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包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

瓶裝水(包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瓶裝水是一包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用於個人使用和零售。 其使用的水可以來自任一地方,包括泉水、井水、純水、自來水,或甚至有未處理或受污染的水。

許多國家,尤其是已開發國家,有國家標準來規範瓶裝水的品質,主要用來確保水品質是否安全及標籤是否符合內容物。但在其他許多在開發中國家則很少有這些標準,或沒有真正地落實這些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瓶裝水
  • 外文名:Bottled Water
  • 定義: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
  • 用於:用於個人使用和零售
簡介,優劣辨別,標籤含義,自流井水,礦泉水,天然汽水,純淨水,泉水,井水,我國現狀,處理過程,過濾,蒸餾,逆向滲透,臭氧處理,UV處理,法規,爭論,安全性,破壞性,致癌門,國標質疑,國標之疑,地標之惑,企標之謎,標準之亂,檢測之疏,

簡介

作為一種大多數人以最低限度的消費即可獲得的自然資源,水在源源不斷地創造著財富。僅在美國,瓶裝水行業2004年的產值高達80億美元。2005年美國的瓶裝水飲用量為264.95億升,自來水飲用量則為數千億升,而瓶裝水的價格可能是自來水的1萬倍,因此美國瓶裝水市場仍然潛力巨大。
瓶裝水瓶裝水
瓶裝水的魅力何在?瓶裝水飲用者給出的三個最常見的理由是:健康、純淨和口感好。通過下文的介紹,您會發現前兩個理由多少帶有被誤導的成份,而第三個理由則值得商榷。作為一種看似基本的食品,瓶裝水已引發了頗多爭議。一些爭議側重於美國聯邦和各州制定的行業法規,另一些爭議則深究灌裝和運輸數十億升的自來水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還有一些爭議則質疑瓶裝水公司在瓶子上註明的內容。
瓶裝水標籤上漂亮的圖片和誇張的措辭有時可能會誤導消費者。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現已倒閉的阿拉斯加瓶裝水(Alasika Water),其產品標籤上註明的是“Alaska Premium Glacier Drinking Water: Pure Glacier Water From the Last Unpolluted Frontier(阿拉斯加優質冰川飲用水:來自最後一塊淨土的純淨冰川水)”,但其水源卻來自朱諾(Juneau)的市政供水。2005年美國市場上銷售的冰川純淨水來自於田納西州Tennessee)的格林維爾(Greeneville)。但如果不看名稱和說明而直接看水類型,標籤或多或少會說明瓶裝水的成份。例如,“泉水”和“自流井水”都是瓶裝水的類型。
Aquafina和Dasani是美國最暢銷的兩個瓶裝水品牌,它們都屬於“純淨飲用水”。其他暢銷品牌(包括Poland Spring和Arrowhead)則是“泉水”:Evian是“礦泉水”,Perrier是“礦泉汽水”;Eldorado Springs是“自流泉水”。這些標籤主要說明了瓶裝水的以下兩個方面:來源及其處理過程。在下一節中,我們將介紹各類瓶裝水的來源及其處理過程,同時還會介紹Aquafina生產“純淨飲用水”的流程,而這些“純淨飲用水”最初只不過是從公共供水系統採購來的普通自來水。

優劣辨別

1、看瓶的顏色——顏色過藍有問題
發暗、發黑、發紫的肯定是“黑心塑膠”,顏色過藍也有問題。
食品級PC材料應該是透明無色的,但市場上的水瓶大多呈藍色,這個給人清涼之感的顏色來源於PVC材質(已被證實含有塑化劑)。水桶顏色過深,說明廢料加得越多,也會掩蓋水質缺陷,透明或淡藍色的瓶比較安全。
2、看瓶的外觀——瓶口刺手是劣質
檢查水瓶質量,劣質瓶從外觀上看顏色深,摸上去高低下平,特別是瓶口摸著刺手,正品瓶則表面光滑。
3、看瓶內水的顏色——清澈才是好水
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無雜質,沒有肉眼可見物。

標籤含義

通常,您可以通過註明的水的類型來判斷瓶裝水的成份(FDA規定應使用“泉水”和“純淨水”等術語)。瓶裝水主要有六種類型,另外還有幾種由基本類型混合而成的衍生類型:

