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是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而設立的環保類獎項,旨在獎勵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調動廣大環保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環保科技事業發展。

2002年國家環保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工作的通知》,設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2003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首次頒發。2007年3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進行了修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官網顯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截至2017年12月,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共評選了15次,一共有731個項目獲得該獎,其中,一等獎62項,二等獎275項,三等獎390項,科普類獎4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實施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 設立時間:2002年11月14日
  • 首屆頒發:2003年
  • 評獎周期:每年評選一次
獎項歷史,獎項設定,組織流程,評選組織,申請條件,評選考核,獎勵情況,文化傳統,獎項宗旨,獎勵原則,社會評價,

獎項歷史

2002年11月14日,國家環保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工作的通知》,設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以下簡稱“環保科技獎”)。
2003年,環保科技獎首次頒發。
2004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印發了《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試行)。
2007年3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獎勵辦法”)進行了修訂,該辦法自發布之日起一個月後實施。
2016年10月22日,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評審會在北京召開。

獎項設定

環保科技獎每年評審一次,獎勵項目分為環境保護技術類研究項目和環境保護軟科學類研究項目兩類。環保科技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5%,二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15%,三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20%。
一等獎授予在環境科學技術上有重大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得到廣泛套用,取得重大環境效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重大意義和作用的項目;或者授予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很大,具有較高理論、學術水平和創新特色,對推動環境管理改革和環保事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取得重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軟科學研究項目。
二等獎授予在環境科學技術上有較大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中國國內領先水平,在較大範圍套用,取得顯著的環境效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較大意義和作用的項目;或者授予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大,在中國環境管理上有創新,對推動環境管理現代化和領導科學決策起到重要作用,取得很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軟科學研究項目。
三等獎授予在環境科學技術上有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中國國內先進水平,取得較大環境效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用大的項目;或者授予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較大,結合中國環境管理實際,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對推動環境管理現代化與領導科學決策起到顯著作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軟科學研究項目。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以下簡稱“獎勵委員會”),負責對環保科技獎勵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獎勵委員會主任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管科技的領導擔任。
獎勵委員會下設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工作辦公室”),獎勵工作辦公室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工作人員組成,負責環保科技獎勵的日常工作。
獎勵委員會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或審核有關的管理規定;
(二)聘請具備資格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
(三)審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
(四)研究、解決環保科技獎勵工作中出現的其他重大問題。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
獎勵委員會根據每年申報項目情況,聘請環保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當年的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負責對當年環保科技獎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主任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推薦或提名。
評審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負責環保科技獎項目的評審工作;
(二)向獎勵委員會報告評審結果;
(三)對評審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處理;
(四)對完善環保科技獎勵工作提出諮詢意見和建議。
評審委員要求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熟悉中國國內外環境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具備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相當職務,要求具有公正、公平、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良好職業道德,身體健康,有能力全程參加評審會議。
評審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推薦或提名,並經評審委員會半數以上委員同意方可。
獎勵工作辦公室負責環保科技獎日常工作。包括組織申報項目、對申報項目登記、對申報項目文檔資料進行形式審查、承擔評審會議會務工作、處理異議以及獎勵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宜。

申請條件

環保科技獎面向全社會,凡涉及環境保護領域科學技術成果的完成單位、組織或個人均可申報。
環保科技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干涉。
  • 獎勵範圍
環保科技獎的獎勵範圍包括:
(一)在環境保護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領域中,發現或者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的,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並得到科學界公認的科學研究成果;
(二)套用於環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和核安全等領域,具有創新性並取得顯著效益的產品、技術、工藝、材料等科學技術成果;
(三)為推動環境綜合決策,促進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在環境保護戰略、政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核安全審評、標準、監測、信息、環保科普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和創新性、並在實踐中得到套用取得良好效果的軟科學研究成果;
(四)在套用、推廣、轉化具有重大市場價值的環境保護套用技術成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且取得顯著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成果;
(五)對引進國外先進環保設備儀器的製造技術,已消化吸收,自主生產出產品,具有較強的示範、帶動和推廣能力的技術成果;
(六)在華註冊的國際組織或機構與中國的組織或機構合作開展環境保護技術研究開發,取得的科學技術成果。

