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膨脹

生物性膨脹

生物性膨脹是指由於生產加工過程中滅菌不徹底,殘留在罐內的微生物發育使內容物分解變質,產生氣體以致澎脹,或封閉不嚴微生物以漏氣的小孔鑽入罐內,以後這小孔被內容物閉塞,微生物在罐內繁殖。不論是哪一種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性膨脹在衛生學上都是有危險的,因此這種罐頭不得食用,應予廢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性膨脹
  • 外文名:biological expansion
  • 適用性:罐頭
  • 原因:生產加工過程中滅菌不徹底
  • 實質:微生物產氣
  • 處理:廢棄處理
簡介,罐頭食品腐敗變質的鑑別,肉罐頭的衛生檢驗,罐頭外部形態的檢查,罐簡密封性的檢查,罐筒真空度的測定,罐頭內容物的檢查,肉罐頭的細菌學檢查,檢查結果的衛生評定,

簡介

罐頭食品的衛生鑑定除觀察罐盒外商標、生鏽情況、罐盒本身內容物之感官性質與化學檢查外,還有罐頭的膨脹檢查(即罐頭蓋或底凸起)。
罐頭膨脹原因一般有三種:
一、化學性膨脹:由於罐頭內容物的酸與罐盒重金屬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氫氣而引起的。
二、物理性膨脹:氣體壓強增大。此時沒有變質的罐頭也可能發生膨脹。
三、生物性膨脹:生產加工過程中滅菌不徹底,殘留在罐內的微生物發育使內容物分解變質,產生氣體以致澎脹,或封閉不嚴微生物以漏氣的小孔鑽入罐內,以後這小孔被內容物閉塞,微生物在罐內繁殖。不論是哪一種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性膨脹在衛生學上都是有危險的,因此這種罐頭不得食用,應予廢棄。
在罐頭未開啟檢查前,以外形的膨脹上未能辨認是化學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膨脹。故凡罐頭髮生膨脹者均不準銷謦。罐頭食品在罐外有鐵鏽或變形時,雖經檢查合乎衛生指標,也應在加熱處理後食用。如在接縫或邊緣外有小縫,此罐頭就不可能發生膨脹,而且內容物感官檢查又不易發現其變質情況時,即使外觀正常不發生膨脹、而在衛生上也是不安全的(很可能有細菌繁殖)故也不應食用。
罐頭食品絕對不許可帶有芽孢肉毒桿菌存在。如果罐頭食品在厭氧培養下發現陽性時,應作斥品處理,予以銷毀。

罐頭食品腐敗變質的鑑別

正常罐頭包裝完整,封口嚴密,商標完整,罐體清潔乾淨,不變形,無鏽蝕,無滲漏,無損傷,罐頭的金屬蓋上套用鋼模列印:廠代號、生產年月日、產品代號等。
正常罐頭開聽後,罐頭內壁塗膜完整,無脫落現象。各類罐頭的內容物感官檢查正常,有應有的色、香、味,無異味。
罐頭食品腐敗變質的重要特徵之一是產氣脹罐(胖聽)。脹罐原因可分為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三種。生物性膨脹是微生物在罐頭內生長繁殖產生氣體,使罐頭的蓋和底膨脹,凸起;化學性膨脹是罐內食品與包裝的金屬部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氣體使金屬蓋膨脹,凸出,開罐後可見罐內金屬被腐蝕痕跡;物理性膨脹多是氣體壓強增大所致。無論何種原因的膨罐,都必須經過嚴格衛生鑑定後,方可使用或處理。

肉罐頭的衛生檢驗

所有的罐頭由工廠發出之前均應受到衛生檢查。同樣,在對其品質發生懷疑的情況下(倉庫中長期的儲藏、罐筒外部的破損及其他缺陷),也須進行檢查。
罐頭的衛生檢查包括:罐筒外部的觀察,密封性和真空度的測定,內容物的感官檢查和細菌學檢查。根據樣品的檢查結果,確定每一批罐頭的質量。檢查同批的所有罐頭筒。由每一批罐頭總數中選取1/30%,但不得少於10罐。如果罐頭外部包裝有破損則採取大兩倍的樣品,由選出的這些罐頭樣品中,再提出平均樣品。

