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弗斯·薩凡特

瑪麗蓮·弗斯·薩凡特

瑪麗蓮·弗斯·薩凡特是一個雜誌專欄作家,專門回答各種讀者提問。這個不起眼的職業她幹了22年,但薩凡特並非普通人。30年前,10歲的薩凡特接受了智商測試,答對了試卷上每個問題,測試結果說明她的智商高達228(普通人智商約為100),金氏世界紀錄承認薩凡特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對於一個擁有如此非凡智力的人而言,寫一個小小的雜誌專欄似乎是個奇怪的職業選擇,不少人指責她大材小用,浪費天賦。她的追求正是知識的廣博。她談到自己的工作時說,“由於廣泛閱讀各種題材和類型的書籍,我的信息極度膨脹,但全都是膚淺的知識,無一精深。”一天下午,我們在她的辦公室見面。她的辦公桌上擺放了3個電腦顯示器,窗外可以看到高高矮矮的建築物屋頂,遠處是蜿蜒的哈德遜河。在這間俯瞰曼哈頓的50層樓辦公室,薩凡特每天回答200至300個讀者提問。提問內容五花八門,從個人生活到幾何代數,無所不包。“我似乎能聽到每個人的話,我是說站在這個制高點。”她說,“我很喜歡窗外的風景。很難用言語表達,我感覺從這裡能夠洞悉人生,其中別有樂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蓮·馬希
  • 別名:瑪麗蓮·弗斯·薩凡特
  • 出生地:聖路易斯市
  • 職業:雜誌專欄作家
簡介,一夜成名,高智商的缺點,人生經歷,蒙提霍爾悖論,

簡介

瑪麗蓮·弗斯·薩凡特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到今天。薩凡特1946年出生於聖路易斯市,原名瑪麗蓮·馬希。她的父母約瑟夫·馬希和瑪麗安娜·弗斯·薩凡特分別是德國和義大利移民。夫婦倆在城裡的藍領居住區經營一間酒吧兼烤肉店。薩凡特描繪自己的童年———事實上是她人生的前半部分———好像是在講述別人的生活,給人一種距離感。
她講述她的父母試圖把她和兩個兄弟養成地道的美國人。“小時候,我記得總聽他們在家裡用蹩腳的語法講支離破碎的英語。聽上去非常有趣。你知道,他們已經盡力了。”她提醒我不要過多分析她的出生和過去。“人們通常過分注重這種背景性的東西,我覺得很有趣,”薩凡特說,“在我看來這有點兒奇怪,因為那就像是黑暗年代,另一個年代,仿佛屬於另外一個人。”
瑪麗蓮·弗斯·薩凡特瑪麗蓮·弗斯·薩凡特
薩凡特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智商,喜歡跳舞。幾年前,她和丈夫羅伯特·賈維克———賈維克人工心臟的發明人———愛上了跳舞。他們每個月光臨俱樂部一次。如果到的時間夠早,兩個人可以享用整個舞廳。那個周一正是如此。房間內空蕩蕩,樂隊正在演奏《AnythingGoes》,一個樂呵呵的老頭剛被舞伴領下場。整個舞池都是薩凡特和賈維克的,他們可以盡情地跳狐步舞。兩人60歲出頭,但仍然保持著完美的身材。她的步伐精準,他的動作似乎略顯魯莽。舞池裡慢慢擠滿了人,衣冠楚楚的伴侶們像擠在鍋里的餃子,小心翼翼地移動著。薩凡特夫婦回到他們的桌子旁邊。“這就是典型的社交場合”,62歲的薩凡特說,“但我們不習慣。”幾分鐘後,一位表情嚴肅的男子正好在他們前方做出一串滑稽動作,兩人禁不住大笑起來。又過了片刻,兩人坐計程車回到位於市中心的寓所。“過去,我們跳得更多。”薩凡特離開時說,“然後我們就回辦公室工作。”

