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盤

瓷盤

瓷盤為人們常見的日用器皿,其基本器型為敞口、淺腹、平底、高足或圈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瓷盤
  • 外文名:Porcelain plate
  • 類型:瓷器
  • 屬於:瓷器史
介紹,發展,特點,歷史,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紋飾特點,明代特點,葵花,宗教,兩種屬性,友誼的明證,偉大抱負,龍的說法,古籍記載,美好的象徵,銘文原始青瓷盤,青花瓷盤,基本特點,在用料上,在造型上,在紋飾上,在落款上,瓷盤畫,工藝先進,經歷十年浩劫,藝術再創造,

介紹

瓷盤為人們常見的日用器皿,其基本器型為敞口、淺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據其功能可分為果盤、湯盤、托盤等;據其形狀可以分為葵口盤、花口盤、折沿盤等等,以圓為主也有方的或橢圓的。均為矽酸鹽製品。瓷盤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有灰陶、黑陶、紅陶製品。最早的瓷盤為原始青釉,始見於商周時期。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均有原始青瓷青瓷盤生產,此時的瓷盤因胎釉結合不緊,故釉多有脫落。

發展

特點

隋朝時期的盤多為高足、足上窄下闊、呈喇叭狀、盤口斜直、施直青釉、開碎細紋片、玻璃質較強,亦有平底和圈足的,有明顯的墊支燒痕,一般無紋飾,較高檔的盤常以朵花捲葉紋組成的圓形圖案裝飾盤中心。
瓷盤瓷盤

歷史

唐、五代時期的盤,北方窯口產品多施白色釉,如邢窯定窯鞏縣窯所制;南方窯口產品多施青色釉,如越窯、銅川窯或長沙窯所制。這一時期的盤腹較淺,盤口有直而微內斂的或直而外撇的,平底或淺寬圈足。定窯製品見有折腰盤、葵口盤。越窯製品見有葵花瓣形和蓮花瓣形,紋飾以印花或刻花為主。這一時期圓器多為逐層疊燒,故盤的內外底均留有支燒痕。
它以前只在中國使用,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展,它從此也流傳到世界各國去了。

宋代

宋代盤與前朝相比,器型較為簡單實用,折沿口盤多見。裝飾圖案多在盤心。北宋時盤的裝飾以刻花、劃花為主,以定窯器、耀州窯器為代表。南宋時以印花和畫花為主,南方景德鎮窯印花,北方磁州窯釉下黑褐畫花最具代表性,而龍泉窯官窯汝窯均窯,盤以釉色如冰似玉取勝。

元代

元代盤體型寬大厚重,腹部平淺,多菱口型和花瓣型,底足常過釉後於中間颳去一周以防止墊燒粘連,故足底無釉處火石紅濃重。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釉下青花畫花裝飾最為精彩。
磁碟-古瓷狄少英繪磁碟-古瓷狄少英繪

明代

明代瓷盤早期頗有元代遺風,特別是洪武宣德時大盤胎體厚重,常見菱口折沿形或微侈口淺壁弧形,圈足內外斜削後平切,其斷面往往成倒梯形,紋飾以釉下繪畫青花纏枝蓮、纏枝牡丹為多見。中期瓷盤器型趨向薄小,風格也較為秀麗輕巧,紋飾以釉下繪畫青花為主,常見龍鳳、花鳥、動物、人物故事。晚期瓷盤多出口,器型較大,菱口折沿,釉下青花繪畫多開光,內容豐富,多見人物故事、山水花鳥等。明中期以後開始出現以鬥彩五彩紅釉黃釉藍釉等技法裝飾的瓷盤。

