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洛佩斯(英語:Gualberto Villarroel López,西班牙語:Gualberto Villarroel López)(1908年12月15日——1946年7月21日)玻利維亞軍人、政治家、總統。比利亞羅埃爾1908年出生於科恰班巴省的里韋羅鎮,早年從軍,1925年前往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學習,1929年從軍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之後在陸軍服役,1932年~1935年參加查科戰爭,戰爭結束後獲少校軍銜,成為“拉德帕”組織的領導人,推動激進派政府進行改革,1943年12月聯合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和左派革命黨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政府,政變後任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次年當選總統,執政期間與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展開合作,實行嚴厲鎮壓反對派政策,頒布1945年憲法,實行民族主義政策,壓制大莊園主和礦主勢力,給予工人權利,廢除印第安人勞役制度,執政後期因改革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加上國內右翼勢力的反對,導致玻利維亞國內社會矛盾激化,爆發大規模動亂,1946年7月21日,比利亞羅埃爾政府被暴動民眾推翻,總統本人也於當日在總統府內被殺身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洛佩斯
  • 外文名:Gualberto Villarroel López
  • 國籍玻利維亞
  • 民族:白人
  • 出生地:玻利維亞 科恰班巴省 里韋羅鎮
  • 出生日期1908年1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46年7月21日
  • 職業:軍人 政治家 總統
  • 畢業院校: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
  • 信仰軍事社會主義
  • 主要成就:創建“拉德帕”組織,並擔任其領導人
    擔任玻利維亞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總統
    任內廢除印第安人勞役制度,頒布1945年憲法
  • 政黨:“拉德帕”組織
  • 軍銜:少校
從軍經歷,總統生涯,政變奪權,制定新憲法,為政舉措,外交政策,政權危機,慘遭殺害,人物評價,家庭,人物紀念,人物言論,

從軍經歷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洛佩斯,1908年12月15日出生於玻利維亞科恰班巴省的里韋羅鎮,1925年起開始從軍,他加入了玻利維亞陸軍,並前往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學習軍事,在軍校學習期間,比利亞羅埃爾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1929年他從軍校畢業,並被授予少尉軍銜,之後比利亞羅埃爾在玻利維亞陸軍服役。
查科戰爭時期的比利亞羅埃爾查科戰爭時期的比利亞羅埃爾
1932年~1935年,比利亞羅埃爾參加了玻利維亞同巴拉圭查科戰爭,他跟隨玻利維亞軍隊多次參加了戰鬥,表現英勇,在1934年12月5日~8日的伊恩達格戰役中,比利亞羅埃爾因在戰鬥中受傷而被巴拉圭軍隊俘虜,他在被俘後被關押在巴拉圭軍隊的戰俘營中,在那裡,比利亞羅埃爾同一些被俘的玻軍中下級軍官進行廣泛接觸,他們共同成立了“拉德帕”(RADEPA)組織(RADEPA是西班牙語Razón de Patria的縮寫,該組織又叫做祖國道義共濟會或聖克魯斯元帥共濟會),這是一個混合了國家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等多種意識形態的組織,比利亞羅埃爾是這個組織中贊同民族主義和改革的代表性人物,1935年6月查科戰爭結束後,比利亞羅埃爾被釋放回國。
查科戰爭結束後,比利亞羅埃爾返回玻利維亞,並獲得少校軍銜,比利亞羅埃爾在目睹了玻利維亞在戰爭中慘敗的事實和國家的蕭條破敗後,認為整個玻利維亞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比利亞羅埃爾在“拉德帕”組織成立後不久便成為了該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此後他積極推動著政府進行改革,比利亞羅埃爾參加了1936年5月17日推翻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總統的軍事政變,在戴維·托羅赫爾曼·布希執政時期(1936年~1939年),比利亞羅埃爾是托羅、布希兩任總統的堅定支持者,支持他們所實行的軍事社會主義政策;比利亞羅埃爾獲得了政府的提拔,隨著他在軍隊中地位的上升,他在玻利維亞軍政兩界的影響也日益加大。在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將軍擔任玻利維亞總統期間(1940年~1943年),比利亞羅埃爾反對佩尼亞蘭達親近美國的政策,同時也在積極擴大“拉德帕”組織在軍隊中的影響,吸引年輕激進軍官的加入,推動國家實現變革。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少校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少校

