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研究

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研究是一篇博士論文,論文作者為田春華。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田春華著
導師
金潤圭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經濟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東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4
關鍵字
產業經濟學 產業發展 產業政策 產業集群
館藏號
F062.9
館藏目錄
2009\F062.9\25

中文摘要

世界經濟地圖上有很多成功的區域都是依賴於集群而獲得競爭優勢,產業集群通過協同效應所顯現的競爭優勢備受關注,並成為企業、區域發展的重要經濟模式。集群戰略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無論是高科技產業集群,還是傳統產業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產業集群具有成本優勢,市場優勢,創新優勢,而且產業集群本身就具有一種集群的優勢,這種集群的優勢能夠轉化成區域的產業競爭力。
產業集群表現出來的強勁競爭力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關注。無論在發達田家還是開發中國家,也無論在中心的還是外圍的區域公共政策制定者為了模仿有高度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區,紛紛實施產業集群戰略,產業集群的發展已經成為公共政策發揮作用的一個新領域。產業集群所具有的優勢體現了公共政策參與產業集群戰略的重要性,產業集群所具有的優勢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點內容。 產業集群具有:地理集中性,根植性,彈性專精,擁有相關的支持機構,本地化網路,創新性等特徵。產業集群形成是在自然資源和運輸成本,規模經濟與外部性,相關延伸產業的支持,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家精神、制度與政府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通過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形成過的。 產業集群的形成基本上是一個由下至上、市場誘發和市場引導的過程。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些成功的產業集群區都經歷了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發展),那種企圖在很短時間內創立和發展產業集群,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收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現實也是極不可取的,在這裡,“耐心”也許應該成為那些想利用產業集群發展地方經濟的地方政府首先必備的條件。
本文在上述背景及思路的基礎上,主要以國內外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採用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產業集群理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公共政策理論為理論工具,對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的主要創新觀點:
1.全面論述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並對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了全面,具體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論框架,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2.提出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的意義在於扶持,而不是創造產業集群。公共政策的重點是對處於萌芽狀態的產業集群進行培育。
3.提出產業集群的形成是基於生產率提高、收入彈性、企業關聯度和自然資源、國際直接投資等因素,所以這些因素都是產業集群導向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準。
4.提出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不應忽視外部性這個因素,以及由外部性所產生的遞增收益、生產率的持續增長。即,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應考慮到產業發展的外部性問題而不應只重視其自身的發展或生產率水平。例如大學研究具有溢出效應,除了其自身的直接效應外,還有非常重要的間接效應,大學研究與產業的R&D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政府部門可通過改進大學研究體系來促進產業R&D能力的增強、創新水平的提高及相應的生產率增長。
5.提出根據外部經濟進行的公共政策干預與單純保護寡頭壟斷市場為目的的政策干預不同,它並不一定損害貿易方的利益,那么,這種政策遭貿易夥伴報復的可能性也就較小。
6.產業集群所具有的經濟優勢和創新優勢,是產業集群導向的公共政策的治理內容,公共政策應該有利於維護集群優勢並克服其劣勢。
7.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圖在很短時間內創立和發展產業集群,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收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現實也是極不可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