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餅

環餅

環餅是回族的一種小吃,用紅糖、蜂蜜、花椒、紅蔥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適量的雞蛋、清油和面,然後反覆揉壓,搓成粗條,捻成麵團,搓成或抻成由粗細勻稱、盤連有序的圓條構成環狀物放入油鍋炸至棕黃色即成。在寧夏各地,每逢節日喜慶,回族婦女同胞便各顯身手,做出圖形各異的多種饊子,點綴節日氣氛。如今,在許多飯店和早點鋪或菜市場上,饊子也以已成為常見食品,隨時可以買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餅
  • 外文名:Ring Cake
  • 拼音:huán bǐng
  • 注音:ㄏㄨㄢˊ ㄅㄧㄥˇ
  • 又稱:饊子
菜品特色,製作方法,做法一,做法二,歷史溯源,

菜品特色

環餅:“點心香,月餅美,回回的饊子甜又脆”。這話一點不假,饊子是回族民眾的傳統食品之一。古稱“環餅”、“寒具”。據史書記載始於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寫詩讚美饊子的作法:“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炸饊子:“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索索扭捻成釧之形,油煎食之”。
寧夏回族的饊子,素來以股條細勻,香酥甜脆,金黃亮潤,輕巧美觀,而博得中外人士的讚譽。1985年,阿拉伯國家友好人士訪寧夏在回族家中做客,稱讚寧夏饊子酥脆。1982年西北五省烹飪比賽表演,寧夏饊子譽滿西安。
炸饊子也叫擺饊子,要有嫻熟的技巧,回族婦女擅長炸饊子堪稱一絕。炸好了,香酥甜脆,炸不好,綿如皮條,回族辦喜事炸饊子多由老年或中年婦女掌鍋。饊子不僅造型獨特,而且方便易作,如今不但回族家裡廣泛作,而且西北信仰伊斯蘭教的其它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族、撒拉族等都有節日作饊子的習俗。饊子已成為回民團結和睦友愛 的象徵,是歡度節日不可缺少的聖潔的食品。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細環餅、截餅:皆須以蜜調水溲麪;若無蜜,煮棗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餅美脆。”《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盧諶 《祭法》:“夏祠別用乳餅,冬祠用環餅也。”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食物中有饊子,又名環餅。或曰:即古之寒具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谷部·寒具》:“環餅,象環釧形也。”
環餅亦稱“饊”、“寒具”等。俗稱“饊子”。古代食品名。用麵粉、糯米粉加鹽或蜜、糖,搓成細條,油煎而成。形狀各別,或為麻花,或柵狀。
環餅是一種油炸麵食。在西北地區都有吃饊子的習慣。一般漢族在臘月底製作,過年時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數民族的民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
饊子,是青海農業區各族人民逢年過節製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連,外觀纖細黃亮,入口濃香酥脆,為麵食中的佳品,在宴會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饊子是用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越細說明手藝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製作方法

做法一

油饊子
主料:麵粉
炸饊子的做法:
第一步,揉面。把麵團子放在面板上擀扁,首先動用小擀麵杖,把它壓開,動用大擀麵杖想做面片一樣,把它乾成好大好大的一張麵皮。
第二步,造型。先把面像做手工一樣按最好的使用面積切好,剩下的邊角料最後直接炸就可以不用管它。然後切開每一個,要注意合適的大小。
第三步,炸制。

做法二

原料配方
麵粉500克雞蛋1個鹽12克植物油500克(約耗100克)
  1. 將麵粉放入盆內,兌入約250毫升溫水(天熱可用涼水),雞蛋1個,鹽12克,同時放入,待鹽溶化後,用手把面抄勻,再用手把面紮成柔軟光滑有筋力的麵團,蓋上濕布餳20分鐘。
    2.案子上抹些油,把面放在案子上,在麵皮上再抹一層油,用水搓成筷子樣粗細的長條,分層盤入盆內。層層都要刷油,從頭到尾搓成一根。
    3.將麵條的一頭夾在左手的虎口處,用右手捋住麵條,往左手並排伸出的4個指頭上纏9~10圈,再取一雙筷子,撐在纏好的麵條圈套內,用雙手拿住兩頭,往外抽至20厘米左右長,投入七成熱的油鍋中,剛一見熱,立即將一頭扭一個半劑,然後抽出筷子,在油鍋中炸至定型,成柿黃色撈出即成。

歷史溯源

環餅是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的的風味名點之一。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饊子。
起於寒食節禁火,用以代餐,因稱寒具。後成為一種平時的點心食品。《楚辭.招魂》:“粔粧蜜餌,有餦餭些。”漢王逸註:“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粧。”朱熹集註:“粔粧,環餅也,吳謂之膏環,亦謂之寒具。”漢桓譚《新論》:“莫不以牛羊雞豕而祭之,下及酒脯寒具。”唐劉禹錫《寒具》詩:“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宋陸游《九里》詩:“陌上鞦韆喧笑語,擔頭粔粧簇青紅。”《淵鑒類函.食物部.粔粧》:“粔粧,蜜和米麵煎之,作之冬春,成者可留數月,寒具禁菸時用也。”又:“《齊民要術》名環餅,粉和面牽索捻成,象環釧形。《廣雅》謂之粰饊。今通名饊子。饊,易消散也。”又:“宋人小說以寒具為寒食之具,即閩入所謂‘煎脯’。以糯粉和面,油煎沃以糖,食之不濯手則能污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