總統生涯

政變奪權

佩尼亞蘭達總統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廣大民眾的不滿,特別是軍隊中左翼力量的激憤,1943年下半年,佩尼亞蘭達政府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國內小規模的起義不斷發生,比利亞羅埃爾領導的“拉德帕”組織成為玻利維亞軍隊內部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組織。
比利亞羅埃爾成為玻利維亞新總統比利亞羅埃爾成為玻利維亞新總統
1943年12月20日,比利亞羅埃爾領導“拉德帕”組織聯合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黨領導人里卡多·阿納亞及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領導人維克托·帕斯·埃斯登索羅共同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了佩尼亞蘭達總統的統治,比利亞羅埃爾在此次政變中率領青年軍官闖入拉巴斯的總統府克馬多宮,宣布罷免並逮捕佩尼亞蘭達總統本人及其內閣成員,政變成功當日,比利亞羅埃爾出任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1944年4月5日起任臨時總統職務,當年8月6日正式出任總統職務。

制定新憲法

1944年7月2日~8月4日,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在拉巴斯召開了新的制憲會議,制定了新的憲法,憲法恢復了1938年憲法中經濟民族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原則,給予婦女選舉權,規定總統和副總統任期6年且不得連選連任等條款。該憲法於1945年正式頒布並實施,故稱作——《1945年憲法》,在此次制憲會議中,比利亞羅埃爾在8月4日正式當選為玻利維亞總統,8月6日正式就職,任期6年。
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和他的內閣成員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和他的內閣成員

為政舉措

比利亞羅埃爾上台後,積極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比利亞羅埃爾的軍事執政委員會與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聯盟,與維克托·帕斯·埃斯登索羅、卡洛斯·蒙特內格羅和奧古斯托·塞斯佩德斯等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領導人展開合作,組成聯合政府,共同執掌玻利維亞的政權,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內有三名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成員擔任部長。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
比利亞羅埃爾在執政後繼續推進改革,玻利維亞國內改革運動重新興起,比利亞羅埃爾總統以嚴厲的手段鎮壓反對派,抑制大礦業主和大莊園主勢力,經濟方面,支持發展民族工業,保護國家資源,增加銀行儲備,抑制通貨膨脹,1945年制定經濟發展計畫,規定礦業出口所得的外匯需要按比例上交國家;軍事方面,1944年,政府將玻利維亞的“空軍小隊”按照美國陸軍航空兵的樣式改組為“玻利維亞空軍”,歸陸軍指揮,通過前任政府同美國簽訂的租借條約得到了一批美國製造的飛機,1945年創立了軍用航空公司。
比利亞羅埃爾政府維護工人階級印第安人的利益,承認工會的合法性,支持外資企業工人的罷工行為,支持組建礦工工會聯合會,1944年6月,該組織在瓦努尼成立,擁有6000多人的工會會員;1945年5月,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在拉巴斯召開玻利維亞歷史上第一屆印第安人全國代表大會,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和1000多名印第安人領導人出席會議,與會代表中既有講克丘亞語的牧民代表、也有講艾馬拉語的農民代表,在會議上,比利亞羅埃爾總統許諾將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中解放出來,為印第安人社區提供教育設施,宣布廢除印第安人所憎惡的勞役制度“枷鎖”,建立玻利維亞全國農民聯合會。
玻利維亞比索上的比利亞羅埃爾玻利維亞比索上的比利亞羅埃爾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堅持民族主義立場,反對外國干涉尤其是美國的干涉,限制美國企業在玻利維亞的發展,與阿根廷政府保持良好的關係,因出海口問題,玻利維亞與智利的外交關係緊張,1945年玻利維亞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
比利亞羅埃爾執政初期,在外交上遭遇了巨大的困難,英國美國和除了阿根廷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拒絕承認玻利維亞的新政府,認為比利亞羅埃爾政府是親法西斯軸心國的政府(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內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一部分領導人傾向軸心國,且當時玻利維亞與外交上傾向法西斯主義國家的阿根廷保持密切關係,有證據顯示納粹德國為比利亞羅埃爾政變提供了資金和支持),實則是美國為了維持其壟斷資本對玻利維亞的控制,害怕玻利維亞新政府改革威脅其利益,故而拒絕承認。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動員民眾在拉巴斯奧魯羅舉行支持政府的遊行示威,比利亞羅埃爾宣稱:玻利維亞的新政府真正代表玻利維亞人民的利益,美國的拒不承認是為了維持它對玻利維亞的剝削與壓榨。比利亞羅埃爾政府為了改變其在拉丁美洲的孤立地位,罷免了政府內一些親近軸心國人士的職位,這使玻利維亞在美洲的地位得到改善,到了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執政後期,美國政府也承認了玻利維亞的新政府。
郵票上的比利亞羅埃爾郵票上的比利亞羅埃爾