評選考核

環保科技獎評審程式要實行固定化、規範化。原則上本年度的獎勵工作要在上一年度十二月底以前,由國家環保總局下發項目徵集通知,六月底之前組織進行專家評審,獲獎項目公示,本年度年底之前由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獲獎項目公告,並舉行獲獎項目的頒獎大會。
  • 獎勵項目推薦及評審
環保科技獎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國家級工業總公司、全國性行業聯合會、協會、學會等機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直屬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工程技術中心,以及經獎勵委員會確認的具有推薦資格的其他法人單位推薦或者由項目申報內容相關專業領域三位具有正高級以上職稱的人員聯合簽名推薦(以下簡稱“獎勵項目推薦單位(或推薦專家)”)。
符合“獎勵辦法”規定的單位、組織或個人,可以向獎勵項目推薦單位申報環保科技獎項目。
被推薦的環保科技獎項目必須符合“獎勵辦法”獎勵範圍的規定,並經主管部門或相關機構進行科技成果鑑定、驗收、評審或獲得專利後,實際套用一年以上的科技成果,同時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屬於環保裝備或工藝性研究的項目,必須完成生產性試驗;
(二)能作為商品的項目,必須達到批量生產的水平;
(三)軟科學研究項目成果,必須被使用部門接受並套用於決策和管理實踐;
(四)基礎研究與套用基礎研究項目,必須在中國國核心心期刊(或國外公開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或者正式出版專著。
推薦環保科技獎重大項目(總項目)時,應包括該項目所含的各子項目。具有獨立套用價值的子項目,經總項目負責人同意,可單獨推薦,但推薦總項目時應剔除子項目的技術內容,並註明子項目推薦及獲獎情況。單獨獲獎的子項目,不再分享總項目的榮譽和獎金。
正在研究中的項目、成果權屬有異議的項目不得作為推薦項目;已獲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原則上不得作為推薦項目。
推薦環保科技獎項目,必須經項目完成人和項目完成單位同意後,按照規定格式、內容填寫《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推薦書》(以下簡稱“推薦書”)。
申報材料包括推薦書、技術評價證明(指在中國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情況,科技成果鑑定、驗收和評審證書,專利證書,查新報告,檢測報告和法定審批檔案等)、引用或套用證明等。申報材料應裝訂成冊,一式五份,其中一份為加蓋推薦單位或組織印章的原件材料。有關技術資料(研究或研製報告等)一式三份,裝訂成冊。
環保科技獎候選人是指對推薦項目的完成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主要完成人員。具體包括:
(一)相關科學技術論著的主要作者;
(二)項目總體方案的具體設計者;
(三)對解決項目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做出重要貢獻者;
(四)項目轉化投產、推廣套用過程中重大技術難點的解決者;
(五)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者等。
環保科技獎候選單位應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套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對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單位。
各級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原則上不得作為環保科技獎的候選單位或候選人。
獎勵項目推薦單位負責推薦項目的初審,並將初審合格的項目報獎勵工作辦公室。初審內容如下:
(一)推薦項目是否符合“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
(二)推薦書是否符合填寫說明的要求,附屬檔案是否齊全;
(三)推薦書的內容是否屬實。
經評定未授獎的項目及項目候選人、候選單位,如果其項目在此後的研究開發活動中獲得新的實質性進展,並符合“獎勵辦法”有關規定條件的,可以按照“獎勵辦法”的有關程式重新推薦。
獎勵工作辦公室負責申報項目文檔資料的形式審查,形式審查主要包括:
(一)申報項目相關資料及其附屬檔案齊全,列印並裝訂成冊;
(二)獎勵範圍、推薦單位、推薦條件、推薦程式等符合有關要求;
(三)申報題目與申報內容一致;
(四)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資格、排序及數量符合規定;
(五)申報項目的技術內容和效益計算科學、合理;
(六)申報的項目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已完成成果登記;
(七)申報項目未獲得過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獎;已獲得國家認可的有關社會獎勵的項目可以申報環保科技獎;
(八)申報項目技術證明檔案齊全,項目應經科技成果鑑定、驗收、評審或獲得專利後實際套用一年以上(含一年);
(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直屬科研、事業單位申報的項目,應是列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保科技發展計畫的項目。
  • 環保科技獎獲獎項目評審
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後,由評審委員會分專業組進行評審,其結果提交全體評審委員會議審議。
每一申報項目由評審委員會主任在徵得評審委員本人同意後,指定一名評審委員為其主審人,一名或多名評審委員為其副主審人。
評審委員依據各申報項目性質,分別按照環境保護技術類研究項目和環境保護軟科學類研究項目評審的指標,對申報項目進行評議,並由全體參會評審委員投票確定獲獎項目及其獎勵等級。
評審委員會評審項目時,須保證全體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員參加會議,並參加投票表決。
(一)環境保護技術類研究項目評審指標:
1、環境技術創新程度
2、項目難易程度或複雜程度
3、主要環保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
4、總體環保技術水平
5、已獲經濟效益及投入產出比
6、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7、發展前景及潛在效益
8、轉化、套用、推廣程度
9、對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或實現技術跨越的作用
10、對推動環保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
(二)環境保護軟科學類研究項目評審指標:
1、觀點、方法和理論的創新性
2、工作難易程度或複雜程度
3、對環境決策科學化和環境管理現代化的作用和影響
4、研究成果科學價值和意義
5、研究成果轉化推廣程度
6、已實現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及經濟效益
7、環境科研項目投入規模及其效益
8、發展前景及潛在效
一等獎項目須得到參加投票評審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的贊成票,二、三等獎項目須得到參加投票評審委員二分之一(不含二分之一)的贊成票,方可生效。
參評項目環保科技獎候選人不得擔任評審委員,本單位有參評項目的評審委員不得擔任該項目的主審人或副主審人。
評審委員和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對候選人和候選單位所完成項目的技術內容、智慧財產權及評審情況嚴格保密。
獲獎項目實行名額限制,具體限額根據當年項目申報情況,由獎勵工作辦公室提出建議,評審委員會會議決定。
環保科技獎單項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數實行限額。一等獎人數不超過15人,單位不超過7個;二等獎人數不超過9人,單位不超過5個;三等獎人數不超過5人,單位不超過3個。
  • 異議及處理
環保科技獎實行先評獎後異議的程式。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獲獎項目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網站和《中國環境報》上公示。
自評審結果公示之日起,30日內為異議受理期。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公示項目持有異議的,應在異議期內向獎勵工作辦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提出異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寫明異議者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繫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繫電話。以組織名義提出異議的必須加蓋公章。
異議材料一式兩份寄獎勵工作辦公室。
涉及推薦項目候選人和候選單位的異議,由該項目的推薦單位負責處理,處理意見報評審委員會審定。
涉及對推薦項目是否達到環保科技獎勵條件的異議,由該項目推薦單位提出意見後,報評審委員會確認或由評審委員會視需要召集有關專家審定確認。
屬於對推薦項目評定等級提出異議的,不予受理。
對有重大異議的項目,獎勵工作辦公室將組織有關評審對獲獎項目進行答辯或實地考核。必要時,報獎勵委員會進行裁定。
在獎勵工作辦公室收到異議起20天內為異議處理期,超過20天異議未處理完的,經獎勵委員會批准,作為本年度不予授獎項目處理。
  • 授獎
經過異議處理由評審委員會確認取消的項目,異議處理期未能處理完成經獎勵委員會批准不予授獎的項目,不予授獎。
異議處理期結束後,獎勵工作辦公室將無異議項目或有異議但異議處理後保留項目的名稱、獲獎等級及獲獎項目參加單位、人員,報獎勵委員會審核。經批准後,這些項目為本年度環保科技獎獲獎項目,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網站和《中國環境報》上向社會公布。
對獲得環保科技獎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和個人,由獎勵委員會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
環保科技獎是授予公民或者組織的榮譽,授獎證書不作為確定科學技術成果權屬的直接依據。
剽竊、侵奪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環保科技獎的,經查證屬實,撤銷獎勵,追回證書和獎金。
推薦單位提供虛假材料,協助他人騙取環保科技獎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暫停或取消推薦資格。