自流井水

自流井水源於自流井,自流井從承壓含水層(地下的一種多孔岩石結構或沙土結構,這種結構不僅能保持水分,而且承受來自上方岩層或粘土層的壓力)獲取水源。施壓層產生的壓力迫使含水層的水向上流。自流井水源的水位高度必須高於含水層最上面一層。

礦泉水

礦泉水是指溶解固體總含量(TDS)至少為250百萬分率ppm)的泉水。這些“溶解固體”是指鈣、鎂、鈉和鉀等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必須存在於水源中,而不是後來添加的。相比較而言,普通泉水中的溶解固體總量通常在50百萬分率左右。
礦泉水礦泉水

天然汽水

天然礦泉汽水源於清泉或自流井,其中含有天然碳酸成份。在處理過程中,可能要先除去碳酸成份,然後再進行添加,但添加後的碳酸成份含量必須與水源的碳酸成份含量相同。

純淨水

純淨水源於受保護的地下水源或市政供水(公共自來水)。這種水已經經過“去除礦物質處理”,即採用一道或多道工序去除水中溶解的固體。如果水來自使用氯作為消毒劑的市政供水,生產商可能還會對水進一步處理以去除氯。
瓶裝水瓶裝水

泉水

泉水來自受保護的地下水源,這些地下水是自動流到地面上的。可以通過地面上的清泉來收集泉水,也可以通過直通泉源的鑽孔來收集泉水,鑽孔必須經過消毒並且得到保護。如果通過深入泉源的鑽孔來收集泉水,那么水的成份必須與地面泉水的成份完全相同。

井水

井水是從直接打入非承壓含水層的保護井中抽取的。按照定義,在基本類型的瓶裝水中,只有純淨水在從水源抽取(或從市政供水系統購買)後需要進一步進行處理。

我國現狀

我國瓶裝飲用水的生產歷史,已有70多年了。當時以天然礦泉水為主要產品,產量較低,價格也相對昂貴,全國很少有人知道這類瓶裝礦泉水產品。
1982年國家將飲料列為計畫管理產品,為輕工40多個大類產品之一,這是我國飲料工業步入發展的起步階段。當時我國的飲料產品以碳酸飲料(汽水)、果汁 飲料、固體飲料為主,而其中碳酸飲料的產品產量占飲料總產量的90%左右,瓶裝礦泉水也列在其中,屬於軟飲料的一個分支,但瓶裝水量是微不足道的。
1987年中國第一次頒布了《飲用天然礦泉水》 國家標準(GB8537-87),這個標準屬於國家強制性標準。自從頒布執行這個標準以後,全國各地的礦泉水開發、生產便蓬蓬勃勃地向前發展。1989年 又頒布了《軟飲料的分類》國家標準(GBl0789-89),其中瓶裝水被定為八大飲料品類之一。進入90年代初期,由於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漸漸地改變,當時在全國還沒有任何其它類型的瓶裝水產品,唯有瓶裝礦泉水產品“一花獨放”。人們視在行途中手持一瓶瓶裝水為一種“時尚”。後來又有深度加工處理的瓶裝純浄水以平價投放到市場,強調其純浄與安全,也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在這裡特別提一下,近些年礦物質水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礦物質水其實10多年前就已出現,是繼純浄水之後的革新性產品,當時與天然山泉水一同被列為其它水飲料。在中國市場上,自2003年康師傅礦物質水面世以來,各個品牌的礦物質水也蜂擁出現。從2008年12月1日起,礦物質水就正式成為我國包裝飲用水分類下的六大水種之一。近些年來礦物質水的銷售增長迅猛,超越其它所有飲用水品類,礦物質水正在迎來一個發展的盛世。
瓶裝水行業通過幾年劇烈的市場競爭,至今似乎趨於平靜。從激烈的競爭中,明顯提高了消費者意識和飲水的科學知識。此外,生產企業也從激烈的競爭中悟出了許多道理。最明顯的是全國各大、中型企業在生產管理、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全國銷售市場來分析,先期建立的部分大、中型企業,至今市場聲譽不敗,產品銷售搶手,說明品牌乃是產品的關鍵,管理是他們的優勢,印證了“技術可買,管理難買”。

處理過程

最常見的純淨水處理過程包括:

過濾

過濾是指讓水流過過濾器或過濾膜,過濾器或過濾膜上面的小孔只允許極小的顆粒通過,通常是指小於1微米的顆粒,大於1微米的污染物(包括許多微生物和無機固體)則無法通過。