一夜成名

薩凡特———這是她的真實姓氏,巧合的是,Savant在英語中有“天才、專家”的意思,是瑪麗蓮母親的娘家姓———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突然出名。1985年金氏世界紀錄承認她正確回答了斯坦福-比奈智商測驗的全部試題,測試結果顯示她的智力年齡相當於22歲成年人,智商高達228.而參加測試時,薩凡特只有10歲,還是在密蘇里聖路易斯讀書的小女孩。
這一世界紀錄出版後,薩凡特一夜成名,她的生活從此改變。她出現在電視上,報紙雜誌上。她未來的丈夫賈維克乘坐飛機時在一本雜誌的封面看到這個女孩,決定找到她,請她和他交往。《Parade》周刊邀請她主持一個讀者問答專欄,名叫“向瑪麗蓮提問”,後來這個專欄被全美400多份報紙轉載。22年來,薩凡特碰到過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讀者提問。比如,“雲雀到底有多快樂?”“我妻子每天用吹風機吹頭髮,噪音不會傷害她的耳朵嗎?”在這個過程中,她成為備受爭議的矛盾人物。在她的冬粉、忠實讀者和其他高智商的同伴看來,她是一個致力於解決各種問題的天才。在另一些人看來,她把才能浪費在瑣碎無謂的小事上;更有甚者認為,高智商不能證明任何事情,薩凡特就是活生生的例證。無論如何,她的名字深刻留在了人們的頭腦中。1999年,薩凡特像其他許多美國名人一樣成為卡通片《辛普森》中的一個角色。她是斯普林菲爾德門薩協會(高智商者組織)的成員,她的這種溫和的性格掩蓋了她罕見的頭腦。但不可否認的是,薩凡特絕不是騙子。她的智商經過反覆測試。當我問到她的頭腦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她回答:“我的最初思想也許算不上思考,而更像一種感覺,一種概覽……有點兒像打仗時的決策。我會考慮各條戰線,各個方面,哪個地方至關重要,哪裡需要什麼樣的後勤補給……”賈維克說,薩凡特的天賦在於,她能非常冷靜地處理問題,對於答案她似乎沒有普通人的期待或恐懼。薩凡特寫專欄的雜誌《Par-ade》的主編沃爾特·安德森和他僱傭的這位聰明的專欄作家早已成為親密老友。他認為薩凡特是個天才,像其他天才一樣,她的思維方式是無法為常人所解釋的。“瑪麗蓮就是厲害,”他說,“她的反應非常敏捷。如果光或電以每秒鐘18.6萬英里的速度旅行,那么你想大腦中神經元反應的速度是多少?她知道你的每個問題的答案,在你說完問題之前,她就知道了。”
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無法理解,薩凡特為什麼沒有更高的理想更遠大的抱負。1995年,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軟體工程師赫伯·維納設立了一個網站,名字叫“瑪麗蓮錯了!”,目標就是查找糾正薩凡特專欄中的錯誤。他說,薩凡特擁有遠遠超過常人的非凡智商,但這不意味著人們必須無條件接受她的所有答案。但是真正讓他不滿的是,她竟然會滿足於寫一個小小的專欄。“看巴拉克·歐巴馬,看他是如何發揮自己的智慧的,”他說,“最無法讓我理解的是,她整天回答一些瑣碎的問題,解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謎題,這些雞毛蒜皮的知識任何人都可以在圖書館或者網際網路上找到答案。她為什麼不把智慧用來解決更複雜更重要的問題。”

高智商的缺點

瑪麗蓮·弗斯·薩凡特的高智商對她意味著要在智力測驗中獲得高分,頭腦必須具備非常特徵。首先是“硬體的優勢”,硬體至關重要,但在極端情況下卻有害,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許多高智商者同時也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一種輕微自閉症)。其次,要有高智商必須能力廣泛。智商測驗衡量各類思考能力(比如邏輯、語言、數學、記憶等等),而大多數人僅擅長某一個類型。因此,從本質上說,超常的高智商說明大腦發育相當平均,反而沒有特長。用拉斯特的話說,這就像是“掌握了太多東西,找不到重點。”

