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污染物

有機污染物

有機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胺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機物質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機物質為組成的污染物。可分為天然有機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機污染物兩大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污染物
  • 外文名:organic pollutant
  • 學科:環境、地理學
  • 分類:天然、人工合成
  • 吸附:物理吸附、靜電吸附和離子交換
  • 禁止公約:斯德哥爾摩協定
基本內容,基本方法,吸附方法,監測方法,研究與協定,研究進展,防治協定,治理前景,

基本內容

水體中除含有無機污染物外,更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它們以毒性和使水中溶解氧減少的形式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危害人體健康。特定有機污染物是指那些毒性大、積累性強、難降解、被列為優先污染物的有機化合物,其品種多、含量低。下面介紹幾種這類物質。
揮發性鹵代烴主要指三鹵甲烷(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及四氯化碳等。各種鹵代烴均有特殊的氣味和毒性,可通過皮膚接觸、呼吸或飲水進入人體。揮發性鹵代烴廣泛套用於化工、醫藥及實驗室,其廢(污)水排入環境而污染水體;生活飲用水氯化消毒過程中也產生三氯甲烷。
揮發性有機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凡在標準狀況(273K,101.325kPa)下,飽和蒸氣壓大於0.13kPa的有機物(不包括金屬有機物和有機酸類)為揮發性有機物。這類有機物數量多,大多具有毒性,廣泛分布於環境中。
多環芳烴(PAHs) 多環芳烴常以複雜的混合物存在於水中,具有很強的生物積累性、持久性,是第一類通過動物試驗被證明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屬於優先污染物。

基本方法

吸附方法

包括物理吸附、靜電吸附和離子交換吸附等吸附過程。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體分子與固體表面分子間的作用力為分子間吸引力,即所謂的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稱范德華吸附,它是一種可逆過程。當固體表面分子與氣體或液體分子間的引力大於氣體或液體內部分子間的引力時,氣體或液體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體表面上。從分子運動觀點來看,這些吸附在固體表面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也會從固體表面脫離而進入氣體(或液體)中去,其本身不發生任何化學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氣體(或液體)分子的動能增加,分子就不易滯留在固體表面上,而越來越多地逸入氣體(或液體 中去,即所謂“脫附”。這種吸附—脫附的可逆現象在物理吸附中均存在。工業上就利用這種現象,借改變操作條件,使吸附的物質脫附,達到使吸附劑再生,回收被吸附物質而達到分離的目的。物理吸附的特徵是吸附物質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吸附過程進行得極快,參與吸附的各相間的平衡瞬時即可達到。?
靜電吸附
靜電吸附則是物體帶有不同的電性,異性相吸原理
離子交換吸附
離子交換吸附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假虎吸附劑

監測方法

室內的環境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氨,氡等。有機污染物主要是前三種。測定甲醛的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氣相色譜法,國家規定的標準方法是酚試劑分光光度法,乙醯丙酮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
有機污染物
測苯常用氣相色譜法。
揮發性有機物(TVOC),主要是室內的建築材料,塗料等揮發出來的,抽菸和烹調的時候也能產生,由於所含物質種類比較多不能全部定性,不能定性的按甲苯算,主要用氣相色譜法測定。
因為室內空氣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在空氣中的比例較低,採集空氣樣品時,應該採用富集吸收法。

