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陸溪1號

珍陸溪一號是河池地區農科所1977年早造用“廣陸矮4號×珍汕98”第四代的一個株系(76—1—129)為母本,與從福建省引入的溪選4號為父本雜交,經過三年四造的選育,於1980年育成的早秈中熟種。原編號為“79—1—588”,1981年正式命名為珍陸溪一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珍陸溪1號
  • 作物種類:水稻
介紹
審定時間: 1987
作物種類: 水稻
審定編號: 桂審證字第052號
品種名稱: 珍陸溪1號
選育單位: 河池地區農科所
特徵特性: 株型較緊湊,株高84厘米,葉片短直,略呈瓦狀,色較深,抽穗整齊,後期不早衰,成穗率70%,每穗總粒數99,結實率79.2%,千粒重23.9克,出糙率79.5%,直鏈澱粉含量20.01%,粗蛋白質含量9.87%,米質中等,食味較好。生產期110天。抗稻瘟病能力較強。經三江縣農科所1982~1985年四年自然誘發籤定,其穗頸瘟病情指數為0~10.85,而紅梅早的病情指數為20.95~40.43;湘矮早9號病情指數為34.1~64.16。
產量表現: 1981~1983年參加河池地區區試,三年共26個點次,平均畝產348.48公斤,比對照紅梅早畝產336.31公斤,增產3.62%。1982~1983年參加廣西水稻區試,兩年33個點次,平均畝產388.08公斤,比紅梅早畝產365.15公斤,增產6.28%。1984~1985年參加柳州地區區試,兩年15個點次,平均畝產414.58公斤,比對照湘矮早9號畝產384.8公斤,增產7.74%。1984~1986年先後在宜山、環江、羅城、河池、象州、永福、靈川、全州等縣(市)進行生產力測定,三年共9個點145個農
栽培技術要點: 1.矮稈較耐肥,宜選中上肥力的田種植。2.生產期只有110天左右,應培育4.5~5葉齡、扁蒲、略帶分櫱的壯秧為好。3.適當密植,插植規格以6×4或7×5(寸)每蔸5~7基本苗為宜。4.施足基肥,及早追肥,氮、磷、鉀三要素合理搭配。注意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及適種範圍: 適宜在桂中、桂北、高寒山區稻作區作早稻種植。
審定情況: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