人生經歷

在學校,她的天才很快展露出來。7、8、9歲時參加智力測驗都得到最高分。10歲時,薩凡特參加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獲得滿分。來自當地校董會的一位心理學家說,他還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但在薩凡特看來,這沒有什麼奇怪的。“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聞,”她說,“我覺得很正常。”她的校長卻深受震動。把她從班上找出來,特許她在校長辦公室學習。於是開始了她人生中古怪的一章。她成為學校少數可以看到其他學生智商分數的人。她養成了一種特別愛好:找出和真人匹配的智商分數。“我和他們說話,然後猜測他們的智商分數,再去校長辦公室找出試卷檢查猜測是否正確,”她回憶說,“我慢慢地變得精於此道。”
16歲時,薩凡特結束了幸福的學生生活。她結婚了。像她母親一樣早婚。很快參加家族生意,那時已經從酒吧發展成為連鎖乾洗店。她說,“那是一段漫長,漫長的時光。”我問她什麼時候才意識到自己不屬於這樣的生活。她回答說,“你必須明白我的環境,我根本不了解外面發生的事情。”除了在城裡的大學聽過幾堂課,未滿20歲的薩凡特徹底告別正式教育。她生下兩個孩子,20多歲時離婚又再婚。與此同時,她和兩個兄弟及父親把乾洗店發展到了40家,還有一家出售乾洗設備的公司。她參加了門薩國際。她說是為了更好教育孩子。但大多數時間,薩凡特忙著管理家族生意的賬目。“我是家裡最可靠的一個,”她說,“需要公正評判的時候,大家都來找我。”
第二次婚姻失敗後,35歲的薩凡特才開始考慮離開聖路易斯。她決定成為劇作家。她存了一些錢,在紐約租了公寓。父親去世後,她永遠離開了聖路易斯。
她三言兩語代過初到紐約的經歷。她說,“不過是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乏善可陳。”但這是她人生中的關鍵時期———1983年到1985年,她從乾洗店業主一躍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據羅恩·豪伊夫林回憶,她那時參加了好幾個高智商者組織。“她希望成為作家,這我也知道。”他說。現在,薩凡特刻意遠離這個聰明人的世界,但在當時她很想知道高智商能夠給她什麼樣的幫助。她說她不知道自己童年時代測試結果是怎么被送交吉尼斯委員會的。波士頓律師安德魯·尤金多爾夫說,這個點子誕生於1983年的一個晚餐會。尤金多爾夫想寫一本關於高智商協會的書,他記得自己向薩凡特提了幾個寫書的點子,建議協會把她的智商分數寄給吉尼斯紀錄評審委員會,藉此成名。“她只是又一個來紐約闖蕩的人。”他告訴我說,“她的智商使她與眾不同,我記得我們當時討論‘要如何加以利用?’其實利用的東西只要夠特別,具體是什麼並不重要。譬如她的皮膚是綠色,我們可以宣傳說,她是世界上唯一的綠皮膚的人。”1983年7月25日,尤金多爾夫代表薩凡特給吉尼斯委員會寫信。1985年,她的智商得到承認,比前紀錄保持者高了31分。第二年,她開始為《Parade》雜誌寫專欄。
此後她的生活就一直圍繞問題旋轉。一個接一個的問題。《Parade》的同事沃爾特·安德森回憶說,在雞尾酒會上,人們總是包圍著薩凡特問各種謎語和數學難題。她總是一一作答。“從她還是小姑娘時,就開始回答各種問題,”他解釋說。這些邏輯問題似乎都難不倒薩凡特。在類似場合她總是所向披靡。那么多年過去,安德森仍然對薩凡特的下一個回答充滿興趣。他甚至相信,她對金融危機的了解超過我們其他所有人。“你知道,過去25年,有人對瑪麗蓮胡說八道,妄加指責。”採訪即將結束時他說,“一些作家想顯示自己有多么聰明。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問她什麼樣的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她。如果說有人鄙視她的工作無足輕重,那是因為人們問的問題雞毛蒜皮。”
只有一個問題似乎不能問薩凡特,憑藉超人的大腦,她還能幹出什麼成績?但這個問題似乎不得要領。第一次見面時,我告訴她,我一直認為,智力僅僅是一個工具。在那個霧蒙蒙的下午,當我們告別時,她糾正我說,“我猜你也許是對的。但我認為它似乎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或者說人的一種素質,未必要用它達到或獲得什麼……它可能只是你的一部分。在我看來這樣就夠了。”文:SamKnight

蒙提霍爾悖論

上世紀90年代初,瑪麗蓮·弗斯·薩凡特因為回答“蒙提霍爾悖論”而臭名遠揚。蒙提霍爾問題,亦稱為蒙特霍問題或三門問題(英文:MontyHallprob-lem),是一個源自博弈論的數學遊戲問題,大致出自美國的電視遊戲節目Let‘sMakeaDeal.問題的名字來自該節目的主持人蒙提·霍爾(MontyHall)。這個遊戲的玩法是:參賽者會看見三扇關閉了的門,其中一扇的後面有一輛汽車,選中後面有車的那扇門就可以贏得該汽車,而另外兩扇門後面則各藏有一隻山羊。當參賽者選定了一扇門(假設是1號門),但未去開啟它的時候,節目主持人會開啟剩下兩扇門的其中一扇(假設是3號門),露出其中一隻山羊。主持人其後會問參賽者要不要換另一扇仍然關上的門(2號門)。1990年9月9日,一位叫克雷格·維特克的讀者寫信給薩凡特問:換2號門會否增加參賽者贏得汽車的幾率?
薩凡特回答說,換一扇門中獎幾率更高。這一回答引起強烈反應。成千上萬封抱怨信接踵而至。抗議者不乏數學老師和學者。一位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讀者說,“這個國家已經有太多數學盲,我們不需要世界最高智商者製造更多這樣的傻瓜。可恥!”另一位讀者辱罵說,“你就是一頭山羊!”美國海軍研究學院一位叫埃弗里特·哈曼的讀者寫道,“你犯了個錯誤,但往好的方面看,如果錯的是那些理科博士,那這個國家就麻煩了。”
但是,薩凡特並沒有錯。最終,她用了4個專欄解釋,讓一個班的小孩在課堂上親自試驗,又經過幾百篇新聞報導後,終於讓她的讀者相信她是正確的。“那真是有趣,我特別喜歡看那些尖酸刻薄的抗議信,”她說,“那些大膽到厚顏無恥的人!我是真愛他們。”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主持人,他總是會挑後面沒有獎品的門。根據對這個遊戲結果的統計,那些選擇換門的玩家獲勝得獎的幾率是沒有選擇換門者的兩倍。薩凡特在第3篇專欄中解釋說:“當你第一次從3扇門中選擇1號門時,該門後有汽車的可能性為1/3,而另外兩扇門後有獎的可能性為2/3.但此時,主持人出場,給你提供一條新線索。如果獎品在2號門後,主持人會開3號給你看,如果獎品在3號門後,他則會開2號門。因此,如果你選擇換門,那么假如獎品在2號或3號門後你都將獲勝。但如果你不換門,只有當獎品在1號門後時才能獲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