蒸餾

蒸餾是指對水進行蒸發處理。由於礦物質無法蒸發,蒸汽冷凝後所得到的水就是已去除礦物質的水。

逆向滲透

通過壓力使水流經半透膜,水中的礦物質或其他污染物無法通過膜上的小孔。有關更深入的信息,請參見反滲透是怎么回事。

臭氧處理

通常,可通過對氧氣進行放電處理來獲得臭氧氣體(與大氣中的臭氧類型相同)。臭氧是一種殺菌劑,它可以殺死微生物。將臭氧(O3)分子注入水中以進行防毒處理後,臭氧分子會自然分解並迅速從水中逸出。進行臭氧處理的另一個好處是,臭氧分子分解為O2和氧離子時,自由的氧離子會與鐵和硫等其他污染物相結合。當氧離子與這些污染物分子結合時,污染物會變為不溶解的氧化物。然後,這些不溶解的污染物會被過濾出去。

UV處理

紫外線(UV)是一種消毒劑,它可以殺死包括細菌和病毒在內的微生物,儘管有些微生物比其他微生物對紫外線的承受能力要強一些。此過程不使用化學製品,而是讓水在容器內經受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紫外線可以在細胞層面上破壞微生物:殺死它們,或者使它們喪失複製能力。沒有複製能力的病毒是無害的。

法規

FDA將瓶裝水規定為包裝食品。FDA對瓶裝水的規定比EPA對市政飲用水的規定要寬鬆一些。
FDA對瓶裝水安全的規定基於對所有食品產品的最基本規定,即必須使用衛生容器包裝瓶裝水,並且必須在衛生的環境中進行瓶裝處理。除包裝食品的基本規定外,FDA對瓶裝水還有一些特別規定。首先,瓶裝水必須來自於經過認可的水源,這並不是說FDA親自檢查水源以確保其安全,而只是規定瓶裝水必須來自於以下兩個地方:受保護的自然水源,如已經採取措施防止受地表水污染的泉水或自流井;或者是市政飲用水源(即自來水)。FDA還對公司在瓶裝水標籤中註明的內容進行了規定。例如,嚴禁瓶裝水公司編造水源,如果瓶裝水最初來自未經處理的市政水源(即公司採購時還不適於飲用),則必須在標籤中註明。如果瓶裝水公司在水中添加了任何物質(如氟化物或其他礦物),也必須加以註明。
瓶裝水瓶裝水
其他FDA瓶裝水法規規定了某些污染物的最大允許含量,其中包括有機物(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和無機物(氡、鉛和砷)。這些法規基於EPA對自來水的要求,但又有所不同。FDA並不認為瓶裝水是危險的食品,原因至少有以下幾點:首先,由於從一開始就必須對水源進行保護,因此水質不容易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所含有害污染物的影響,而市政系統有時必須對這些污染物進行處理;其次,至今尚未發現瓶裝水受到嚴重污染的案例。瓶裝水中存在污染物,就像自來水中存在污染物一樣,但是還沒有任何檢測表明污染物含量會威脅到人體健康。因此,FDA並沒有像對處方藥那樣對瓶裝水進行嚴格規定。
在有些方面,FDA法規實際上比EPA對自來水的規定還要嚴格,例如鉛。自來水流經含鉛的管道到達水龍頭,含鉛量必然較高,含鉛量的最大允許值為十億分之十五(即15ppb),但是瓶裝水含鉛量不得超過5ppb。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難達到EPA制定的自來水標準。例如,自來水根本不允許含有任何大腸桿菌或糞大腸菌群(大腸桿菌可能會引發疾病,而糞大腸菌群可能表明存在致病物質),但是瓶裝水允許含有微量的這些污染物。在2005年,還沒有在任何品牌瓶裝水中發現這兩種細菌的確鑿案例,這進一步印證了FDA的聲明:此類危險確實很低。另外,各城市必須對所有適於飲用的水進行消毒並檢測石棉和寄生蟲;而FDA對瓶裝水公司並沒有相應的要求。
美國聯邦法規只適用於州與州之間的供水,自聯邦法規向下一級便是州行業法規。許多州都制定了比FDA更為嚴格的瓶裝水法規,要求瓶裝水公司獲得年度許可證,並接受定期的水源和處理設施檢查。但也有些州並沒有對瓶裝水進行任何規定。
2005年以來,對瓶裝水行業監管最嚴格的實體恰恰是行業本身,行業最著名的機構是國際瓶裝水協會(IBWA)。IBWA強制其成員自覺進行自我約束,在美國購買的瓶裝水有80%都是其成員生產的。IBWA成員必須符合IBWA規範法規中的要求,其中包括對從市政飲用水源抽取的任何水都必須以逆向滲透、過濾或蒸餾形式進行消毒。(使用受保護的天然水源的公司無須對水進行消毒)IBWA成員還必須接受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的突擊性設施檢查(每年一次)。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就是一個獨立機構,負責檢測瓶裝水質量以及生產商是否遵守相應法規,它推行一套自發進行的瓶裝水認證計畫,其中包括水源和工廠檢查以及水中污染物檢測和容器密封處理檢測。有關NSF認證的瓶裝水列表,請參見NSF產品和服務列表。
通過前面針對相關法規的討論,您可能已注意到以下幾點:首先,只有FDA和州的法規是強制性的,有些州並沒有制定相關法規,那就只剩下FDA的法規了,而FDA的法規基於瓶裝水不會給公共衛生帶來潛在風險這一前提。正是這幾點使關於瓶裝水話題的爭論愈演愈烈。在下一節中,我們將詳細探討這些問題。