罐頭外部形態的檢查

肉罐頭的檢查應當遵循一定的程式。首先檢查罐身,記錄商標籤的有無及其狀態和內容。注意有無下列缺陷:罐筒的壓皺,密封性的明顯破壞,內容物的泄漏,銹斑及其擴展的程度,焊縫及罐底壓延的破損等。大的銹斑,即使未穿透筒壁,仍表明罐頭在繼續保存時就有變壞的危險,故須迅速發出利用。生鏽及壓傷的罐頭,應作密封性檢查。特別注意發現膨脹罐頭。用手按壓罐底及罐蓋,或用木棒敲打罐頂。
膨脹的罐蓋或罐底有時能夠返回原狀,用薄鐵皮製造的良質的罐頭筒往往有此現象。此外,裝罐時內容物裝的過滿,也可以造成所謂的假性膨脹(即物理性膨脹)。如果罐蓋和罐底不能返回原狀,且罐頭內容物具有腐解的現象,則表明是生物性膨脹,說明罐頭品質不良。在長期保存下,罐底與罐蓋的不大的膨脹,可能是由於含於調味汁中的酸與罐筒內壁的金屬起反應,產生氫氣所致(化學性膨脹)。由於在這種反應時,罐壁發生腐蝕,罐內含錫量增加,故化學性膨脹的罐頭是不能食用的。但這種罐頭的外部往往不具有變質的跡象。在進行罐筒外部檢查的同時,根據罐蓋及罐底的壓印,登記罐頭的編號,以備查考。

罐簡密封性的檢查

罐筒密封性的檢查有兩種方法:
(1)除去罐頭的商標紙、洗淨,置予沸水中。水量應為罐頭容量的四倍,水溫在罐頭放入之後應不低於85℃,水面應高出罐頭不少於3—4厘米。將罐頭在水中放置5—7分鐘。在此期間,如在罐筒的任何部位出現氣泡時,即證明該罐頭密封性不良。
(2)將罐頭置於70一80℃的水中3分鐘,取出仔細擦乾,再用汽油擦淨焊縫和卷合槽。然後在罐身上裹一層濾紙條,並用橡皮圈固定於罐筒的兩緣(靠近卷合槽)。最後將罐頭筒置於聯結有抽氣機的容器中,造成745—750毫米的真空度,使其經受2—3分鐘。如果罐筒密封性不良,則在濾紙條上留下罐頭內容物的污斑。

罐筒真空度的測定

罐筒真空度的測定是藉助真空測定計進行的。用測定計刺穿罐蓋,觀察指針轉動的幅度。良質的罐頭,真空度應不低於200毫米。進行此項檢查時,必須使測定計與罐蓋緊密接觸,否則不能獲得結果。
在沒有真空測定計的情況下,也可採用下述的變通方法:取一小木錘輕扣罐蓋與罐底。真空度不良的罐頭髮鐵皮音,品質優良則不會。

罐頭內容物的檢查

罐頭內容物檢查的目的,在於確定其品質的優良性和符合標準規定要求的情況。
將罐頭內容物倒入盤中,判定其外貌、色澤、氣味、滋味、硬度、肉湯透明度、肉塊的肥度及其他指標。判定時罐頭是否需要加熱,視其在消費時冷食或系熱食而定。在排除變質現象和肉毒梭菌存在的情況下,判定罐頭的滋味。
在判定內容物的同時,順便檢查罐筒內表面,注意鍍錫、塗漆或瓷釉是否完整,有無錫凝塊、黑斑和銹斑,以及這些斑點擴展的程度。良質罐頭筒的內表面應當是光亮而乾淨的,沒有鍍錫溶解和鐵質暴露而形成的黑斑和銹斑。有時在罐筒的內表面能夠見到灰色的和黑色的發光斑,這是由於滅菌時罐內形成的硫化氫與鍍錫化合形成一硫化錫所致,這種缺點無害於食用,故不能作為罐頭報廢的依據。

肉罐頭的細菌學檢查

根據我國現行商品檢驗標準,在細菌學方面,須檢驗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等,因為這些細菌往往是引起人們食物中毒的根源。
檢查方法參閱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查方法》微生物學部分。

檢查結果的衛生評定

當直觀檢查不良並發現罐頭密封性不好時,衛生監督有權廢棄這些罐頭。當發現罐頭密封性不良,但直觀及細菌學檢查結果良好時,這批罐頭經過加熱處理後可供食用,但不能繼續保存。
含有食物中毒病原菌及其毒素的罐頭,禁止發出銷售,應全部廢棄。
發現膨脹現象時有權廢棄。但要注意,膨脹不完全是微生物生命活動的結果(細菌性的膨脹),亦可能是化學性及物理性變化的結果。物理性膨脹的罐頭,在罐筒密封性未被破壞和內容物未變質的情況下,可以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