獎勵情況

  • 評獎結果
截至2017年12月,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共評選了15次,一共有731個項目獲得該獎,其中,一等獎62項,二等獎275項,三等獎390項,科普類獎4項。
年份獲獎等級及數目來源
2003年
共有30個項目,二等獎5項,三等獎25項
2004年
共有32個項目,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6項
2005年
共有27個項目,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3項
2006年
共有36個項目,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27項
2007年
共有41個項目,一等獎4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2項
2008年
共有48個項目,一等獎6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6項
2009年
共有62個項目,一等獎5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33項
2010年
共有40個項目,一等獎4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0項
2011年
共有51個項目,一等獎5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27項
2012年
共有66個項目,一等獎6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34項
2013年
共有62個項目,一等獎6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31項
2014年
共有68個項目,一等獎7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35項
2015年
共有63個項目,一等獎6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31項,科普類獎2項
2016年
共有63個項目,一等獎6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30項,科普類獎1項
2017年
共有42個項目,一等獎3項,二等獎38項,科普類獎1項
下面僅列出獲獎年份、項目名稱和獲獎等級,項目編號、完成單位和完成人的情況可以參考:
年份項目名稱獲獎等級
2003年
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
二等獎
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及連續微濾技術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新型預處理技術及關鍵設備
長程差分吸收光譜(DOAS)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系統
西氣東輸工程穿越保護區沿線地區生態保護與管理方案研究
溫室氣體排放貿易及京都議定書相應對策
三等獎
城市空氣污染預報方法及其套用技術研究
機車排氣催化淨化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
20種新國家環境標準樣品的研製
秦山地區多堆、多堆型核電站環境監測方案研究
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信息共享
洪河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
高效單元處理設備的研製和開發
姜堰市生態示範區建設研究
高含硫沼氣脫硫技術的研究
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研究
沙塵暴與黃沙對北京地區大氣顆粒物影響研究
淮南市毛集鎮環境規劃
唐山市大氣環境中苯並(a)芘污染現狀及源識別研究
以DOAS為基本配置的大氣自動監測系統開發與套用研究
半乾半濕法脫硫技術與裝備研究(96-910-01-03)
脈衝放電電漿煙氣脫硫技術研究
預處理+A/O生化+膜法缺氧生化污水處理技術
中國湖泊生態恢復工程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溢油膠凝劑及噴灑回收裝置
白雲鄂博礦開發利用對包頭地區環境放射性影響研究
環保紫外水消毒技術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擠壓秸稈成型燃料替代小型鍋爐燃煤套用技術研究
油井封隔高壓一次充填防砂技術
2004年
大規格平面閥鼓式真空洗漿機
一等獎
氣候變化對主要脆弱領域的影響閾值及綜合評估
二等獎
珠江三角洲空氣品質研究
我國有機錫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二惡英排放規律及其控制對策研究
秦山第二核電廠二號壓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縫問題核安全技術研究
浮選精煤脫水隔膜自動壓濾機的研究和套用
三等獎
複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水處理生態工程研究及示範
氧化鋁廠燃燒-—赤泥附液吸收脫硫技術
渾河治臭及綜合整治技術的研究與工程套用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無機陶瓷膜過濾器的研製及在絲網印刷廢水處理中的套用
亞熱帶海水養殖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技術研究
高活性厭氧顆粒污泥工業化生產技術
高水力負荷人工濕地處理富營養化水示範研究
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及配套處理技術
深圳市龍崗河、坪山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規劃研究
以線路板含銅酸鹼蝕刻廢液為原料生產鹼式碳酸銅的工藝
中東部生態調查與評估
秦皇島東港城市污水再生處理回用工程
放射性伴生石煤礦開發和利用對環境影響研究
醫療廢物熱解焚燒系統
燃煤裝置煙氣除塵脫硫一體化設備及成套技術
煙氣連續排放線上監測系統
棉花貿易開放給中國社會經濟及環境帶來的影響
難降解工業有機廢水處理的新型生物流化床耦合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地圖集》及其電子版編制研究
LMC立窯袋除塵器
LGM/KE型系列燃煤鍋爐布袋除塵設備
王家崗高溫高鹽油田污水達標處理工藝研究
大氣顆粒物源解析及環境監測信息管理系統
機動車簡易工況污染物排放檢測系統
2005年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研究
一等獎
西氣東輸工程沿線區域環境與生態安全保障、恢復及構建
二等獎
交替式內循環活性污泥工藝(AICS)的開發與工程套用
城市噪聲計算模型及建築防噪規劃
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關鍵基礎技術研究
三等獎
天車通過式電爐煙氣捕集罩
生態工業園與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及指標體系研究
危險廢物處置工程建設技術要求
江蘇省綠色GDP研究
杭州市環境容量研究
利用二氧化碳製備脂肪族聚碳酸亞乙酯和降解型聚氨酯泡沫塑膠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綜合信息平台開發研究
酒精廢醪液生產有機肥工藝技術
吉林省敦化市哈爾巴嶺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挖掘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SND法高效脫氮處理
稻麥秸桿全量自然還田套播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香港土壤及其環境研究
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LFRY-5醫療垃圾熱解焚燒爐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系列技術規範及標準