爭論

安全性

如果我們重新審視人們所說的飲用瓶裝水而不是飲用自來水的主要原因,即口感好、純淨和健康,就會發現出現爭論不足為奇。雖然FDA禁止瓶裝水生產商暗示其出售的水比任何其他種類的水“更安全”或“更純淨”,但暗示畢竟是很難量化的。不管怎樣,許多瓶裝水飲用者都相信自己飲用的水比自來水更健康。
實際上,只要不含大量有害污染物,所有水都是健康的,自來水也不包含大量有害污染物。2005年5月,ABC新聞節目“20/20”將美國國內五種不同品牌的瓶裝水和一份取自紐約市自動飲水器的自來水樣品送到一位微生物學家那裡進行檢測,由微生物學家在實驗室檢測水中是否含有可致病的污染物,如大腸桿菌。結果表明,瓶裝水和自來水在損害健康的污染物方面並無差別。這可能是人們觀念上的誤區,問題的實質是水的純淨度,而不是健康問題:有些瓶裝水所含的溶解固體總量確實比自來水少,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自來水中的溶解固體含量對人體健康無害。說到溶解固體,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人認為水中含量越高,實際上越有好處。有些人之所以飲用礦泉水,大概是因為他們認為水中含有較多的礦物質,這對自己的健康非常有好處。對於礦泉水來說,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比自來水更健康。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一個有趣現象是,如果水中的氟化物含量最初達不到美國牙科協會推薦的含量(0.7至1.2百萬分率),很多城市會在供水中添加氟化物以幫助保持人們的牙齒健康。因此,不飲用自來水的人所攝入的氟化物可能比飲用自來水的人少。牙醫們警告說,如果人們只飲用不含氟化物或氟化物含量不足的瓶裝水,最後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牙科問題(有些瓶裝水保留水中的氟化物,或在進行處理後將其作為有益礦物質添加到水中)。當然,富含氟化物的水是否健康一直備受爭議,因此“健康”最終是一個質的問題,需要人們進行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另一方面,純淨度則是可以量化的。
如果人們看重的是純淨度,純淨水可能就是理想之選。由於行業標準規定溶解固體總量應低於10百萬分率,因此,純淨水與純水非常接近。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認為“純淨”就是“安全”,那我們又回到前面討論的健康問題。通常情況下,瓶裝水的水源最多每周進行一次有害污染物檢測。市政供水則每月要進行數百次檢測。自來水可能不是絕對乾淨的,它可能有輕微的氯餘味,但明尼蘇達(Minnesota)衛生局稱,這些僅僅是感官質量方面的問題,並不說明水是不安全的。瓶裝水乃至純淨水並不需要完全消除其中的污染物。這些水中所含的某些污染物只要低於FDA和/或州允許的含量即可。
現在只剩下口感問題了。許多瓶裝水飲用者稱他們偏愛瓶裝水的主要原因是瓶裝水口感好,實際上,他們只是感覺瓶裝水的味道比自來水好,僅此而已。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由於許多城市處理自來水時會添加氯進行消毒,因此自來水常常有一種餘味。有些城市的自來水儘管絕對安全,但味道的確很差,原因是某些礦物質的含量較高。
但一些非科學性的、被測人事先毫不知情的口感測試發現,如果將自來水和瓶裝水裝在相同的容器中,大多數人(更準確地說是紐約市的大多數人)實際上並不能區分這兩種水。在“20/20”延續的一項瓶裝水和自來水測試中,要求隨機挑選的人品嘗六種不同的水(其中五種為知名品牌的瓶裝水,一種為紐約市自來水),並將它們分別評為“差”、“一般”或“好”等級。結果,紐約市自來水和其他一種瓶裝水並列獲得第三名,勝過其中兩種瓶裝水。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早安美國”節目對其聽眾進行過類似測試,其結果與此大致相當。通過這些測試,或許所能得出的最科學的結論就是,紐約市在自來水方面顯然做得非常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口感測試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瓶裝水在美國引發的最為嚴肅的爭論之一與聯邦法規有關,或者說與缺乏這方面的法規有關。有些人認為專為供人飲用而生產的瓶裝水應與供人飲用的城市用水受完全相同的法規管制,而不管FDA是否將其視為危險產品。另一個法規方面的重大問題是,FDA法規僅適用於州與州之間運送的瓶裝水。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一州境內生產和銷售其瓶裝水,並且該州屬於那十來個不管制瓶裝水的州,該公司的產品將不會受到任何監管,除非它自覺遵循貿易組織制定的規則,但這也只是自發性的。
除了安全法規的不同和消費者普遍存在的誤解(可能是由瓶裝水生產商的行銷活動促成的,也可能不是)外,針對這個行業的另一項主要指責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環境災難。