清代

清代瓷盤常見有兩種:一種是侈口、腹壁微弧,圈足較深,足尖圓滑,此種盤清早期腹較深、形體厚大。另一種是折腰撇沿,折腰線下部弧圓,上部斜直,圈足較淺,胎體相對薄小。清代裝飾方法最為豐富多樣。有鬥彩、粉彩、五彩、素三彩,青花及單色釉等。內容多為龍鳳、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和有特殊寓意的吉祥圖案。
磁碟2-骨瓷譚翃晶繪磁碟2-骨瓷譚翃晶繪

紋飾特點

明代特點

明代萬曆外銷轉內銷的青花瓷盤,歐洲人稱嘉櫓,日本人叫芙蓉手。
以葵花為主題紋飾反映東西方人民嚮往光明之忱在廣昌紀年墓出土的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裝飾圖案中,有採用連續開光的向日葵博古石榴盤;有四吉祥向日葵牡丹花鳥盤。葵花向陽,蜂穿牡丹,畫面生面盎然,令人心馳神往。而向日葵則是這種外銷瓷裝飾的主要題材,藉以反映東西方人民的嚮往之忱。畫面既有“生不背日”的葵花,又間有“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此種裝飾特色,可謂錦上添花,“獨占人間第一香”。葵心向日,因此古人多用它比喻下對上赤心趨向之意,古詩中也不乏吟誦之作。
瓷盤瓷盤

葵花

葵傾,即葵花向日而傾,比喻嚮往之忱。《宋史·樂志十五》“千官雲桶,群後葵傾”。葵藿:葵和豆的花葉傾向太陽,故古人每用為下對上自謙之辭,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臣竊自此葵藿。”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詩:“葵藿向太陽,物性固莫奪。”北宋詩人梅堯臣在《葵花》一詩中寫道:“此花生不背朝日,肯信眾草能翳之?”北宋散文家蘇轍的《葵花》詩寫道:“葵花開已闌,結子壓重枝;長條困風雨,倒臥枕丘壠。”但上述葵心向日並不是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花隨日而傾,而是綠色開花植物的共同特性,不論葵菜、大豆或其他作物都如此。因之不能將其理解為向日葵。向日葵原產北美洲、因為來自西方,所以傳入我國後稱為“西番花”。明代王角晉《群芳譜》云:西番葵,莖如竹、高丈余,葉似葵而大,花托圓二、三尺,如蓮房而扁,花黃色,子如蓽(蓖)麻子而扁”這是我國最早關於向日葵的記載。
葵花不僅是中國古代先民喜愛吟頌之名花,而且在歐洲中古時期是斯拉夫族俄羅斯的國花,同時也是現代東西方人民崇高的名花之一。“葵花朵朵向陽開”。這是現代中國人視葵花為光明幸福的象徵,而現代歐洲人對葵花崇愛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凡·高名畫《向日葵》創藝術市場的世界紀錄就是例證。
瓷盤瓷盤
1987年3月30日倫敦克里斯蒂絲拍賣公司的一幅由荷蘭著名畫家溫森特·凡·高創作的名畫《向日葵》售價達二千二百五十五萬英鎊,超過迄今為止的一件藝術品的最高售價一千五百萬英鎊,從而創藝術市場的世界紀錄。
牡丹雍容華貴,素有花王之美譽,且系富貴吉祥之象徵,國際友人把它譽為中國之國花,看來,明代先民在日本人稱之芙蓉手——明代銷瓷盤上以葵花為主題,輔以牡丹紋飾,決非偶然,既考慮了東方民族傳統的美學特點,又兼顧到歐洲顧主的欣賞習慣和特殊需要。可謂“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詩情畫意,相映成趣;一本雙花,相得益彰。
雙鹿雙喜是宗教文化在明萬曆外銷瓷盤裝飾上的反映
在廣昌紀年墓出土的大批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裝飾藝術的另一引人注目的特色,就是雙鹿雙喜的主題的裝飾圖案:或雙鹿相視輔以折枝果,或雙鹿沉思遠望,無折枝果,或一鹿回眸,一鹿作仰天長鳴狀。有盤外壁四開光、一點花、五開光、五點花;有盤內壁六開光;光內飾折枝果,間以立柱;立柱內飾錦紋和纓絡。有盤內區以雙鹿為主題,間以彩雲、松針、花卉、島石、仙果等,“蓬菜”、“瓊閣”躍然眼前,祥雲仙風,拂面而來。
鹿,古代糧倉,《玉篇·广部》:“鹿庚也、倉也”;鹿在民間繪畫中作為“仁獸”,以表示太平無事;鹿與祿同音,也是官祿的象徵。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麈尾”,“塵尾扇”;又因為它是用尾毛製作的,所以也叫毛扇。麈是領隊的大鹿,魏晉以來尚清談,手執麈尾有“領袖群倫”之含意。
瓷盤瓷盤
中國唐代鏤牙尺正面動物花卉圖案亦有雙喜紋飾:一鹿朝前眺望喜鵲雙飛;一鹿回首凝望雙鵲比翼高飛《符瑞志》“鹿為純善祿獸,王者孝,則白鹿見;王者明,惠及下,亦見”。這說明: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用雙鹿為主題紋飾,是中國傳統的古代宗教文化在瓷器裝飾藝術上的反映,也是明代先民社會意識崇尚道教的印證。