廢水處理設備化技術及產業化研究
天然含氟廢水處理劑的研究
電子網板蝕刻廢液的資源化
BOD快速測定儀的研製
有機廢棄物無害化發酵處理技術
南寧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實踐與生態城市的發展模式
採用“水解+A/O污水處理工藝實現化工污水達標排放
2006年
大型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過程裝備的開發與套用
一等獎
化學--生物絮凝組合技術與設備研究
秦山第二核電廠核安全研究
二等獎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洱海湖濱地區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控制技術試驗示範
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研製與套用
洪水易損性評價——生態保護與洪水災害減緩研究
改進的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工程化研究與套用
高效生物除磷脫氮微曝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
廢輪胎綜合利用技術及其成套裝備
高濃度難降解工業(焦化)廢水HSBEMBMR微生物(脫氮)處理系統及技術
西部地區內陸河流域生態承載力與生態安全
渤海海上溢油輸移、擴展數值預報軟體
LCM/M高爐煤氣乾法淨化脈衝袋式除塵設備
KM型快速隔膜壓濾機
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環境中污染物濃度系列標準及基礎研究
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反應及其淨化作用與套用研究
蘭州市環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及套用研究
三等獎
高效多功能無機-有機複合水處理劑的研製及開發
CL-II型煉焦爐裝煤出焦消煙除塵移動站
“西電東送”北部通道火電規劃項目區域環境影響研究
工業污染源有機毒物治理技術及資源化
工業污染控制的信息公開化及其在江蘇省的套用研究
濟南市污染源煙氣線上監控系統研究開發與示範
跨界融合構建基因工程菌Fhhh處理石化廢水生物技術
CBS城市垃圾生化菌種堆肥技術研究
重慶市主城區大氣污染控制行動計畫研究——重慶主城“藍天行動”實施方案
印染工業廢水處理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套用
冶煉行業低濃度SO2廢氣治理技術及設備
鋁生產能源消耗
廢紙造紙廢水封閉循環套用技術
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技術
中小城市及城鎮污水強化處理工藝及裝備技術
濟南市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總體規劃研究
九龍江流域水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整治績效評估
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2007年
含氨氮和多環芳烴類毒害性廢水的微生物處理新技術
一等獎
區域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與示範研究
印楝生態林建設與印楝環保農藥的研究推廣
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技術與典型地區研究
大型煙氣循環流化床乾法脫硫技術裝置
二等獎
循環經濟理論與生態工業技術研究
5000t/d預分解窯窯尾袋式除塵器的研製及套用
綠色環保型水處理藥劑聚環氧琥珀酸和聚天冬氨酸的工業化生產和套用
FE型電袋複合式除塵器
營區及農村污水處理成套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
垃圾填埋氣體提純製作清潔燃料技術及其套用
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
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技術
農用化學品環境安全評價與監控技術研究
國家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規範及技術評估體系研究
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承載力及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大氣顆粒物碳質組分測定與單顆粒分析表征
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國家環境安全評估體系研究
燃煤電廠鍋爐煙氣微細粒子高效控制技術與設備
三等獎
核輻射應急車載監測系統研究與開發
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的新技術集成開發及套用
污泥減量化與無害化的微生物瀝浸處理技術與工程示範
城市污水處理生物脫氮研究與套用
大中型燃煤工業鍋爐半乾半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及設備產業化
典型區域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安全性評估及控制對策研究
大型礦業節水治污技術綜合集成研究與工程示範
三峽庫區重慶段搶救性生態調查及標本庫的建立
電驅動膜和電驅動膜分離器的研製開發
煤泥資源分級浮選回收工藝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濕法煉鋅工業揮發窯廢渣資源化綜合循環利用技術研究
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標準研究
二氧化碳全降解塑膠的催化合成、套用開發及產業化研究
提高炭素焙燒爐煙氣淨化效率和穩定性的技術開發及套用
中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政策體系研究
環境遙感監測軟體平台與業務運行示範
長江江蘇段水環境監控預警體系建設研究
微濾布過濾系統
光電式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
二段往復式生活垃圾焚燒爐與高溫餘熱鍋爐
濟南市廢水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開發
2008年
防治機動車(船)污染強制標準研究
一等獎
河流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與應急控制技術研究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受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價及修復的管理技術體系研究
亞洲棕色雲綜合影響及我國應對戰略研究
重要轉基因生物的風險評價技術和環境安全性研究
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
二等獎
震動膜廢潤滑油再生系統
危險廢物鑑別技術體系研究
資源節約型濕法煙氣脫硫技術
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防範和應急技術體系研究
高效低阻脈衝袋式除塵器的研究與套用
粵港珠江三角洲空氣監控系統建設
車載排放測試技術研究與套用
生態工業園區標準研究
放射源監控管理系統
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應器研製與套用
煤礦矸石山自燃爆炸機理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滿足國IV排放標準的車用燃油技術指標研究
區域循環經濟園區模式及指標體系研究
電子、電鍍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
城市污染河涌生物修復技術研究及其在古廖涌治理中的套用
水力增氧水質自淨屏
三等獎
畜禽養殖廢棄物區域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往復振盪耗能降噪技術及“聲陷阱”屏障的開發與套用
化學草類漿黑液鹼回收精製碳酸鈣作造紙填料技術
