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家川馬家塬墓地

甘肅張家川馬家塬墓地

馬家塬墓地位於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城西北約17公里的木河鄉桃園村三隊北約500米的馬家 塬上。地理坐標:N35°2′47″,E106°10′02″,H1874米。該遺址所處地形較為特殊,它北依馬家塬山樑,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毛家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緩兩邊高陡的環抱地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川馬家塬墓地
  • 出土地點:張家川馬家塬
  • 所屬年代:戰國
墓地現地表為農田。在以馬家塬為中心,向東、西、延伸150米,向南50米的簸箕形地形的範圍內有較為密集的墓葬分布,經2007年鑽探得知該處共分布有大、中、小型的墓葬59座,總面積3萬餘平方米。
圖片圖片
2008年間共發掘墓葬7座,其中大型墓葬一座、中型墓葬2座、中小型墓葬3座、小型墓葬一座,另外還發掘出祭祀坑一座。M6為一座大型墓葬,長38、寬11.80、深15米。斜坡墓道,墓道兩側各有台階9個,墓道中部可知有4乘車,在近墓坑處有完整馬骨4具,只可惜該墓近年被盜,墓室為豎穴土坑,有棺槨痕,只可惜該墓被盜一空。中型墓葬為M14、M16座,墓葬為墓道、墓室一體,墓道東西向,墓室南北向,墓室為墓道北壁開挖洞室而成,墓道有台階9級。M14墓室為單洞室,M16為雙洞室,雙洞室前室為兩側立圓木,上部蓋棚木形成的一間墓室,內置放一輛以錯金、銀鐵為車骨幹,用金銀花飾和動物裝飾的車,後室為土洞,置放墓主人。M14墓道中隨葬車3輛,M15墓道中隨葬車4輛。中小型墓葬為M15、M29、M59,其中在M15、M59墓道為5個台階,M29三個台階,M15、M59的墓道中都隨葬車一輛,M59墓道中有車具隨葬。小型墓葬一座,M11、一個台階無車及車具。祭祀坑一座,在坑內隨葬有牛頭76具、馬頭6具以及一些羊頭骨,目前只清理上面一層,下面還有兩層未清理。
在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銀、銅、錯金銀鐵器和大量的錫制車飾件,出土了大量的綠松石珠、瑪瑙珠、僅出土大小不等的漢紫漢藍珠足有上萬枚。在M14、M16的墓主人腰間還出土了製作非常精美的金腰帶及帶鉤,M16墓主人頸部還發現有較大的金、銀項圈以及製作極其精美的金耳環。
從所有墓葬都圍繞著中心墓葬M6的情況和墓葬形制、墓葬的規格、出土器物等因素綜合分析,該墓地當屬者某位戎王的王族墓地。從出土的銅鬲、鼎、銅壺上分析其年代應在戰國晚期。該墓地出土的文物中含有大量西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也含有秦文化的不少因素。大量的高錫青銅、錫製品在墓葬中發現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金史有著重要意義。
保護為有效保護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成功引入雷射三維掃描技術記錄全部圖像,復原器物在棺木中的位置。
記者17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開展的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4號墓棺木室內清理保護第一階段工作日前結束,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此次清理保護中,該所首次引入雷射三維掃描技術記錄全部圖像,通過分層掃描、逐層記錄、後期合成等步驟,復原器物在整個棺木中的位置,準確勾勒出原始埋藏的整體情況。
該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甘肅文物考古工作探索野外考古與室內考古相結合、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文物本體與文物埋藏環境相結合的考古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發掘於2006年的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了金、銀、銅、錯金銀鐵、未知金屬器、包金銅、陶、骨、瑪瑙珠、釉陶珠等2200餘件文物,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保護這一墓地及出土文物,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室內清理保護工作小組,並與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制定了周密的室內清理保護工作計畫和方案。
該負責人表示,去年12月底,該所對4號墓棺木實施清理保護工作,至今年1月底完成了4號墓棺木兩個分區的清理保護任務,在剖面結構上基本掌握了整個棺木內浮土層、棺板層、器物層、棺底板層四層構成情況,並對部分清理出土的脆弱料珠等文物進行了固型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