宗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漢民族固有的宗教,淵源於古代的巫術,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是“道”,認為“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象以之成”,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它崇拜的最高尊神是“道”人格化的三清尊神,其中道德天尊即老子。從修煉方法上分為丹鼎、符隸兩派:前者相信清修煉養可以歸本還原,與道合一,成為神仙;後者相信科儀齋醮,符隸禁咒,可以降災求福,役使鬼神。它發生、發展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對中國政治、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有不同影響,並傳播到朝鮮、日本、南洋一帶。中國古代瓷器裝飾上的福、祿、壽、喜,長命富貴等吉祥圖案、無不是道教文化在瓷器裝飾藝術上的體現。
殷商銘文原始青瓷盤殷商銘文原始青瓷盤

兩種屬性

瓷器具有藝術欣賞與經濟實用兩種屬性。唐宋開始,與絲織品一起向海外輸出,使中國有“絲之國”和“瓷之國”的美稱。元代江西人汪大淵是一個大旅行家,曾到過非洲桑給巴爾等地,所撰《島夷志略》一書,提到元代對外貿易情況,關於中國外銷瓷器的記錄有四十四處之多,其中十六處是講青花瓷器的。特別是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廣泛、深遠的影響,我國歷代先民崇尚道教藝術的欣賞也感染了歐洲和東非人民。《人民畫報》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刊登的“在肯亞的中國文物”,其中就有盍地遺址中發現的開光雙鹿紋瓷盤,和廣昌紀年墓出土的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完全相同。
此外,上述瓷盤上的鹿紋,也許和佛教的《鹿野苑》的典故有關?
瓷盤
《鹿野苑》梵文,也稱“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鹿國”等佛教聖地,屬中印度婆羅奈國,在今瓦臘納西城西北約十公里處,傳為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說法的地方。釋迦在尼連禪河(今法爾古河)畔苦行六年,不得“解脫”,後在菩提迦耶覺悟成道,即來此地,對阿若橋陳如、額靳,跋提、十力迦葉、俱力太子五個侍者說法,使他們成為第一批佛教信徒。
青花瓷盤青花瓷盤

友誼的明證

廣昌紀年墓出土的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以雙鹿為主題的裝飾藝術,既迎合了國際友人崇尚宗教,祈求吉祥賜福的心理,又宣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這無疑是我國古代先民與東非、歐洲人民間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的一個明證。龍騰鹿躍象徵東西方人民戰勝自然的偉大神力
在廣昌紀年墓出土的芙蓉手——明萬曆外銷瓷盤上,又一個引人注目的藝術物色就是雙行龍為主題輔以雙鹿紋的裝飾藝術,畫面和諧、布局得宜,疏密相間,繁而不亂。其中有盤內壁外區用誇張手法繪張口雙行龍,一前一後,追逐奔騰,環繞外區;龍鬚上有鬣毛,龍腳為三爪,輔以火焰紋飾。其內區或繪雙鹿相視,間以雲彩、松針、花卉、水波、島石,或雙鹿直立,視線各異……