破壞性

2004年,全球瓶裝水總銷量達1551.85億升。消費1551.85億升的水就會產生大量的塑膠廢品,其中大多數為226.8或340.2克的容器。
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全球的生產商就使用了大約270萬噸的塑膠來生產瓶裝水使用的瓶子。其中的大多數瓶子採用的是一種稱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的塑膠,這種塑膠是使用原油製成的。僅在美國,每年需要使用150萬桶石油生產瓶子來滿足瓶裝水需求。據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稱,這么多的石油可以為100,000輛轎車提供一年的動力。
此外,近90%的瓶裝水瓶子最後都被丟進了垃圾堆或丟在了地上,而不是放入回收箱內。它們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降解,在降解過程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滲入土壤中,從而污染地下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會進而誘發新一輪的污染,長此以往,美國可能真的只能飲用瓶裝水了。一些公司正在聯合起來,努力減少它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BIOTA瓶裝水公司就是其中之一。BIOTA採用可生物降解的穀物制塑膠瓶,這種瓶子在堆肥堆中只需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即可降解。
但問題並不僅僅在於瓶子缺乏回收利用。回收的瓶子約占總量的10%,在抵消原先的生產和運輸過程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方面,它們並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由於塑膠種類繁多,致使容器的分類極為困難,因而回收成本也非常高。結果,美國的許多回收公司都不願對它們進行回收。塑膠瓶回收的大部分工作最終是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完成的,因此必須將數以十億計的瓶子運送到這些地方,這意味著此項運輸工作還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一旦將這些瓶子分解以進行重複使用,生產商往往無法單憑回收的塑膠製造出瓶子,因為“再生”塑膠瓶所用的新塑膠要遠遠多於所回收的塑膠。
當然,世界上的某些地區飲用水缺乏,儘管瓶裝水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但也不失為一種理想之選。人們總得喝水。但如果從優質水源抽取飲用水,裝入瓶中並貼上商標,再運往那些飲用自來水原本就很充足且易於取水的地方,人們就會認為這是在以商業名義消耗自然資源。一些城鎮和鄉村的居民稱,在瓶裝水公司在其附近地區設廠並從地下水源取水後的幾個月內,他們自已的水井就乾涸了。但是,由於水文地質學並非精密科學,因此通常很難證明瓶裝水公司實際的取水源與居民水井的水源相同,因此在環境保護論者群體之外提出的索賠通常會不了了之。
我們最終是否會用完公共水源仍有待觀察。同時,如果您走進您熟悉的時尚餐廳,詢問酒水服務員享用沙拉時可搭配什麼類型的水,而她告訴您是“Evian”的話,那您就問她有沒有紐約市自來水。因為在口感測試中,Evian是排在最後的。