政權危機

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實行壓制反對派的政策,對傳統黨派的政治家進行迫害,處決對政府發表批評意見的知識分子,關閉部分大學;為了保證政府與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的合作,在1944年的制憲會議中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黨獲得大部分選票的情況下,政府暗殺了其領導人,並逮捕了其追隨者,1945年年末,政府以必須抓捕具有領袖地位的傳統黨派的政治家並將他們處死為由,殘酷的鎮壓了在奧魯羅發生的暴動。
郵票上的比利亞羅埃爾郵票上的比利亞羅埃爾
玻利維亞國內的工人受益於政府的改革,因此他們要求獲得更多的權益,希望政府對工人做出更大讓步,1944年~1946年,礦工、鐵路工人連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罷工,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轉,比利亞羅埃爾對工人罷工進行了血腥鎮壓,有的工人甚至被推到懸崖底下活活摔死,工人們認為比利亞羅埃爾政府已經背叛了自身的承諾,開始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
在比利亞羅埃爾統治後期,玻利維亞國內財政匱乏,通貨膨脹不斷加劇,失業人數不斷增加,政府承諾的改革措施也沒有得到完全落實,民眾對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由於實行對大莊園主號礦主的壓迫政策,比利亞羅埃爾還遭到了國內右翼勢力的極端敵視;大量的工人、學生、教師開始罷工罷課,右翼勢力也在想方設法顛覆比利亞羅埃爾政府。曾經對立的兩股勢力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比利亞羅埃爾政府,1946年初,政府安排的候選人在地區選舉中敗選,反對派控制了國內的多個地方,比利亞羅埃爾政府變得岌岌可危。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外出視察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外出視察

慘遭殺害

1946年6月~7月,玻利維亞全國多地發生了右翼勢力操縱的大規模民眾流血暴動,美國也支持了此次暴動,7月21日,拉巴斯城發生了大規模的民眾示威,之後在右翼勢力的操縱下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流血暴動,而玻利維亞的軍隊和警察都沒有對暴動進行鎮壓,暴動的民眾包圍了拉巴斯總統府克馬多宮,總統府衛隊隨後與暴民展開激戰,經過一個小時的戰鬥,總統衛隊被擊潰,比利亞羅埃爾總統被迫宣布辭職,但民眾並沒有罷休,暴民們沖入總統府內抓住比利亞羅埃爾,隨後對他進行了毒打,比利亞羅埃爾在打鬥中被刀刺傷,並被從總統府二樓的陽台扔到樓下,比利亞羅埃爾被殺身亡(一說是暴徒在總統府內將比利亞羅埃爾殺死,另一說是比利亞羅埃爾被吊死在穆里略廣場的路燈上),時年38歲,屍體被懸掛在總統府前穆里略廣場的路燈桿子上,一同被處決的還有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三個合作者,分別是:路易斯·烏利亞·德拉·奧利瓦亞(總統秘書)、瓦爾多·巴利維安上尉(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助手)、羅伯托·伊諾霍薩(總統府新聞發言人)。比利亞羅埃爾被殺身亡後,保守勢力重新掌握了玻利維亞的政權,直至1952年發生玻利維亞革命

人物評價

由於比利亞羅埃爾在外交上傾向軸心國,他後世時常被與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相提並論(兩者通常被認為在外交上傾向軸心國,但兩者都主張對國家實行深刻變革)。比利亞羅埃爾執政期間用暴力侵害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傳統政客的行為被認為是在加深玻利維亞國家的分裂,它使政府的大多數改革活動付諸東流,大部分社會精英認為這是幫派主義和法西斯主義行徑,歸根結底,比利亞羅埃爾政府的滅亡在於過分的政治暴力。
50000玻利維亞比索上的比利亞羅埃爾50000玻利維亞比索上的比利亞羅埃爾
比利亞羅埃爾的良好意願被可怕的政治罪惡所歪曲,成了激進改革的犧牲品,直到1952年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執政後,他所受的屈辱才得到昭雪,被追認為烈士英雄。在1952年玻利維亞革命後,人民普遍認定比利亞羅埃爾是民族主義者、愛國者,擁有崇高的理想品質和集體福祉的革命精神

家庭

比利亞羅埃爾已婚,擁有兩個子女。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一家合影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一家合影

人物紀念

玻利維亞科恰班巴市有以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命名的“比利亞羅埃爾”煉油廠,拉巴斯有以比利亞羅埃爾總統名字命名的“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軍事學校,玻利維亞國內有為比利亞羅埃爾總統開設的紀念館,1962年,為紀念比利亞羅埃爾總統,政府在拉巴斯省內有而設立的“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州(Provincia de Gualberto Villarroel)”,1984年發行的50000玻利維亞比索上印有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頭像。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雕像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總統的雕像

人物言論

———“我不是富人的敵人,但我是窮人的朋友。”
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