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

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

《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是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金富。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
  • 作者於金富 
  • ISBN:9787509710302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1-01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是作者20多年來進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學研究與理論探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系統匯集。《生產方式:經典理論與當代現實》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生產方式理論與分析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範式與分析;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分析新技術革命與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變化、新特點,並提出關於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性質與發展趨勢的新觀點;三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新特徵、新模式,當代中國經濟改革與體制轉軌與經濟發展方式,並提出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基本性質、主要特徵與發展規律的新觀點;四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分析。

作者簡介

於金富,男,1956年生,漢族,遼寧建平人。經濟學博上後。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學術帶頭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主要代表性著作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與現代觀點》、《科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與創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導論》、《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新論》和《現代政治經濟學探索》等。先後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90餘篇。承擔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15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8項。

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生產方式理論與科學範式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生產方式理論
馬克思關於生產方式一般的基本理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型分析
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觀點
馬克思生產方式二重性理論與我國現階段生產方式運動規律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學範式
生產方式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範式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區別與科學綜合
構建馬克思主義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範式
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化
構建現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新技術革命與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特點
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特點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部分質變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馬克思生產方式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特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方式與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努力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特色的統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市場社會主義”模式
資源配置方式的轉換與產權制度的改革
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深層次理論探討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
馬克思的社會所有制理論與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全面實施股份制的戰略思考
勞動者股份制
國有制應是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特殊形式
論實現我國公有制形式的重大變革
社會主義公有制三種模式的比較與思考
構建勞動者個人聯合所有制
社會公眾股份公司的性質探析
資本範疇與我國現階段資本的基本形式
完善農業經營制度關鍵在於農地產權制度的改革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與分配製度
馬克思的聯合勞動理論與我國現階段聯合勞動的基本形式
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與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分配製度
中國特色的分配製度是按生產要素分配
試論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與按勞分配的一致性
我國市場化經濟轉軌時期的收入差距與公平原則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當代中國經濟改革與體制轉軌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應堅持國家主導型取向
社會主義經濟轉軌的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的實質在於生產方式的變革
經營機制的轉換與企業制度的創新
第六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
生產方式變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工程
關於推進生產方式變革,奠定可持續發展制度基礎的研究
增長方式的轉變與制度安排的創新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
理論創新是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根本途徑
中國特色現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探索
構建現代中國經濟學的科學範式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全國首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創新論壇”綜述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中國改革開放30年
努力確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流經濟學地位

前言

我在少年時期,有一個美好的願望:讀大學中文系,成為文學家。1975年,我中學畢業的時候因為全國廢止了高考制度,我就“社來社去”,回鄉務農了。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我如願以償上了大學。美中不足,沒有學中文,而是學了政史(政治與歷史專業)。大學期間,我逐漸地對政治經濟學產生了興趣,特別是讀了《紅梅初放》這篇報告文學以後。《紅梅初放》介紹的是陝西一位女青年刻苦自學《資本論》,最終考取武漢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事。這篇報告文學對我的影響很大,它使我對《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使我對政治經濟學專業的興趣更大、更濃了,使我萌生了讀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願望,使我樹立了進行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的理想。大學畢業時,我帶著一套嶄新的《資本論》(1~3卷),去農村中學教書了。我所教授的高中政治課中包括政治經濟學。在農村教學的七年時間裡,我克服重重困難,熟讀《資本論》,同時還自學英語和經濟學說史。1987年,我考取了河南大學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這使我有機會深入學習《資本論》。
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有兩位導師對我影響極大。一位是周守正先生,另一位是許興亞先生。他們二位嚴謹的治學精神與學術造詣使我獲益良多,而且許興亞教授還指導了我的碩士學位論文。另外,貊琦教授、耿明齋老師和王天義老師在政治經濟學專業知識與科學研究方面也都給予我們許多寶貴的指導與幫助。尤其是許興亞教授,他對我在《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面的學習和研究的影響極其深遠。自1989年研究生畢業留校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此期間,我於1998年考取了吉林大學的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師從詹連富教授。2001年,我進入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資本論》研究專家洪遠朋教授。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解剖社會經濟形態“生理學結構”的科學,也是闡明經濟社會發展內在動力與發展趨勢的科學。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認為,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對一定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剖析。馬克思指出:“法的關係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係,這種物質的生活關係的總和,黑格爾按照十八世紀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稱之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恩格斯指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恆的真理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同其他經濟學說相比,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既研究社會經濟生活的物質內容,也注重研究社會經濟生活的社會形式及其社會關係;既著力研究社會經濟運動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也高度注重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既具有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關懷;既是批判舊的社會形式的革命的經濟學,又是指導構建與完善新的社會形式的建設的經濟學。當前,在社會化、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構建市場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推動現代社會制度變革與經濟發展具有更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對《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學習與研究中,我之所以特別專注於馬克思主義生產方式理論的研究,主要是因為在許興亞老師研究的啟發下,我充分認識了生產方式在經濟與社會生活及歷史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與決定作用,深刻理解了生產方式範疇與生產方式理論在《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基礎地位與核心作用。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一定的生產方式以及與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簡言之,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恩格斯也指出:“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麼、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經濟科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 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誌,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歸根結底,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與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一定的生產方式以及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與交換關係。馬克思的《資本論》,其核心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論”,即全面、深入與系統地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理論著作。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範疇,是一定的生產方式與社會經濟結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取向,是對一定的生產方式與社會形態進行整體的、邏輯的、歷史的和內在的結構分析與綜合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範式是“生產方式—社會結構”範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主張建立以個人主體地位為基礎、以一切個人自由與全面發展為核心、以“自由人聯合體”為載體的聯合生產方式。基於這種認識,我堅持對《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全面學習與系統研究,與此同時,我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生產方式理論與科學範式等重要方面也進行了持續而深入的科學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