北方地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與示範工程研究
含硫氰酸鹽、氰化物貧液綜合治理技術及成套設備研究與套用
城市污水高效脫氮除磷處理新工藝
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危險源管理與應急決策支持系統
高摻電石渣煅燒水泥熟料新型乾法工藝的研究
KDMC礦渣粉磨大型低阻袋除塵器
我國跨界河流水污染事件風險與對策研究
白色污染治理技術-以劣質煤為原料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態地膜的研製與推廣套用
脫氮除磷恆水位改良型SBR新工藝
脂肪酶廢紙脫墨新工藝
鐵/炭微電解床+石灰絮凝沉澱處理電解錳廢水
水污染源線上監測系統及線上監測系列規範
滆湖水生態環境修復技術與工程試驗研究
冬粉清潔生產新工藝及其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
我國行業清潔生產標準體系、方法與實證研究
中國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預測和對策研究
DS-多相反應器
利用蝕刻廢液生產環保型飼料添加劑鹼式氯化銅的資源化處理新技術
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
新型二段式往復垃圾焚燒爐排及煙氣處理系統研究與示範套用
可拋灑綠色鑽井液-土壤改良與增肥技術研究
深圳生態市建設規劃研究
2009年
全國生態功能區劃
一等獎
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
放射性物質/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係數核算技術研究
航天發射場推進劑污染應急控制總體技術和裝備研究與套用
改進A/O法與雙膜法組合工藝處理煤制氮肥氨氮廢水及回用集成技術
二等獎
高濃度複合生化反應器及其組合工藝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城鎮生活源產排污核算體系研究及其套用
廢印製電路板環保處理及資源回收自動化生產線
基於遙感的巨觀生態監控技術研究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技術研究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地表水環境監測空間信息平台
農藥對環境生物危害影響與管理對策
資源回收型濕式氨法煙氣脫硫技術開發與套用
氧化鋁多管道溶出新技術及工藝再造研究
“三苯”廢氣控制、膜氣體吸收淨化技術開發
30種環境標準樣品的研究與套用
陰山北麓丘陵區生態經濟型農業建設試驗示範
長江江蘇段環境有毒污染物來源探查及控制技術研究
三元複合驅採油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
含砷物料處理與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產排污係數研究及其套用
基於排放績效的電力行業SO2污染控制政策研究
高濃度黏稠固體廢棄物處置潔淨儲運技術及成套裝備的研究與套用
兗州礦區塌陷區生態重建研究與示範
區域環境質量原理、方法與實踐
中國二氧化硫減排控制指標體系及套用案例研究
浙江電網統調電廠脫硫線上監測考評系統
垃圾焚燒爐尾氣、廢渣一體化處理系統設備的開發研究
油田採油廢水高效生物處理工程技術研究
三等獎
環境中痕量超痕量有機污染物檢測新方法研究及套用
鉛鋅冶煉煙氣制酸環保節能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黃土塬區鑽井廢棄液處理及土壤修復技術研究
填埋場防滲層滲漏實時檢測技術研究
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吸收氧化利用一體化工藝及裝置
蛇島蝮蛇在蛇島上最大容納量的研究
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污染源排放清單構建和排放特徵研究
糠醛廠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的研究
福建山地有機茶生產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基地建設
SDN(強化反硝化/硝化)焦化廢水處理成套技術
貴州省小城鎮新一代一體化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研究與開發套用
杭嘉湖地區水環境容量與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
老垃圾填埋場快速穩定化技術及其在封場工程中的套用
硼污染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北方地區畜禽糞便資源化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
洗煤泥流化床鍋爐燃燒固硫技術的開發和套用
蘇州地區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演變分析與對策研究
車用汽油清淨性評價技術研究及套用
平原河網地區及近海水環境模型的研究與套用
重慶市主城區空氣品質與氣象的相關性研究
北京市污染源監控方案研究
污染物及淨化過程實時監測和分層控制供電系統
景觀型組合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設計與工程技術
首鋼焦化有機固廢綜合利用
數位化環境應急綜合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及套用
甘肅省鐵合金、電石行業污染減排監督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示範研究
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與交換技術規範
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水環境保護投入效益最大化研究
基於蚯蚓生物濾池的資源節約型農村污水處理新技術
污水污泥板框壓濾技術與設備
2010年
環境一號小衛星星座及套用關鍵技術研究
一等獎
北京及周邊大氣污染形成機制、區域聯控及奧運空氣品質保障研究
洱海富營養化綜合防治成套技術
國家中長期環境經濟綜合模擬系統研究
極端嗜鹽菌在三聚氯氰廢水淨化回用工程上的套用
環渤海區域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徵和灰霾天氣的形成機制
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
難降解廢水的電催化氧化處理技術與設備
珠江三角洲河網與河口水質模型連線計算研究
新型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工藝的研究與套用
青海三江源區生態系統綜合監測與評估關鍵技術研發及其套用
北京市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和污染源研究
新型污泥噴霧乾化-迴轉窯焚燒技術集成及一體化裝備開發與套用
二等獎
低能耗污水污泥同步處理一體化設備
河口-近海生態系統變異及環境污染調控技術與套用
YPL壓力盤式過濾機
新型生態修復功能材料技術與產業化套用
新型線上水質分析系統研製與產業化
內外雙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
超磁分離水體淨化技術
高寒地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及回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工程
製藥行業惡臭氣體治理技術集成及最佳化
新型膜生化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技術及示範研究
LHJ型螺旋乾燥機
油田采出水深度處理與回用工藝技術集成研究與套用
電子廢棄物有價成分脈動氣流分選及套用
構建海洋化工類生態工業園的關鍵技術及示範
農產品產地環境控制與安全技術標準研究
三等獎
新型高效節能型煤粉工業鍋爐系統技術研發及套用
微壓清灰袋式除塵技術在大型燃煤鍋爐超細粉塵高效控制方面的開發與套用
油田用新型水處理劑及廢棄物的高值化套用
活性炭有機廢氣高效吸附回收裝置