致癌門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布了6種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的飲用水,哈藥六廠等知名企業生產的“純中純”弱鹼性飲用水、內蒙古“景友”沙漠優質水榜上有名。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是礦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後生成的副產品。

國標質疑

今年3月以來,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農夫山泉的“質量門”持續發酵。這場風波的核心,是輿論對地方標準寬鬆於國家標準的質疑。
在公眾的認知中,瓶裝水應該比自來水更安全。然而,瓶裝飲用水的國標中,水質指標僅有20項,相比之下,自來水的標準中水質指標有106項;而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標,也被認為瓶裝水的標準寬鬆於自來水。國內多地出現了“天然山泉水”等新地方標準,與“天然礦泉水”一字之差,但在礦物質指標上卻與後者相差甚遠。
此外,印刷在每瓶水上,理應公開告訴消費者的企業標準,卻成為“商業機密”,記者向雀巢、可口可樂、康師傅和統一等多家知名企業發函要求查看其企業標準,均遭拒絕。同時,記者採訪發現,在標準背後,一個標準的確立,更改,消失更有諸多疑問。標準的背後有著行業巨頭、利益集團不同程度的“參與”。
看似清澈透明的瓶裝水中,有多少不為公眾所知的秘密?

國標之疑

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
指標總數少,汞、甲醛等毒理指標缺失,大腸菌群的指標似乎略高於自來水……
瓶裝水指標數目少於自來水
在我國,關於包裝飲用水,目前已有4份國標,其中一份名為《GB19298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國標(以下簡稱“瓶裝水國標”)適用範圍最廣。
4月1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除天然礦泉水和飲用純淨水已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外,其他包裝飲用水均需符合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記者將這份國標與自來水國標進行對比,發現了諸多疑問。
首當其衝的,是水質指標的數目。在很多人認知當中,瓶裝水應該比自來水更加乾淨、安全,但在《桶(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9298-2003)中,水質指標僅有21項,遠遠少於自來水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的106項。
諸如汞、銀、四氯化碳、甲醛在內的毒理性指標,以及pH值、硬度等較為常見的水質指標,都未出現在瓶裝水國標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的一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指標數目少於自來水,是因為“瓶裝水的源水來自於自來水,所以在自來水檢測過之後,某些項目上,瓶裝水應該不需要進行檢測。”
新京報記者查閱標準發現,瓶裝水國標的確要求原料用水符合自來水國標的規定,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諸如農夫山泉之類的“天然水”,已並非使用自來水作為源水。
瓶裝水標準滯後
在指標數目之外,瓶裝水國標似乎也比自來水更寬鬆。
瓶裝水國標中大腸菌群指標為MPN/100ml≤3,而自來水國標中則要求不得檢出。
浙江大學食品與營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葉興乾此前在一篇論文中研究認為,國家瓶裝水標準對微生物的要求相對較低,甚至低於自來水國標。
中疾控環境所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兩種不同的檢測方法所致。“以前檢測菌群是按照舊式的蘇聯標準,取1L水檢測,不得超過3個菌,而後世界衛生組織改進了檢測方法,取100ML水,當中不得驗出。”該專家說,世衛組織更新了檢測方法之後,自來水的標準隨即更新,而瓶裝水標準未更新。
“這事實上是瓶裝飲用水標準滯後,我們應該向國際看齊。”北京市礦泉水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王繡燕說。
瓶裝水自來水國標涉及部門不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表示,這樣的局面反映出,我國在標準制定、產品監管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
中疾控環境所的專家介紹說,自來水國標的出台涉及多個部門,2006年修訂的自來水國標,由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聯合水利、環保、疾控等方面的相關單位共同修訂。而瓶裝水標準主要是原中國疾控中心食品所牽頭制定,涉及的部門主要在衛生系統,起草單位還包括了一家企業。對於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的質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一位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稱,“這很複雜。幾句說不清”。

