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喪葬習俗)

樹葬(喪葬習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樹葬分為古代樹葬和現代樹葬。古代樹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頗為常見。而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2013年2月28日,民政部鼓勵生態安葬骨灰:海葬樹葬等或政府買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葬
  • 性質:喪葬習俗
  • 分類:古代樹葬和現代樹葬
  • 類型:古老的葬式類型
簡介,歷史,特色陵園,

簡介

樹葬又分“風葬”、“掛葬”、“空葬”、“懸空葬”",也是一種古老的葬式類型。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古代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罈。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樹上懸掛死者的紀念牌。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樹葬樹葬

歷史

從古至今,人類在殯葬方式上除個別少數民族、佛教等是實行的單一的喪葬方式外,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普遍實行的是火葬和土葬方式相結合的墓葬方式。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大家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而且恆古不變,主要是受“入土為安”思想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傳統殯葬方式唯一的作用就是寄託親人對逝者的懷念之情。而現代樹葬不僅可以寄託哀思,還可以綠化環境。
珞巴族的樹葬珞巴族的樹葬
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的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於專門製做的棚架上。由於置放屍體後任其風化,故樹葬也稱“風葬”、“掛葬”、“木葬”、“空葬”或“懸空 葬”。樹葬是樹居的反映,因此,樹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遺存。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遠古時代,靈魂迷信發生之前,人們棄屍體於野外,如同禽獸對待同群屍體一般。《周易·繫辭傳》云:“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這是靈魂觀念未出現,或為靈魂崇拜尚不發達時期,人們處置屍體的情形。靈魂觀念出現之後,人們便根據靈魂與屍體關係的種種想法,以及關於靈魂陰間生活的幻想來安放屍體,於是產生了各種葬法、葬式,大概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保護死屍,如土葬、防腐葬、懸棺葬等;另一類是消滅死屍,如火葬、風葬、樹葬等。其中樹葬這種葬式,在中國文獻中頗多記載。《魏書·失韋傳》云:“失韋國,……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上。”《周書·異域上》謂莫奚人葬俗是“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特色陵園

武漢八疊山公墓管理有限公司下屬武漢生命公園,是武漢市城市、生態、公益陵園之一。 生命公園一直秉承以人為本、服務民眾、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
生命公園的規劃,將環境藝術文化,殯葬習俗文化,周易風水文化有機結合,在弘揚傳統孝道思想的同時,積極倡導殯葬文明新風。通過植物和雕塑藝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墓園壓抑、沉重的氣氛。讓故人在綠樹中安息,讓真情在鮮花中綻放,讓思念在山水中縈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