偉大抱負

這裡既有氣勢磅礴的龍飛鹿躍,烈焰騰空的壯觀場面,又有水波蕩漾,林靜山幽的島石、花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和諧統一的美,達到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充分反映了東西方人民心心相印,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頑強意志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偉大抱負。
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有鱗、有須、有腳、有爪、能升能降、參弄雲作雨,力大無窮的神異動物,也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因此龍的藝術形象,是我國傳統的裝飾主要題材,遠在原始社會的彩陶紋樣中,已出現龍的雛型,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統治者曾把龍鳳作為皇權的象徵;而在民間則把龍鳳作為超自然的力量,象徵著幸福或愛情,其影響深入民間風俗。
數千年來,龍和其它動物、花卉一樣,不僅在歷代的的瓷器裝飾上,而且在建築裝飾、交通工具、禮器、兵器、骨、玉、牙、角、磚石、竹木雕刻,以及木器家具、金工器皿、髹漆、染織刺繡、文房四寶、燈彩、盆景、民間剪紙、民間玩具、商品裝飾、郵票、錢幣菜餚點糕等方面,都可以見到龍的紋樣,形象萬千,栩栩如生,凝聚著中國人民藝術創造的智慧。
瓷盤瓷盤
瓷器裝飾中的龍,不是古生物學中的爬行動物,而是神話傳說中的龍,就象《說文》中所描述的:“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飛,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

龍的說法

很顯然,中國古代神話中關於龍的說法,是和原始人類與大自然的鬥爭相聯繫的,那些戰勝自然力,為人類創造幸福的英雄領袖們,他們本身既是人又是龍。所以,龍也就象徵戰勝自然力的強大的動力。以後龍的形象從具體的人形象中抽象出來,凝聚成為具有神力的龍,它能負載神人乘雲上天,也能幫助人們造福。因此,民俗家把古代關於龍的神話解釋為古代民族社會的圖騰崇拜,這是很道理的。 歷代封建帝王總是以“龍”為親,自稱為“真龍天子”。而明萬曆皇帝似乎對龍的特殊的崇拜。例如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的“龍袍”,用許多小龍圍在大龍旁邊,有的小龍爬在大龍的背上,有的小龍依偎在大龍的胸前,名為“子孫龍”,象徵著皇帝的子孫都是龍種。這可謂別出心裁。但也反遇了封建社會末期統治階級隱憂王位不能長久穩定的心理。

古籍記載

從古籍記載,民間傳說,以及大量飾有龍的圖案的實物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龍的藝術形象同中國古代社會的生產活動、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對外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繫,龍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典型形象,在藝術風格上,不同歷史時期的瓷器裝飾藝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龍的藝術角度,也可考見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變化的軌跡,以及歷代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與審美觀念的變遷;也可考見由於瓷器外貿的繁榮,中國人民和歐洲,東非人民的友好往來之一斑。
廣昌出土的芙蓉手——明萬曆青花瓷盤上的龍,和其它藝術裝飾一樣都是無名藝術家們創作和遺留下來的珍品,他們的創造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儘管往事超過了數百年,我們仍然能夠通過上述瓷器的藝術裝飾,直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氣質和民族心理特徵,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足跡……。

