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道德規範

環境道德規範是衡量或評價人們處理與生態環境關係的具體行為準則,隨著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逐步深人而不斷豐富完善,基本內容包括:(1)熱愛大自然,與自然為友。人是大自然的產物,大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是敵對的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而是互惠互利、共存共榮的友善關係。人類對大自然的熱愛,實質上是對人類生命本身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愛護,實質上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愛護;(2)愛惜動植物,保護生態平衡。現代生態科學表明,保護地球現有動植物群落的完整、穩定,是保持地球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能力,保證物種遺傳資源的多樣性,維護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地球上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條件。人類只有保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能生存和發展,人才能在地球上生存和發展;一旦地球上的動植物遭到人類盲目的嚴重毀損,人類就會失去維護命所必須的物質交換對象和自然環境;(3)最佳化生產方法,防止環境污染。工農業發展帶來的大氣、水域、城市噪聲等污染,已給人類的生命健康、日常生活和地球生態平衡帶來巨大的威脅。為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必須克服在生產中急功近利,不顧污染環境,只顧追求眼前利益的不道德行為。應當用一切現代科學技術和工藝手段改進生產方法,努力減少並制止環境污染,不僅應當重視勞動生產率,而且應當高度重視生產方法的科學化和合理化。

發展科學技術,對於人類節約併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方面,人們可以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大大節約生產中的自然資源消耗,創造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能為人類探尋發展生產和文明生活所必須的新的自然資源。(5)節儉資源消費,生活方式實現生態化。現代環境道德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物質消費領域中確立全新的道德標準,從崇尚過度的資源消費的傳統生活方式,轉變為在全社會倡導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享受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生活、消費行為應以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榮,以浪費自然資源、污染自然環境為恥。人們的居住、交通、旅遊、娛樂、交際等方式的選擇,應當有利於自然資源的節約使用和再利用,有利於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