地標之惑

山泉水地方標準林立
一些地標未及時更新,與國標發生了衝突;而另一些地標中的“新概念”,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山泉水概念迷惑消費者
在此前的農夫山泉“標準風波”中,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方標準(地標),明顯不如自來水國標,遭輿論詬病。近日浙江省衛生廳發文稱,地標中的安全相關指標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認為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標應“自行廢止”。
本應5年前“自行廢止”的浙江地標,被企業使用多年,相關企業和部門是否存在失職甚至違法行為?國內還有多少這類失效地標還在被企業採用?新京報記者就此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了解,該中心回應稱,中心不負責監管工作。
發現包裝水地標中,“天然泉水”概念正在各地悄然興起。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雲南、貴州、湖南、廣東、河北在內的多個省份出台“山泉水”地方標準,有的名為“天然泉水”,有的則名為“天然山泉水”。事實上,國家早已制定了“天然礦泉水”的國標,地方紛紛訂立“山泉水”地標,是何原因?
“變換名稱里的一個字,對企業來說可以降低太多的成本。”中國礦泉水聯合委員會秘書長廖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礦泉水的國家標準是國土資源部牽頭制定的,對於企業來說,瓶裝水上要想印“天然礦泉水”5個字,需要有採礦資質的審批,此外還要對開採地的水源進行春夏秋冬4次檢測。在他看來,企業熱捧“山泉水”,有傍礦泉水,迷惑消費者嫌疑。
山泉水地標不及礦泉水國標
對比已公開的“山泉水”地標與“天然礦泉水”國標,其中“山泉水”與“礦泉水”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礦物質的含量卻存在多處不同之處。
天然礦泉水國標中規定了8項礦物質的最低含量,企業生產的礦泉水至少要有一項達標,方能稱之為“天然礦泉水”。相比之下,一些山泉水地標對於礦物質含量的要求更為寬鬆。例如,河北省天然泉水地標(DB13T1269-2010)中列出了5項礦物質的界限指標,但其中4項低於礦泉水國標。例如該地標中鋅的界限指標為不低於0.05mg/L,而國標中的這一指標為不低於0.20mg/L,相差4倍。類似的情形在貴州等地的“山泉水”地標中也存在。
另一些省份的山泉水地標,則沒有對礦物質界限指標作出說明。例如,廣東飲用天然山泉水地標(DBS44001-2011)和雲南的山泉水地標(DB53/118-2009)中,都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專家認為,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的所謂山泉水,和普通自來水無異。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羽楠曾解釋“天然泉水”概念,認為除礦物質含量不需要天然礦泉水那么高外,其他各項和天然礦泉水一致。而目前雲南、貴州制定的“山泉水”地標中,毒理指標中重金屬和微生物指標高過礦泉水國標。礦泉水國標規定,鎘的含量應不超過0.003mg/L,但這兩份地標均放寬至0.005mg/L。
在微生物上,包括雲南、貴州和湖南省瓶裝飲用天然泉水地方標準,其大腸菌群總數限制上均為MPN/100ml≤3,而“礦泉水”國標中為MPN/100ml≤0。這些地標不僅不如天然礦泉水,甚至不如自來水。
企業參與制定地標
“像這樣的地方新型飲用水概念標準,多為地方企業推動出台,背後有他們自己的利益在裡面。”廖雷說。
新京報記者發現,這些地方標準的制定大多都有企業的參與。例如雲南的那份地標,起草單位包括了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雲南天外天天然飲料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瓶裝水企業;廣東的山泉水地標也有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參與。

企標之謎

“商業機密”背後存質量隱憂
與公開可查的國標、地標相比,大多數的企業標準都被宣稱為“商業機密”。這些攸關公眾健康的數據,媒體、公眾無從知曉。
新京報記者在北京調查市面上公開售賣的瓶裝水發現,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十多種瓶裝水品牌中,有三分之一是執行企業標準。
企業拒絕公開企標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介紹說,對於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工業產品,各企業可以根據安全、衛生要求制定企業標準,並且企業標準必須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新京報記者向雀巢、統一、可口可樂、康師傅等知名企業提出公開企業標準,上述三家公司均表示相關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同時以企業標準涉及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企業標準。事實上,《食品安全法》第26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供公眾免費查閱。
企標可靠性存疑
新京報記者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一份可口可樂雲南公司的礦物質水企業標準(Q/KKK 0003 S-2009),標準由該公司發布,自2010年1月29日起實施,並已在雲南省衛生廳備案,備案期從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
標準顯示,該企業的礦物質水,是以純淨水為原料,人工加入硫酸鎂氯化鉀製成。
相對瓶裝水國標,該企業標準缺少“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指標;此外,作為瓶裝水重要毒理指標的鎘(鎘損害肝和腎臟,對人體危害嚴重),該標準里也沒有。在記者獲取的另一份標準中,大連半島山泉飲品廠出台的礦物質水企標中,明確對鎘的含量做出了限制,mg/L≤0.005,與瓶裝水國標相同。
不願具名人士稱,鎘是重要的水體污染物,近年雲南多地爆發鎘污染事件。
同時,相比自來水國標,可口可樂的這份企業標準也沒有汞,鉻,氰化物,甲醛等限制指標。而大腸桿菌一項,也比自來水低。