美好的象徵

外國朋友把中國看成是瓷器之國,而龍又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又是戰勝自然,化險為夷的神力的化身。外國朋友把黃河、長江看成是兩條巨大的飛龍,橫臥在中華大地上,因而把古老的中國形象地稱為東方巨龍。明萬曆外銷瓷器裝飾上有雙行龍,雙鹿的圖案,無疑寄寓著雙龍騰飛,雙鹿盈門的美好願望和東西方先民同心合力戰勝困難,創造美好的象徵。
簡而言之,龍、鹿、葵花等動物、植物、花卉的裝飾藝術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結晶之一,但文化思想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它是沒有國界的。
隨著東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日趨頻繁,中國的傳統藝術裝飾也傳播到東非、歐洲、所以,也可以說瓷器裝飾藝術是世界文化藝術的寶庫中的一部分。裝飾藝術作為中國古外海外銷瓷器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外學者的共同感興趣的課題之一。正是這一共同的目標,把中外研究古瓷的專家、學者團結在一起,隔山隔水不隔間,遠隔重洋有相知。筆者深信:通過中外古陶瓷專家學術交流,必將對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的深入開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銘文原始青瓷盤

殷商銘文原始青瓷盤
盤口直徑21厘米,高6厘米1,足外徑9.2厘米,內徑6.4厘米,足高0.6厘米,足內深1.2厘米。胎色灰白,胎質瓷化程度不高,胎體厚重堅實,叩之呈金屬音,具輕微吸水性,露胎部分呈絳黑色。器表施釉,盤內施滿釉,盤外壁施釉不到底,約有三分之一露胎,釉汁薄而透明,釉色淡米黃泛青,胎釉結合緊密,釉下施一層化裝土,局部泛胎質浸潤的棕褐色斑,釉面有細碎冰裂紋片,盤中心位置開片紋粗且深,並有黑褐色沁。鏡下觀察,釉內有稀疏清亮的氣泡,釉面有黃赭色點狀斑。
器的造型粗獷古拙,形似淺盆,加工精細,器表可見早期輪製成型工藝痕跡。盤中心部位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垂凹,並有由中心向外周擴散的旋渦狀紋。盤內有十個類同甲骨文的刻劃文字,縱向排列,左右各三字,中間四字,布局對稱,結構合理,刻劃線條流暢自然。
這件古陶瓷盤,粗中見細,拙中見雅,具有原始質樸的美感。從此盤的加工成型工藝,以及胎釉特徵分析,當屬早期原始瓷器,原始瓷始於商代,因此這件瓷盤可能是商代歷史遺物。由於盤中的文字自今尚未能解讀出來,其謎團有待專家學者研究考證。

青花瓷盤

基本特點

青花瓷最早產生於唐代,元代景德鎮燒制青花瓷技術日趨成熟,到明代宣德時期青花瓷在燒造技術上達到了高峰,以至於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樣,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罐等,其中盤極雅致華貴。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宣德青花盤的基本特點。

在用料上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盤用元代剩下的進口料或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蘇泥麻青”料,中文譯為玻璃藍,以上兩種料實為一種料,同出於一個產地,其特點是色澤濃艷,凝重;在盤上青料濃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鐵鏽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類,發色稍淡,雅致,且無“鐵鏽疤”,可能是較優質的國產和進口料的混和料,但此類較少;宣德青花瓷盤釉汁均淨,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徵。

在造型上

(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盤大小懸殊,主要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盤)、盛大宴會(大盤)、陳列工藝品等,敦實古拙,造型雋永,看上去圓渾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較永樂稍重,盤的內壁與底交接處,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稱“月亮底”;圈足內牆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為淡綠色;大盤為沙底,小盤為釉底,見窯紅;但總的來看宣德青花瓷盤在造型上不甚講究。

在紋飾上

(3)在紋飾上,宣德青花瓷以紋飾取勝,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主要紋樣是纏枝和折枝花卉。如蓮花、牡丹、山茶、枇杷、靈芝;香草龍常口銜靈芝,尾做卷為草狀;海水習翼龍,龍紋見四爪,但傳世品中不見四爪龍紋盤,多見三爪龍,還經常出現一隻拖著長翎的綬鳥正在啄食枇杷的圖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盤將繪畫藝術成功地運用於瓷盤之上,以寫意為主,圖案畫的很滿,紋飾繁密,紋樣工整,線條往往會出現濃淡不一的筆觸,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龍嘴翹如豬嘴,須上翻,身變粗;宣德青花盤中心畫犀牛望月或一條魚;蓮花多為雙邊蓮瓣。

