔震系統振動的理論分析,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一作者)。
20) 聚氨酯泡沐複合夾層板抗爆特性分析,同濟大學學報,2003年(第三作者)。
21) 大壓力爆炸動載作用下高抗力複合園形結構研究,特種結構, 1997年(第一作者)。
22) 內珩架-聚氨酯泡沐塑膠夾層板簡化力學模型,力學季刊,2003年(第三作者)。
23) 複合夾層梁的譜有限元法,同濟大學學報,2004年(第三作者)。
24) 充填聚氨酯泡沫薄壁金屬筒力學性能實驗研究, 材料工藝與科學,2005年(第二作者)。
25) 軸向受壓條件下泡沫充填薄壁金屬圓筒構件力學特性試驗研究, 防護工程, 2003年(第二作者)。
26) 美軍研製和裝備的兩種應急機動通行器材及對我們的啟示, 防護工程,2002年(第一作者)。
27) 複雜附加阻尼器隔震系統振動的廣義粘彈分析方法,防護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
28) 爆炸震動多級隔震系統振動的廣義粘彈分析方法,防護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
29) 附加粘彈阻尼器隔振系統理論研究,現代振動與噪聲技術,航空工業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
30) 聚氨脂泡沫塑膠隔震系統的試驗研究,防護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
31) 聚氨脂泡沫塑膠隔震系統振動分析的一種非線性粘彈模型,防護工程,1996年(第一作者)。
32) 基於粘塑性理論的洞室圍岩穩定性分析方法,全國青年岩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1997年(第二作者)。
33) 強動載作用下岩體中複合圓形結構研究,全國青年岩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1997年(第一作者)。
34) 直接拉壓作用下鋼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本構模型,防護工程,1997年(第一作者)。
35) 振動與隔震分析的一種小數階微商動力模型,工程兵工程學院學報,1995年(第一作者)。
36) 常規武器爆炸作用下淺埋結構內部的衝擊震動研究,國際強動載荷及其效應會議論文集,力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作者)。
37) 基於波場分解模擬圍岩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子結構法,防護工程,1989年(第一作者)。
38) 爆炸振動對動物的損傷效應,防護工程年會論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
39) 基於邊界積分方程求解圍岩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子結構法,防護工程年會論文集,1989年(第一作者)。
40) 常規武器爆炸作用下淺埋結構內部的衝擊環境,防護工程年會論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
41) 硬質聚氨脂泡沫隔震器的衝擊隔震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學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2000年(第一作者)。
42) 動載作用下泡沫材料的三元件應變速率相關模型,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學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1998年(第一作者)。

科技獎勵

(僅列出部級以上獎勵):
) XXXX 工事及快速構築技術,2004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 複雜地質中構築人防工程的地基處理和邊坡加固技術,1999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3) 砂礫地層中坑道噴錨支護抗爆性能,1985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4) 拉~壓真三軸儀,1992年,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5) 抗XXXX爆炸坑道高抗力複合結構,1996年,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6) XXXX武器爆炸聚集效應技術現狀及研究,1999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7) XXXX軍區設防工程需求研究,2002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8) 聚氨酯泡沐材料在抗爆結構和隔震中的套用,2005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9) 噴錨支護模型試驗研究,1991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為主要參加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