鄉土植物在珠三角城鎮生態綠地構建中的研究與套用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自動監測質量管理規範體系建設
製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研究
含油廢棄鑽井液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煙氣脫硫石灰石活性分析及測試技術
FZ-12振動式固液分離機
《聲環境質量標準》等環境噪聲系列標準
麥秸機械還田治理環境污染技術集成與套用
2011年
清潔鍍金—一水合檸檬酸一鉀二(丙二腈合金(I))
一等獎
中國典型脆弱區—生態交錯帶特徵評估與保護規劃研究
污水反硝化除磷與一體化處理新技術
大氣痕量氣體柱濃度及其廓線線上監測技術與套用
農業有機廢棄物高效生物發酵資源化技術集成與裝備
低能耗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集成技術及裝備
燃煤煙氣脫氮脫硫脫汞新技術研究與開發
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配套電除塵器
電子廢物回收處理管理政策與關鍵技術研究
鉛鋅礦山廢水及固體廢棄物的環保-資源綜合利用集成新技術研究
全國機動車污染源排放係數研究與套用
外來物種環境風險評估和控制技術及套用
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設施運行和管理技術研究
畜禽糞便無公害資源化自主創新技術系統集成研究及其利用
二等獎
鋼鐵工業水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飲用水源水質安全管理技術與套用研究
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範研究
國家“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研究
上海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的動態更新及其在AIRNow-I中的套用
燒結煙氣密相干塔脫硫技術及套用
輻射安全聯鎖控制系統
太湖流域農業源產排污係數測算
大型化工企業遺留污染場地全過程環境風險控制及修復工程示範
SJA1550雙輥置換壓榨擠漿機
油田含油污泥綜合處理新工藝
精對苯二甲酸(PTA)殘渣資源綜合利用與焚燒處理技術
難降解有機廢水多相多元催化電解氧化處理技術與設備
高效同步脫臭及污水處理技術
危險廢物熔渣迴轉窯焚燒成套設備技術(RZH型)
典型海岸帶河口生態系統生境重建技術與示範
三等獎
石油石化固體廢物處理和資源化技術研究與示範
天然橡膠惡臭氣體生物處理及工程套用研究
隴東油田土壤中石油類污染物遷移規律及治理技術研究
低階煤製備環保型煤及鍋爐燃燒系統的改造技術
典型工業有機廢水處理成套技術與設備研製
電石渣濕法噴霧煙氣脫硫技術
西安市輸變電工程環境敏感區地理信息系統及降低敏感區電磁環境影響措施研究
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與套用
高效快速清潔製漿法
江蘇省火電機組節能減排線上監測系統
基於環保監測網及數字表實現自動控制的乾法脫硫工藝
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綜合整治及控制對策
中國石油油氣回收系統技術評價與推廣套用
環保型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pu)樹脂開發研究
4×75t/h燃煤鍋爐印染廢水除塵與脫硫集成技術開發與工程套用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指標體系研究
GEF天津市水質研究
製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研究
東莞市大氣複合污染自動監測網路開發套用
“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環境污染應急監測及應急狀態下環境監測研究
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設計和套用
2012年
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及工程示範
一等獎
特大型電袋複合除塵技術開發與套用
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技術和實施研究
區域生態承載力與生態安全評估預警技術研究
湖泊沉積物/水界面物質循環理論創新與套用示範
核事故後果預測與評價決策支持系統
城市河道與湖泊水體污染控制原理與集成技術
二等獎
好氧顆粒污泥處理廢水新技術及成套化設備
污水中磷的資源化回收工藝技術
電石渣-石膏法煙氣脫硫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
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關鍵技術開發及套用
有機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與綜合治理
有機廢氣排放規律研究和資源化關鍵技術開發套用
基於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及降解特性的技術套用示範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研究與套用
全國重點生物物種資源調查、編目與評估
流域水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體系研究及其套用
單元包封密閉式填埋工藝的探索與研究
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形成機理與防控技術研究
醫廢高溫焚燒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和示範工程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制度體系設計與成果套用研究
國土生態安全格局理論、方法與實踐
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多介質生態處理成套技術與裝備
青藏高原生態評估和環境保護綜合規劃研究
高度處理淨化槽技術推廣套用研究
我國鐵路環境噪聲影響、防治措施及管理對策研究
重點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環境保護技術途徑研究
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場地基礎術語規範、風險控制研究及履約技術支持
青藏直流線路電磁環境試驗研究
中意合作污染場地評估與修復項目(一期):標準、導則和案例研究
燃煤電廠環保設施運行狀態診斷與性能改進技術研究及套用
國家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系統
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煙氣海水脫硫技術研發與示範
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研究
三等獎
北京市水環境非點源污染研究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穩定化修復技術研究及其推廣套用
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數據傳輸與採集軟體和專用資料庫開發
新型生態城市系統構建技術和規模示範
還原造鋶熔煉清潔處置重金屬(鉛)廢料新技術
燒結煙氣氣動波脫硫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空間特徵評估及支撐技術研究
糖蜜酒精廢液綜合治理零排放的研究
環保數據的發布和共享技術研究與示範
燃煤機組減排技術研究與智慧型化套用
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訂研究
基於區域規劃環境評價的環境保護最佳化經濟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
燒結煙氣多污染協同控制技術
沼液生物藥肥開發與生態網槽處理關鍵技術研究
SCR法煙氣脫硝技術的國產化研究及套用
流域生態系統脅迫特徵與生態恢復技術研究
工頻電磁場數據實時監測及公示系統
車載移動式污水處理裝置