在落款上

(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號款,為“大明宣德年制”,盤為釉底的常底心書款,盤為砂底的落款於肩部、側面或折沿下,款分無框線六字一行楷書款和有框線六字一行楷書款兩種,款以“?”字為多,個別用“造”;“德”字中“四”與“心”緊靠,中間無一橫,“衣”字第四劃的勾與第五劃的撇不相連。

瓷盤畫

瓷盤
在形形色色的藝術品中,瓷盤畫以其獨特的魅力,近年來逐漸受到收藏愛好者的推崇。瓷盤畫是在書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藝術,它融瓷器工藝與書畫藝術為一體,既顯示了畫家的藝術水平,也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藝。書畫的載體是紙,瓷盤畫的載體是瓷器。

工藝先進

中國繪畫出現於瓷器之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宋代瓷器生產已十分發達,工藝先進,為燒制瓷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此後畫家在花瓶、筆筒等瓷器上作畫題詩,提高了它的藝術品位。明清時期,瓷畫的品種又得到了拓展,畫家在瓷盤上畫出優美的圖案,於是也就產生了瓷盤畫。青花瓷盤上有“麒麟戲繡球”、“童子拜觀音”等單色作品;白瓷盤上有“紫龍盤繞”、“合和二仙”和山水、花卉、魚蟲等畫面。舊時大戶人家和讀書人,在瓷盤畫上配置紅木座架,使它成為裝飾性工藝品,陳設於博古架上,給客廳或書齋增添了藝術氛圍。時至今日,古代流傳下來的早期瓷盤畫已不多見,為收藏品市場所看好。青睞古書畫的不乏其人,然而,古瓷盤畫身價高於古書畫身價的事實卻鮮為人知。

經歷十年浩劫

瓷盤畫的高速發展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在經歷十年浩劫之後,瓷盤畫又重返藝術舞台。有些中青年畫家應商家之邀,開始在瓷盤上走筆,連西洋畫畫家也不甘寂寞,在瓷盤上臨摹西方古典名畫。不少工藝美術家將中國大畫家的作品複製在瓷盤上,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江寒汀的花鳥、陸儼少的山水等,瓷盤畫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各地。瓷盤畫是家庭中的高雅裝飾品,由於面積小,便於布置,頗受人們喜愛。瓷盤畫的題材有戲曲人物瓷盤畫、花鳥走獸瓷盤畫、美術名作瓷盤畫、山水風景瓷盤畫等。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瓷盤畫品種繁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購買。除了將瓷盤畫陳設於博古架上外,還可用繩子把瓷盤畫掛在牆上。這類瓷盤畫作品目前的價格還不高,故深受廣大工薪階層收藏者的喜愛。但一些限量燒制的瓷盤畫精品的價格卻居高不下,景德鎮曾出產過“水滸人物”瓷盤畫,因存世量較少,價格現已不菲。

藝術再創造

近年來,隨著化學顏料工藝的不斷發展,一些工藝美術師開始嘗試直接在瓷盤上作畫,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由於瓷盤規格各異,有圓形的、有平底多邊的、有帶稜角的,也有弧形口沿的,於是畫家們匠心獨運,根據瓷盤不同的形狀,充分發揮想像空間進行創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於瓷盤使用的工具、材料與中國畫的毛筆宣紙墨汁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藝術品單純的複製和搬用,而是採用多種工藝進行製作,精工細雕,一絲不苟,從而使其達到了毛筆在宣紙上作畫的筆墨效果和韻味,這實際上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