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顱內生殖細胞瘤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在3.5%左右,多見於青少年群體以及兒童,在老年人群以及幼兒中較為罕見,好發部位是鞍區以及松果體區,在丘腦、基底節部位較為少見,生殖細胞瘤極易導致腦脊液散播種植,並對周圍的結構進行侵犯,早期精確、有效的診斷對於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多發群體:青少年群體以及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鞍區以及松果體區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卵黃囊內胚層分化的原始生殖細胞移行至尿生殖嵴,然後達到性腺,如果移行過程中殘留了部分細胞,而嘴部中線部位的原始細胞則是顱內生殖細胞瘤的起源,因此顱內生殖細胞瘤好發於中線部位(松果體區、鞍區),但第三腦室的發育可使殘留的原始細胞偏離中線而異位,所以10%的生殖細胞瘤也可發生於丘腦基底節區等非中線部位。
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發病機制現如今尚不明確,由於腫瘤腦腔內占位及壓迫腦組織等因素,臨床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腦室擴大、梗阻腦脊液循環、尿崩症、視力視野障礙以及發育遲滯等症

鑑別診斷

影像學表現是顱內生殖細胞瘤重要的輔助診斷方法,其影像學特點與腫瘤部位密切相關。松果體區病變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增強後明顯強化。鞍區病變神經垂體T1WI高信號消失為其特徵性影像學表現。
顱內不同部位的生殖細胞應與該部位的其他腫瘤相鑑別。
松果體區腫瘤鑑別:松果體細胞瘤,增強檢查,強化常不如生殖細胞瘤顯著,發病年齡較生殖細胞瘤略大,多見於女性。腫瘤沿三腦室兩側壁向前生長,造成三腦室後部呈“V”形改變,是生殖細胞瘤較具特徵性徵象,不見於松果體細胞瘤,除松果體區外,在中線區其他位置同時有腫瘤病灶存在時,則應考慮生殖細胞瘤。畸胎瘤,MRI信號混雜,瘤內有脂肪、軟組織及鈣化密度影。膠質瘤,主要位於松果體周圍腦實質結構,增強檢查,根據腫瘤良惡性程度不同而異,良性可不強化,惡性強化明顯,MRI多方位觀察,若發現腫瘤來自胼胝體、頂蓋等松果體周圍結構時,則鑑別意義更大。
鞍上腫瘤鑑別:顱咽管瘤,囊變率較高,蛋殼狀鈣化為特點。腦膜瘤,與鞍結節關係密切,可有局部骨質硬化,可見腦膜尾征。膠質瘤,信號特點與生殖細胞瘤鑑別困難,主要鑑別還有賴於MRI矢狀位及冠狀位的精確定位。
基底節、丘腦區腫瘤鑑別:膠質瘤,成人多見,無明顯性別差異,瘤周水腫較明顯。淋巴瘤,T1、T2腫瘤多為等信號,信號較均勻,發病年齡較大。

檢查

可通過CT或MRI檢查。不同部位的不典型顱內生殖細胞瘤具有不同的MRI特徵。MRI可以明確病變範圍、發展情況以及提供強有力的診斷信息,掌握不同部位的不典型顱內生殖細胞瘤MRI表現有助於提高其診斷正確率,指導臨床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

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方法應充分考慮腫瘤的部位及大小,臨床研究表明,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病變部位大多較深,採用手術切除的方法對患者損傷大,並且容易引起腫瘤細胞擴散,手術病死率高。其病變部位通常位於腦組織較深處,採用手術切除的併發症多,腦組織損傷較嚴重,並且易引起腫瘤擴散。顱內生殖細胞瘤對放射性治療非常敏感,可通過對放射性治療的敏感性,判斷是否為生殖細胞瘤。另外,通過放射性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消除病灶,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併發症,提高生命質量,是治療顱內生殖細胞瘤的有效手段。在放療過程中,可同時進行化療,減少放療的照射劑量,增加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
綜上所述,放射治療是顱內生殖細胞瘤的有效治療手段,和傳統的手術治療相比,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生命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