中美聯合經濟研究: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政策的經濟分析
跨國界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研究——以佳木斯市為例
流動注射法化學需氧量自動監測技術成果轉化
大容量長距離灰渣乾式輸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製及套用
貴州典型汞污染土壤快速修復技術
木聚糖酶AU-PE89紙漿生物助漂技術
生態水產養殖技術與環境影響示範研究
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管理和套用研究
大型二氧化氯製備系統研製與套用示範
城市景觀水體生態修復技術示範研究
輸變電工程可聽噪聲特性及控制技術研究
BCB組合技術處理化學合成類製藥工業廢水
果園生產性廢棄物有機利用及生態調控
北京市環保行業標準體系建設研究
E-pack綠色脫鹽技術
2013年
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研究
一等獎
中國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套用
蘇州河底泥污染評價、疏浚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軍事裝備廢水處理及資源回收技術研究與套用
生活垃圾分質資源化與二次污染控制技術、裝備
固定式汽柴一體化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
東莞運河水環境修復技術體系設計與實踐研究
二等獎
電石渣石膏法煙氣脫硫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
功能化多孔納米吸附材料及其在水處理中套用的研究
全國重點湖庫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
基於水平流復氧與生物膜聯合的景觀水直接淨化技術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
基於人核受體超家族監測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新技術及套用
純聚四氟乙烯覆膜濾料關鍵技術與套用研究
反應器式生物感測器BOD快速測定新方法及儀器研製
高效袋除塵在水泥窯頭除塵系統中的套用研究
平原河網區面源污染控制前置庫技術研究及套用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和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編制
工業鍋爐煙氣尿素SCR脫硝技術裝備
硫酸和製藥行業典型難處理廢水的處理與綜合利用
固體廢棄物立式旋轉熱解氣化焚燒技術與裝置的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燒結機煙氣濕式鎂法脫硫及副產物資源化技術
沿海區域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與套用
城鎮污泥處理處置關鍵技術創新、裝備產業化及區域解決方案示範
辮帶式水處理填料
區域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關鍵技術與示範套用
華南典型流域水環境風險控制技術體系研究及其套用
高濁度礦井水井下高效過濾系統
半乾旱風沙區牧草植被生態環境恢復與保持技術研發
河南省燃煤機組二氧化硫減排保障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CDM)關鍵政策研究與能力建設項目
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成效評估的環境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污泥機械脫水化學改性成套技術與套用
三等獎
淡水池塘養殖污染生態工程化控制技術研究與套用
油田壓裂廢液綜合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研究
北京市噪聲污染防治戰略研究與規劃
三峽工程175m試驗性蓄水對重慶庫區支流飲水安全影響研究
礦產資源開發和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
微生物除臭技術與設備
帶獨立調濕減溫塔的半乾式煙氣淨化裝置
臭氧-曝氣生物濾池水處理工藝套用於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
集約化水產養殖廢水生物生態處理與循環利用成套技術
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預警系統集成技術創新及套用示範
固定污染源煙氣濕度測量質控方法和連續自動監測關鍵技術研究
基於多參數監測的電力節能減排最佳化管控系統
新型廢酸焙燒再生系統與套用研究
基於污染減排的37項環境標誌標準的研究與套用
基於淨化處理技術的六氟化硫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研究及推廣套用
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關鍵技術與保護對策研究
南方現代循環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與示範推廣
油田含油污水資源化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套用
綠色油田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工業園區水污染系統最佳化控制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珠江口生境演化特徵與污染防控技術及套用
南京市灰霾天氣成因、對策與預警技術研究
電磁環境監控與應對關鍵技術研究
高耗能行業污染減排自願協定制度研究
中美可持續城市清潔水源研究
±800kV直流工程電磁環境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
第16屆廣州亞運會環境質量監測與預警技術和保障措施研究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農藥建設項目
隧道廢氣一體式淨化處理裝置
基於生命周期分析的產品環境影響評價研究與示範
2014年
燃煤電廠煙氣催化脫硝關鍵技術研發及套用
一等獎
水中As(III)和As(V)一步法去除技術及套用
我國湖庫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
環境污染損害鑑定評估研究
我國流域水環境基準技術方法體系
區域生態資產評估技術方法與套用研究
聚醯亞胺纖維的研究與套用
典型農藥、染料生產廢水中有毒污染物治理新技術及工程套用
二等獎
氣載放射性污染物長距離遷移輻射後果評價系統
城市空氣污染指數(API)改進和完善研究
痕量優控污染物監測質控技術與裝備
水生態系統修復與水質淨化關鍵技術研發和工程套用
自然保護區天-地協同監測體系及業務化套用
危險廢物污染防治體系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轉基因植物成分檢測技術與生態安全研究
典型類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實用化示範
高效混凝劑製備及耦合生物法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
汽車尾氣淨化技術研究及示範套用
長三角大氣複合污染前體物排放清單與空氣品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酸雨沉降機制、輸送態勢及調控原理
基於區域產業結構和物質流的城市循環經濟發展共性技術
區域電力生態系統最佳化技術與套用研究
無鎘鉛酸蓄電池多階段內化成工藝
水中幾種新型污染物檢測、健康風險評價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環境影響評價基礎資料庫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體系研究及業務化套用
突發環境事件預測預警和模擬仿真技術研究
燃煤電站PM2.5控制關鍵技術研製與工程示範
農藥生態風險評價與風險管理技術研究
三維非對稱氟醚複合濾料關鍵技術及套用
環境地理信息服務平台