研究與協定

研究進展

2014年7月,中國科學院的一項新的研究綜述闡述了食物中幾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烹飪前後含量的變化,以及烹飪過程中污染物的遷移和轉化。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作為一種典型的環境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可致畸、致癌、致突變)、長期殘留性、半揮發性和高脂溶性的特徵。可以在食物鏈中富集傳遞,並且能夠通過多種傳輸途徑在全球遷移分配,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具有嚴重的危害。
日常飲食,尤其是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是人體攝入POPs的最主要途徑。結果表明,對於動物性食物,常規烹飪方法,如油炸、烘烤、煙燻等可降低動物性食物中POPs的含量;而對於植物性食物來說,烹飪前的食物準備過程,諸如削皮、清洗,以及烹飪過程本身也能夠顯著降低植物性食物中POPs的含量。在高溫烹飪過程中,食物中的POPs能夠隨油脂揮發到空氣中,或發生分解、氧化等化學反應生成其他的化合物。
食物中最終進入人體的POPs含量與烹飪原料和烹飪工藝存在密切關係。因此中餐和西餐在方烹飪方式上的差異也會導致POPs含量出現很大不同。例如研究中發現,由於POPs的脂溶性特性,很大一部分POPs在烹飪後會轉移到油中。而在西式烹飪中,油很少會循環使用,而中式烹飪則不然。含氯有機物,比如醬油中的雜質氯乙醇、三氯蔗糖等,在烹飪過程中會新生成POPs。
儘管烹飪可降低食物中POPs含量,但研究中使用的油炸、烘烤和煙燻等烹飪方式本身還會生成其他有害物質,比如苯並芘,有些烹調加工工藝會產生對人體危害很大的多環芳烴。

防治協定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協定
2001年5月22日,包括中國在內的90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簽署一項公約,決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其中8種是有機氯殺蟲劑:艾氏劑(農業上用於防治農作物害蟲,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礙、致癌)、氯丹(又稱氯化茚、1068,主要用於防治地下害蟲、白蟻和衛生害蟲,可使人致癌)、狄氏劑(用於防治蚊、蠅、白蟻、蝗蟲以及地下害蟲、棉花害蟲、森林害蟲,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礙、致癌)、異狄氏劑(用於防治棉花害蟲、水稻害蟲、甘蔗害蟲、鼠類,可妨礙人發育、致癌)、七氯(又稱七氯化茚,農業上用於防治地下害蟲及衛生害蟲,可影響人的生殖器官、致癌)、滅蟻靈(用於防治棉象鼻蟲和害蟲、蠅、蟑螂,可使人致癌)、毒殺芬(又稱氯化茨烯、3956,用於防治棉花害蟲、地下害蟲、蠅、蟑螂,可使人致癌)、滴滴涕(又稱二二三,農業、林業、糧食衛生等行業用來防治害蟲,影響人的肝臟、致癌)。以上8種有機氯殺蟲劑中的前7種將在公約正式生效(至少50個國家批准)時停止生產和使用,只有滴滴涕,被允許在大約25個國家,絕大多數是非洲貧困的熱帶國家繼續使用。他們要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下,嚴格限制使用滴滴涕對付傳播瘧疾的蚊子,儘快找到其他經濟適用的殺蟲劑。
被這項公約禁用的還有兩種有機氯殺蟲劑:六氯苯(又名滅黑穗藥,用於防治麥類黑穗病等,可影響人的肝臟)、多氯聯苯(主要用做電力變壓器、電容器中的絕緣液,工業熱載體、特種潤滑油和添加劑,可使人致癌)。使用多氯聯苯的電力變壓器、電容器,只要不發生泄漏事故,可以用到2025年。
公約禁用的最後兩種是由燃燒和工業加工帶來的副產品,都屬於二惡英類物質:多氯二苯並二惡英和多氯二苯並呋喃,它們有多種異構體,其中四氯化物質性最強,1999年沸沸揚揚的比利時污染雞事件就是二惡英作的怪。二惡英不但是劇毒物質,而且致癌。
這些有機污染物能夠沿著食物鏈傳播,在動物體內的脂肪中聚集。它們還會引起過敏、先天缺陷、癌症、免疫系統和生殖器官受損。它們都屬於環境激素,即使濃度極小,也會影響人類的內分泌系統。這些污染已經在土壤和水中長期存在,不僅難於生物降解,而且流動性很強,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南極和北極。該公約於2001年5月22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通過,它是繼1987年《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和1992年《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後,第三個具有強制性減排要求的國際公約,是國際社會對有毒化學品採取優先控制行動的重要步驟。2001年5月23日,中國政府簽署公約;2004年6月25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批准公約。

治理前景

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