標準之亂

部分礦物質水用自來水添加製造
複雜的標準體系看似覆蓋了所有的包裝飲用水,但由於分類方式不同,相互間還是出現了交叉和空白。
5個國標分類混亂
目前中國關於飲用水的國標共有5個。除自來水標準外,剩下4個國標均為包裝水標準。其中,從產品分類,有“天然礦泉水”國標和“純淨水”國標,剩下所有包裝水均被納入瓶裝水國標範圍。這樣的標準體系看似覆蓋了所有的包裝飲用水,但由於分類混亂,相互間還是出現了交叉和空白。
以礦物質水為例。新京報記者獲取的幾份礦物質水企標中顯示,部分是基於純淨水國標制訂,部分則是參照了瓶裝水國標。這樣一來,儘管都叫“礦物質水”,但在具體工藝流程和水質指標上,不同企業之間卻大相逕庭。
例如,上述可口可樂雲南公司的礦物質水標準,其產品水源是純淨水,產品的標準制訂參照了純淨水國標;而大連半島山泉飲品廠企業標準(Q/DBD0002S-2012)顯示,他們的礦物質水水源是自來水,並非純淨水,該企業標準中的各項指標,也大多參照瓶裝水國標。
這意味著,同樣是所謂的礦物質水,有的是用純淨水加入食品添加劑製成,有的則是用自來水添加。
缺乏統一的瓶裝水國標
飲用水管理上的標準之亂,已引起了一些部門和專家的關注。
據悉,相關主管部門曾希望通過一個國標囊括市面上能買到的各類主流水種。早於2011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徵求意見稿已在業內下發,希望替代瓶裝水國標,並將山泉水、礦物質水等產品納入“包裝水”的定義中一起進行監管。不過,該國標在徵求意見後,目前尚無下文。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說,國際食品法典對瓶裝水只有兩個標準:礦泉水和其他瓶裝水。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劉文君也表示,瓶裝水的國標“應該統一”。
中國礦泉水聯合委員會副會長王繡燕認為,我國目前缺乏一個高效的審核、更新、修改的機制。她建議,有關部門應成立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標準審核委員會,由固定的專家參與,提高修改審批和更新各種飲用水標準上的效率。

檢測之疏

重金屬等指標半年檢測一次
瓶裝水出廠前,大多只檢測感官、微生物等指標,對於重金屬、有機物等更多的指標,往往半年才檢測一次。
只檢測少數標準
即便這些企業標準都符合國家規定,出廠的產品能否真正合格,也存有疑問。
以可口可樂雲南公司的上述企業標準為例,該企標規定了22項水質指標,但在產品出廠前,並非22項指標全都一一檢測。例如企標中嚴格限制的砷、鉛、溴酸鹽重金屬指標,只是作為“型式檢測”,半年檢測一次,或是在更改配方、更換設備等情況出現後才必須進行檢測。
在記者獲得的多份企標中,關於檢測,大多是類似的情況。不少企業在產品出廠前,只需檢測感官標準、微生物指標等少數幾項。廣東一家飲料生產企業的品控室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大多數飲料企業的生產都是以“不吃壞肚子”為標準,因此對於微生物指標的把控最為嚴格,而其他諸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方面的檢測,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檢測能力,只能定期向質監部門送檢。
瓶裝水質量堪憂
中國地質科學院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市場上諸如礦物質水,天然水都存在一定質量隱憂。他認為,礦物質水是人為添加礦化劑,能不能添加,添多少,缺少研究。
張書芳,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他對市場上瓶裝飲用水溴酸鹽潛在致癌物)含量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礦泉水的合格率僅50%,礦物質水合格率為66.7%,山泉水為7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