中國基於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研究
人工濕地淨化污染河水的技術研發與套用
城市濕地生態環境綜合評價體系理論創新
垃圾焚燒廠滲瀝液處理技術研發與工程套用
畜禽糞污生態處理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固定污染源煙氣低濃度顆粒物手工採樣技術、設備及質控方法研究
三等獎
智慧型化深槽勻翻技術與設備
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電磁環境特性及試驗技術研究
揮發性氯代有機物污染地下水環境修復新技術研發及套用
污染土地信息採集與國家污染場地檔案建設
鉻渣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再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
輸變電工程周邊電磁環境現狀及預防性政策措施研究
清潔汽車塗裝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工程
超低浴比高溫高壓紗線染色機-重大高效節能節水低碳環保染色技術
南湖水系引水工程運行與水質保障耦合關鍵技術及示範
燃煤機組煙氣脫硝實時監控及信息管理系統
炭素生產瀝青煙氣捕集治理技術研究及推廣套用
種養殖廢物高效生物制氣關鍵技術設備研究及集中供氣套用
鋯化塗裝工藝及中水回用技術
化學污染物去甲基化健康風險評估新技術
印鈔擦版廢液綜合處理和回用技術研究與套用
旋匯耦合濕法脫硫除塵裝置的研發及套用
RPIR快速生化污水處理技術
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套用
金屬礦山塌陷區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及套用
環境質量常規監測數據管理系統框架結構研究
城市尺度VOCs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方法研究與示範
MF+RO雙膜法集成工藝及工程套用
平原河網地區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減排技術與管理體系研究及其套用
《燃煤火電企業環境守法導則》研究與套用
VOC零排放、高效節能綠色凹版印刷機研發及產業化
火電機組脫硫效率診斷與提升技術研究與套用
畜禽養殖污染系統控制技術體系研究及其套用
包頭市環境綜合功能區劃研究
新化學物質生態危害影響預測評價研究
滇黔桂26縣(市、區)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綜合調查與評估示範研究
沙塵暴天氣環境質量等級劃分與預警系統建立研究
大範圍多時序節能發電調度管理系統研究與套用
油氣田勘探開發環境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印染廢水回用及污泥減量利用技術
區域產業發展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及示範
2015年
燃煤氮氧化物排放與控制
一等獎
環境污染的健康風險調查、評估與信息管理技術
湖泊底質環境惡化診斷與治理修復技術及其套用
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環境安全評估及應對措施
國家生態補償方法與政策機制及其套用研究
垃圾滲濾液處理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鋼鐵燒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
二等獎
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套用
燃煤電廠粉塵超低排放濕式靜電除塵技術研究與套用
我國環境基準理論與技術框架及案例研究
高效二氧化碳分離材料創製及集成捕集提純技術
基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全國重點行業類型區劃及其準入方案研究
國家尺度面源污染業務化遙感監測技術體系與套用
城市生態環境監測及管控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
造粒生物質燃燒及其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置
基於區域產業結構和物質流的大宗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
鄱陽湖水環境演變特徵及調控技術集成與套用
生物製劑多基團協同氧化技術及在有色金屬礦採選廢水處理中的套用
中國汞生產使用行業環境管理支撐體系研究與套用
振動噪聲重污染車輛控制技術研發及套用
有色冶煉銅鎘渣高效清潔提鎘新技術開發
水泥窯協同處置POPs殺蟲劑廢物技術研究與套用
河湖相聯水系污染控制成套技術
基於螢光技術的氣體中重金屬線上監測系統研製與套用
有機多孔—金屬微孔複合填料開發及其在污水處理中的套用研究
廢液晶顯示器資源再生與污染防治關鍵技術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保護績效評價技術研究與業務化套用
有毒有害化學品環境暴露人群健康影響
環境約束性指標關鍵技術研究
複雜污染場地多證據調查診斷技術方法研究
有機氯農藥系列環境標準樣品研究與套用
三等獎
北運河水系中游重污染河段水質改善技術研究與示範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關鍵技術方法與裝備研發
利用廢蝕刻液生產無毒性影響的鹼式氯化銅(α-晶型)的產業化研究
非常規結構氧化物催化劑的研製及其去除環境VOCs的機理
LDCM三狀態分流組合電袋除塵器
多級液壓機械式生活垃圾焚燒爐
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與評價技術研究
氰化尾礦庫雨季淋溶液綜合治理工程化技術及配套裝備研究
燃煤工業鍋爐、窯爐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及控制策略研究
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思路與對策研究
廢鉛酸蓄電池收集、處理和處置管理技術研究
中國二惡英類排放清單支撐技術
污染土壤健康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石油石化給水節水污水回用水零排放系統集成技術
不同經濟區域環境污染特徵的比較分析與環境質量改善策略
固體廢物基環保新材料的研製與套用
城市污水處理廠A2/O工藝診斷-調控-強化運行技術及套用
跨國界流域項目環境影響聯合評價研究
陸地石油開採生態風險評估與污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上海市“十二五”重點化工企業VOCs總量削減與示範研究
冀東油田含油污泥治理技術開發與套用
PM2.5線上源解析質譜監測系統
鋼鐵企業搬遷遺留場地環境污染調查技術及管理套用
污水處理廠排水毒性管理技術集成與套用示範及毒性排放控制標準研究
製革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
基於污泥過程減量機制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技術
基於礦冶領域污染防控的柔性垂直屏障系統
環境微納米顆粒毒理學效應的基礎研究與套用
環境技術驗證(ETV)評價體系及驗證平台建設與套用
PM2.5一體式空氣淨化關鍵技術開發
低碳生活——更健康更環保
科普類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文化傳統

獎項宗旨

為了獎勵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調動廣大環保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環保科技事業發展。

獎勵原則

環保科技獎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遵循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獎金主要根據自願原則,由社會、企業等多方面籌集。

社會評價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環保科技領域最高獎項。(中國政府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